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伏电极以及使用此光优电极的电极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505606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24 11:3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光伏电极的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光伏电极以及使用此光伏电极的电极模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光伏电极以及使用此光优电极的电极模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光伏电极以及使用此光伏电极的电极模组领域,尤其是一种在载体上直接形成导线所形成的光伏电极以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0002]请参看图5所示,其是于
2003.08.21
申请的
03820175.5
;并于
2005.10.05
公开
(CN1679174a)
一案图
5B
的内容,目前于本方案中,则以图5称之

[0003]配合其说明书内容可知,其具体是提供一种光伏电极,且此电极是用于接触电传导性表面,以用于接触光电元件的至少一个表面

该电极包括:电绝缘光学透明膜
10、
粘合剂层
11
,其被提供在所述膜
10
的一个表面上;以及多个基本上平行

电传导性线
12
,其被嵌入到粘合剂层
11
,所述线
12
的表面的一部份从粘合剂层
11
突出,并且至少在从粘合剂层
11
突出的表面上覆盖了由具有低熔点的合金构成的敷层
13
,其中所述第一多个线被电连接于第一终端棒

[0004]根据其说明书内容,依此安排的结构可提高了
PV
电池或
PV
模块的低8到
10
倍的组合串联电阻的实现,不仅提高了<br/>PV
元件的效率,而且允许它们在8到
10
倍集中的太阳辐射下工作

[0005]由其说明内容可知其主要的改变在于电极导线
12
的结构;导线
12
主要是靠着粘合剂层
11
来和透明膜
10
的表面贴合,并所述导线
12
一端是突出于所述粘合剂层
11
,以此来和电元件相连结

然而,在光伏业界人士都知道的一件事实即是电极在和电池相连结时,仍要进行层压的程序;也就是该电极

电池结构仍要和封装胶膜利用高压以及高温的方式结合

在电极

电池结构和封装胶膜结合时,由于要求该封装胶膜能紧密地将电池

电极结构予以密封,所以封装胶膜要经历高温

高压的程序来将该封装胶膜完美地覆盖在电池

电极的一侧

而前述公开案的结构也不能例外地要经过这一程序

[0006]上述的组合在经过层压程序时
(
高温

高压
)
,可以想见的是通过该粘合剂层
11
而粘附在透明膜
10
表面上的导线
12
会因为在高温下,该粘合剂层
11
会形成熔融的状态,而当该粘合剂层产生了熔融时,附着在其上的导线
12
则必然的会发生位移的现象;这是因为在层压过程中,所产生的高热随即会造成了高温,此时,粘合剂层
11
自然地进入熔融状态,导线
12
原本的位置就不再稳定,同时,其对于透明膜
10
的粘附力将会大为降低

因为导线
12
的位置不再稳定,以致于造成了日后在和其它电元件相连结时的对位的困难,并极可能地会因为导线
12
位移,而形成导线
12
彼此相互连结并产生短路的情形

再者,若是这种电极结构上开设有将从电池所收集到的电流导出的焊带
(
未显示
)
时,也会因为导线
12
可能发生的位移而不再和该焊带连接,而造成漏电,或是电流无法传递出去的问题

再就是,以这种方式所形成的电极在适用电池上也只能适配单一的电池,其在运用的领域上大大地受到了限制


技术实现思路

[0007]为能解决上述电极结构因为使用了粘合剂层而造成导线滑移的问题,以及在电池的适配上能运用到任何一种光伏电池,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新颖的电极来克服上述各项阻碍的困境

[0008]本专利技术在解决上述各项问题时,所涉及的技术特点包括了提供一种光伏电极,包括了:
[0009]第一载体;
[0010]第二载体,其是直接结合于或是以可分离方式结合于所述第一载体的一侧;
[0011]油墨层,其是以图案化

稳固的方式形成于所述第二载体的一自由面上;以及
[0012]若干条导线,所述导线对应于所述油墨层,且稳固地形成于所述油墨层的一侧,所述导线剖面外轮廓上具有至少一直线段,如此,所述导线以及所述第二载体则可选择性地和所述第一载体剥离

[0013]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还包括形成于所述导线表面上的保护层,所述保护层是包覆于所述导线的外部,以防止所述导线氧化

[0014]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所述保护层是一金属层,且所述第一载体的熔点大于
100℃、
透光率大于
85


[0015]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还包括一连结部,其是形成于所述第二载体上,并和所述导线形成电性连接

[0016]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所述第二载体于第一状况时具有第一交联度,而于第二状况时具有一大于所述第一交联度的第二交联度

[0017]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所述保护层是选自镍



铋或锡铋合金其中之一或是其中的混合

[0018]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所述导线横截面总面积是介于
0.04mm2~
1mm2。
[0019]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所述第一载体是选自
PET(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PEN(
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
)、PCT(
聚对苯二甲酸1,4‑
环己烷二甲醇酯
)、PC(
聚碳酸酯
)、PETG(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1,4‑
环己烷二甲醇酯
)、PMMA(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COC(
环烯烃共聚物
)

PVA(
聚乙烯醇
)
,而第二载体是热融胶

[0020]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还包括一条或若干条形成于所述第二载体一侧的第二导线,所述第二导线是和所述导线连接,且呈电性连结,以支撑所述导线,其中,所述第二导线的高度是不小于所述导线高度的一半

[0021]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还包括一条或若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光伏电极,其特征在于,包括了:第一载体;第二载体,其是选择性地结合于或是以可分离方式结合于所述第一载体的一侧;油墨层,其是以图案化

稳固的方式形成于所述第二载体的一自由面上;以及若干条导线,所述导线对应于所述油墨层,且稳固地形成于所述油墨层的一侧,所述导线剖面外轮廓上具有至少一直线段,如此,所述导线以及所述第二载体则可选择性地和所述第一载体剥离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伏电极,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形成于所述导线表面上的保护层,所述保护层是包覆于所述导线的外部,以防止所述导线氧化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光伏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层是一金属层,且所述第一载体的熔点大于
100℃、
透光率大于
85

。4.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光伏电极,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连结部,其是形成于所述第二载体上,并和所述导线形成电性连接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伏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载体于第一状况时具有第一交联度,而于第二状况时具有一大于所述第一交联度的第二交联度
。6.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光伏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载体于第一状况时具有第一交联度,而于第二状况时具有一大于所述第一交联度的第二交联度
。7.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光伏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层是选自镍



铋或锡铋合金其中之一或是其中的混合
。8.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光伏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线横截面总面积是介于
0.04mm2~
1mm2。9.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伏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载体是选自
PET(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PEN(
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
)、PCT(
聚对苯二甲酸1,4‑
环己烷二甲醇酯
)、PC(
聚碳酸酯
)、PETG(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1,4‑
环己烷二甲醇酯
)、PMMA(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COC(
环烯烃共聚物
)

PVA(
聚乙烯醇
)
,而第二载体是热融胶
。10.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伏电极,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条或若干条形成于所述第二载体一侧的第二导线,所述第二导线是和所述导线连接,且呈电性连结,以支撑所述导线,其中,所述第二导线的高度是不小于所述导线高度的一半
。11.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光伏电极,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条或若干条形成于所述第二载体一侧的第二导线,所述第二导线是和所述导线连接,且呈电性连结,以支撑所述导线,其中,所述第二导线的高度是不小于所述导线高度的一半,并且,所述保护层是包覆于所述导线以及所述第二导线的外部,以防止所述导线以及所述第二导线氧化
。1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伏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线最粗不超过
100
微米
。13.
如权利要求
10

11
所述的一种光伏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线和所述第二导线以
45

90
度相交
。14.
如权利要求
10

11
所述的一种光伏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线和所述第二导线的二相邻相交点距离不大于5毫米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民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海优威应用材料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