一种光伏串接组件及背接触太阳能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507645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25 18:4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涉及光伏发电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光伏串接组件及背接触太阳能电池,包括多个通过串接连接线串连的背接触电池;所述背接触电池的背光面包括交替设置的第二极性栅线及第一极性栅线;所述第一极性栅线为连续栅线,所述第二极性栅线为在串接区域断开的分段栅线;所述串接连接线的延伸方向与栅线方向垂直,且仅通过所述第一极性栅线与第一电池电连接,仅通过所述第二极性栅线与第二电池电连接;所述第一电池与所述第二电池为光伏串接组件中相邻的两个所述背接触电池;所述串接连接线设置于所述第一电池的串接区域中,且与所述第二电池的第一极性栅线之间设置有绝缘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光伏串接组件及背接触太阳能电池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光伏发电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光伏串接组件及背接触太阳能电池


技术介绍

[0002]光伏作为清洁能源已经越来越受到各个国家的重视,随着光伏能源逐步实现平价上网,在分布式屋顶也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背接触电池因其优异的抗热斑和正面无栅线特征受到行业力捧

[0003]背接触电池组件因其背面的高掺杂的交替排列的
p+/n+
设计,使的其在受到遮挡的时候发热更加分散,不会产生局部发热,是分布式屋顶和长期频繁受遮挡的应用场景的首选组件

同时
p
型背接触电池背面正负极细栅线分别采用金属铝和金属银材料,由于不同的粘度

和电池表面的张力不同

金属电导率差异

铝栅线的相较于银栅线高度更高,导致印刷的难度加大,容易在铝栅线区域过分紧密接触而发生焊带短路,而在银浆区域由于焊带被铝栅线整体架高而导致与银栅线接触面积不足导致的接触电阻加大,导致组件的整体功率损失上升

[0004]因此,如何提升串接组件中电池间串连结构
(
在现有技术中多为焊带
)
与电池片背面的栅线的接触效果,降低短路风险与功率损失,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光伏串接组件及背接触太阳能电池,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电池间串连结构与电池片背面栅线接触效果差,短路风险高及功率损失大的问题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光伏串接组件,包括多个通过串接连接线串连的背接触电池;
[0007]所述背接触电池的背光面包括交替设置的第二极性栅线及第一极性栅线;
[0008]所述第一极性栅线为连续栅线,所述第二极性栅线为在串接区域断开的分段栅线;
[0009]所述串接连接线的延伸方向与栅线方向垂直,且仅通过所述第一极性栅线与第一电池电连接,仅通过所述第二极性栅线与第二电池电连接;所述第一电池与所述第二电池为光伏串接组件中相邻的两个所述背接触电池;
[0010]所述串接连接线设置于所述第一电池的串接区域中,且与所述第二电池的第一极性栅线之间设置有绝缘层

[0011]可选地,在所述的光伏串接组件中,所述串接区域两侧的第二极性栅线的分段端点被绝缘层覆盖

[0012]可选地,在所述的光伏串接组件中,所述绝缘层为绝缘胶层

[0013]可选地,在所述的光伏串接组件中,所述绝缘胶层为热固化绝缘胶层或光固化绝缘胶层

[0014]可选地,在所述的光伏串接组件中,所述串接连接线与所述第一电池的第一极性
栅线和
/
或所述第二电池的第二极性栅线之间通过导电胶固定

[0015]可选地,在所述的光伏串接组件中,所述第二极性栅线的厚度的范围为
50
微米至
200
微米,包括端点值

[0016]可选地,在所述的光伏串接组件中,所述第一极性栅线的厚度的范围为3微米至
20
微米,包括端点值

[0017]可选地,在所述的光伏串接组件中,所述分段栅线的分段间隔距离的范围为2毫米至
20
毫米,包括端点值

[0018]可选地,在所述的光伏串接组件中,所述串接连接线与所述背接触电池粘连固定

[0019]一种背接触太阳能电池,所述背接触太阳能电池的背光面包括交替设置的第二极性栅线及第一极性栅线;
[0020]所述第一极性栅线为连续栅线,所述第二极性栅线为在串接区域断开的分段栅线

[0021]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光伏串接组件,包括多个通过串接连接线串连的背接触电池;所述背接触电池的背光面包括交替设置的第二极性栅线及第一极性栅线;所述第一极性栅线为连续栅线,所述第二极性栅线为在串接区域断开的分段栅线;所述串接连接线的延伸方向与栅线方向垂直,且仅通过所述第一极性栅线与第一电池电连接,仅通过所述第二极性栅线与第二电池电连接;所述第一电池与所述第二电池为光伏串接组件中相邻的两个所述背接触电池;所述串接连接线设置于所述第一电池的串接区域中,且与所述第二电池的第一极性栅线之间设置有绝缘层

[0022]本专利技术通过将所述第二极性栅线拆分成段,使负责连接不同电池片的串接连接线在连接高度较低的第一极性栅线时,可以直接通过所述串接区域连接,避免了搭设在高度较高的第二极性栅线上,也即所述串接连接线在串接第一极性栅线时,高度始终保持一致,实现了对第一极性栅线的良好接触,降低了电池内阻,也就降低了功率损失,提升了组件的光电转化效率;而在串接第二极性栅线时,与所述第一极性栅线之间的绝缘层,不仅实现了所述串接连接线只与第二极性栅线电连接,还垫高了高度较低的第一极性栅线,避免了所述串接连接线的大幅度起伏,提升了接触效果,降低了所述串接连接线短路的概率,提升了组件的工作稳定性

本专利技术同时还提供了一种具有上述有益效果的背接触太阳能电池

附图说明
[0023]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4]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光伏串接组件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光伏串接组件的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光伏串接组件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0027]图4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背接触太阳能电池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中包括:
10

背接触电池
、20

串接连接线
、11

第二极性栅线
、12

第一极性栅线
、13

绝缘层及
14

导电胶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0]本专利技术的核心是提供一种光伏串接组件,其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称其为具体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光伏串接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通过串接连接线串连的背接触电池;所述背接触电池的背光面包括交替设置的第二极性栅线第一极性栅线具有相反极性的第一极性栅线和第二极性栅线;所述第一极性栅线的材料的电导率大于所述第二极性栅线的材料的电导率;所述第一极性栅线为连续栅线,所述第二极性栅线为在串接区域断开的分段栅线;所述串接连接线与栅线交叉,且仅通过所述第一极性栅线与第一电池电连接,仅通过所述第二极性栅线与第二电池电连接;所述第一电池与所述第二电池为光伏串接组件中相邻的两个所述背接触电池;所述串接连接线设置于所述第一电池的串接区域中,且与所述第二电池的第一极性栅线之间设置有绝缘层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串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串接区域两侧的第二极性栅线的分段端点被绝缘层覆盖
。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伏串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层为绝缘胶层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伏串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胶层为热固化绝缘胶层或光固化绝缘胶层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串接组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晨旭金叶义吴国星徐伟智夏宇浪
申请(专利权)人:正泰新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