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风机塔筒外壁除尘架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风机塔筒领域,尤其是风机塔筒外壁除尘架构
。
技术介绍
[0002]风电塔筒就是风力发电的塔杆,在风力发电机组中主要起支撑作用,同时吸收机组震动
。
目前塔筒的外表面修补清洗主要包括除尘和除锈为主,且两个任务完成方式仍以人工为主,危险性高
、
效率极低,并且随着风电机组的发展塔筒会越来越高,人工作业难度也会成非线性增长
。
而如果使用大型的抬升电梯,成本十分高昂,且高度未必能适配塔筒
。
在面对如此低效,且安全性堪忧的工作环境,急需设计一种可以通过外接爬升设备,以及机体的内部传动配合,从而完成整个清洁工作的清洗设备,清洗过程不需要过多的大型电机设备,只靠内部结构即可完成全自动清洁
。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专利技术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
、 >说明书摘要和专利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风机塔筒外壁除尘架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吸尘箱体
(100)
,包括壳体
(101)
,所述壳体
(101)
两侧通过穿孔
(101a)
对称滑动连接有侧进柱
(102)
,所述壳体
(101)
底部设有吸尘气囊
(103)
,所述壳体
(101)
顶部设有限位管
(101b)
和丁字杆
(104)
,所述壳体
(101)
底部两侧对称设有滑轨
(101c)、
齿转盘
(101d)、
穿槽
(101e)。
驱动支架
(200)
,包括固定架
(201)
和导轨
(202)
,所述固定架
(201)
两侧设有凹槽
(201a)
,所述导轨
(202)
两侧设有电推杆
(202a)
,所述电推杆
(201a)
可在所述凹槽
(201a)
内爬升,所述导轨
(202)
两侧设有波形侧壁
(202b)
,所述导轨
(202)
上下两端对称设有固定
L
杆
(203)。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机塔筒外壁除尘架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丁字杆
(104)
上的横杆部分设有柔质内槽
(104a)
,所述固定
L
杆
(203)
一端固定连接有齿板
(204)
,所述齿板
(204)
一侧弹性连接有第一凸齿
(204a)
,所述齿板
(204)
上转动连接有扭簧块
(204b)
,所述扭簧块
(204b)
与所述第一凸齿
(204a)
活动连接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机塔筒外壁除尘架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管
(101b)
与所述壳体
(101)
内的螺纹套
(101f)
固定连接,所述限位管
(101b)
上环设有
L
型槽
(101b
‑
1)、
滑坡面
(101b
‑
2)
和平置面
(101b
‑
3)
,所述平置面
(101b
‑
3)
上设置有阻挡杆
(101b
‑
4)
,所述平置面
(101b
‑
3)
与所述滑坡面
(101b
‑
2)
连接并延至所述
L
型槽
(101b
‑
1)
入口处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机塔筒外壁除尘架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管
(101b)
内滑动连接有限位杆
(105)
,所述限位杆
(105)
与所述螺纹套
(101f)
螺纹连接,所述限位杆
(105)
上环设有短杆
(105a)
,所述限位杆
(105)
一端螺旋环设有凸块
(105b)
,所述限位杆
(105)
另一端设有水平杆
(105c)
,所述水平杆
(105c)
两端设有滚珠
(105c
‑
1)
,所述短杆
(105a)
可停置于所述平置面
(101b
‑
3)
上或
L
型槽
(101b
‑
1)
内;所述扭簧块
(204b)
可于所述柔质内槽
(104a)
内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凸齿
(204a)
可与所述凸块
(105b)
啮合连接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风机塔筒外壁除尘架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进柱
(102)
置于所述壳体
(101)
外一端固定连接有弧形块
(102a)
,所述侧进柱
(102)
另一端在所述壳体
(101)
内与定位钣金滑动连接,其顶部设有滑面板
(102b)
,所述滚珠
(105c
‑
1)
可与所述滑面板
(102b)
接触;所述侧进柱
(102)
一侧设有
L
型齿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飞龙,苏宁宁,解新华,黄虎鹏,张世涛,袁鹏,
申请(专利权)人:华能酒泉风电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