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漏料的冰铜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484669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23 15: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漏料的冰铜包,涉及冰铜包领域,解决了现有的冰铜包的下料较窄,物料容易由下料嘴的两侧洒落,且现有的冰铜包不方便灵活的进行吊运提升的问题,现提出如下方案,其包括冰铜包、支撑腿、下料嘴、提杆、圆盘、增高侧沿、侧护板,且下料嘴的下端两侧均的固定连接有底护板,所述下料嘴的前侧固定焊接有挂环,所述提杆上开设有弧形凹槽,所述提杆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方框,且方框的下侧开设有开口,所述方框下内壁两侧设置有铰接座,并通过铰接座转动连接有转板,本冰铜包具有不洒料,且方便吊挂,吊运稳定,且下料倾角方便调节的特点。的特点。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漏料的冰铜包


[0001]本技术涉及冰铜包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漏料的冰铜包。

技术介绍

[0002]冰铜又称铜锍。主要组成为Cu2S和FeS的熔体,是提炼粗铜的中间产物和原料。铜矿石大多为硫化铜(CuS和Cu2S)矿,氧化铜(CuO和Cu2O)矿较少,含铜量均很低(1.0%左右)。铜的冶炼分火法与湿法两种。火法是将铜矿破碎、浮选、烧结、造块成铜精矿,含铜10%~35%,与熔剂一起送入反射炉或鼓风炉中,在高温(1550~1600℃)下进行氧化、脱硫和去除杂质,获得含铜35%~50%的冰铜。也可不经冰铜而直接炼成粗铜。湿法是在常温、常压或高压下用溶剂(稀硫酸)使铜从矿石中浸出,从浸出液中去除杂质,铜便沉淀出来。火法适应性广,而湿法只适于氧化铜矿和自然铜矿。
[0003]现有对固态冰铜的上下料通常使用冰铜包,但是由于这样的冰铜包不方便吊运,以及下料口坡口较大,容易造成漏料的现象。因此提出一种防漏料的冰铜包。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漏料的冰铜包,解决了现有的冰铜包的下料口坡口较大,物料容易由下料口的两侧洒落,且现有的冰铜包不方便灵活的进行吊运提升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漏料的冰铜包,包括冰铜包、支撑腿、下料嘴、提杆、圆盘,所述下料嘴上方两侧设置有增高侧沿,所述下料嘴的两侧设置有侧护板,且下料嘴的下端两侧均的固定连接有底护板,所述下料嘴的前侧固定焊接有挂环,所述提杆上开设有弧形凹槽,所述提杆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方框,且方框的下侧开设有开口,所述方框下内壁两侧设置有铰接座,并通过铰接座转动连接有转板。
[0006]优选的,所述冰铜包的左右两侧均对称的固定连接有提杆,两侧的所述提杆互相远离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圆盘,所述冰铜包的前侧设置有下料嘴。
[0007]优选的,所述下料嘴两侧均设置有增高侧沿,且下料嘴两侧固定连接的侧护板分别与两侧的增高侧沿连接。
[0008]优选的,所述下料嘴前侧两端固定连接有底护板,两侧的所述底护板互相靠近一侧固定连接,且互相远离一侧分别与两侧的底护板的下侧固定连接。
[0009]优选的,所述挂环设置在下料嘴前端的下外侧。
[0010]优选的,每个所述方框下内壁两侧设置的转板互相远离的一端均通过弹簧铰链与各自一侧的铰接座转动连接。
[0011]优选的,两侧的所述转板的下端面均与方框的下内壁互相限位,且两侧的转板互相靠近一侧均延伸在开口的上方。
[0012]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防漏料的冰铜包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3]1、本技术提供一种防漏料的冰铜包,通过在冰铜包前侧的下料嘴的两侧均设
置增高侧沿,而下料嘴的两侧固定连接有侧护板,且两侧侧护板的后侧均与两侧的增高侧沿固定连接,而下料嘴前侧两端固定连接的底护板彼此间固定连接,且互相远离的一侧分别与两侧的侧护板的底端固定连接,进而可以形成一个的梯形的下料嘴,有效的避免了的原先下料嘴两侧容易洒料的情况。
[0014]2、本技术提供一种防漏料的冰铜包,通过在冰铜包两侧固定连接有提杆,且两侧提杆互相远离一端固定连接有圆盘,且提杆上开设有弧形凹槽,而提杆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方框,方框的下槽开设有开口,且方框下内壁两侧通过铰接座与弹簧铰链转动连接有转板,两侧的转板与下侧的方框下内壁限位,并延伸在开口上方,进而在使用时,需要对冰铜包进行吊挂,可以把挂链放置在开口内上提,然后带动两侧转板向上并克服弹簧铰链的力转动,进而将挂链置于方框内,并通过弧形凹槽对提杆进行吊挂,进而对冰铜包进行提升,取下时,先向上转动转板,直至两侧转板之间具有一定间隙,即可将挂链由间隙中抽出,可以方便且稳定的对冰铜包进行吊挂提升。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防漏料的冰铜包的正视图。
[0016]图2为本技术的一种防漏料的冰铜包的俯视图。
[0017]图3为本技术的一种防漏料的冰铜包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1、冰铜包;2、支撑腿;3、下料嘴;4、提杆;5、圆盘;6、增高侧沿;7、侧护板;8、底护板;9、挂环;10、弧形凹槽;11、方框;12、开口;13、铰接座;14、转板。
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实施例
[0020]请参阅图1

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防漏料的冰铜包,包括冰铜包1、支撑腿2、下料嘴3、提杆4、圆盘5,下料嘴3上方两侧设置有增高侧沿6,下料嘴3的两侧设置有侧护板7,且下料嘴3的下端两侧均的固定连接有底护板8,下料嘴3的前侧固定焊接有挂环9,提杆4上开设有弧形凹槽10,提杆10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方框11,且方框11的下侧开设有开口12,方框11下内壁两侧设置有铰接座13,并通过铰接座13转动连接有转板14。
[0021]冰铜包1的左右两侧均对称的固定连接有提杆4,两侧的提杆4互相远离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圆盘5,冰铜包1的前侧设置有下料嘴3,下料嘴3两侧均设置有增高侧沿6,且下料嘴3两侧固定连接的侧护板7分别与两侧的增高侧沿6连接,下料嘴3前侧两端固定连接有底护板8,两侧的底护板8互相靠近一侧固定连接,且互相远离一侧分别与两侧的底护板8的下侧固定连接,挂环9设置在下料嘴3前端的下外侧。
[0022]本实施方案中,通过在冰铜包1前侧的下料嘴3的两侧均设置增高侧沿6,而下料嘴3的两侧固定连接有侧护板7,且两侧侧护板7的后侧均与两侧的增高侧沿6固定连接,而下料嘴3前侧两端固定连接的底护板8彼此间固定连接,且互相远离的一侧分别与两侧的侧护板7的底端固定连接,进而可以形成一个的梯形的下料嘴3,有效的避免了的原先下料嘴3两
侧容易洒料的情况。
实施例
[0023]请参阅图1

3所示,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每个方框11下内壁两侧设置的转板14互相远离的一端均通过弹簧铰链与各自一侧的铰接座13转动连接,两侧的转板14的下端面均与方框11的下内壁互相限位,且两侧的转板14互相靠近一侧均延伸在开口12的上方。
[0024]本实施例中,通过在冰铜包1两侧固定连接有提杆4,且两侧提杆4互相远离一端固定连接有圆盘5,且提杆4上开设有弧形凹槽10,而提杆4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方框11,方框11的下槽开设有开口12,且方框11下内壁两侧通过铰接座13与弹簧铰链转动连接有转板14,两侧的转板14与下侧的方框11下内壁限位,并延伸在开口12上方,进而在使用时,需要对冰铜包1进行吊挂,可以把挂链放置在开口12内上提,然后带动两侧转板14向上并克服弹簧铰链的力转动,进而将挂链置于方框11内,并通过弧形凹槽10对提杆4进行吊挂,进而对冰铜包1进行提升,取下时,先向上转动转板14,直至两侧转板14之间具有一定间隙,即可将挂链由间隙中抽出,可以方便且稳定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漏料的冰铜包,包括冰铜包(1)、支撑腿(2)、下料嘴(3)、提杆(4)、圆盘(5),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嘴(3)上方两侧设置有增高侧沿(6),所述下料嘴(3)的两侧设置有侧护板(7),且下料嘴(3)的下端两侧均的固定连接有底护板(8),所述下料嘴(3)的前侧固定焊接有挂环(9),所述提杆(4)上开设有弧形凹槽(10),所述凹槽(10)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方框(11),且方框(11)的下侧开设有开口(12),所述方框(11)下内壁两侧设置有铰接座(13),并通过铰接座(13)转动连接有转板(1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漏料的冰铜包,其特征在于,所述冰铜包(1)的左右两侧均对称的固定连接有提杆(4),两侧的所述提杆(4)互相远离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圆盘(5),所述冰铜包(1)的前侧设置有下料嘴(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漏料的冰铜包,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红象丁洋东官智超王峰谭旭黄鑫龚雷明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铜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