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蓄电池馈电搭电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481776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23 15: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蓄电池馈电搭电结构,包括执行器、第一至第三电源线,以及分别设置在各个电源线一端的第一至第三搭电端子,第一、第二搭电端子用于连接外部蓄电池的正极,第三搭电端子用于连接外部蓄电池的负极,第一电源线的另一端连接车辆蓄电池的正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搭电结构将执行器的驱动模块和切换模块单独接线,并通过双线分别连接至外部蓄电池的正极,相对于现有方案将驱动模块和切换模块连接后,通过单线连接至外部蓄电池的正极来说,接线方式更加合理,断开外部蓄电池后,能够保证所有外接电路同时断开,不会影响车辆自身的电路,防止在下次搭电过程中出现电火花,危及车辆的安全。及车辆的安全。及车辆的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蓄电池馈电搭电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设计和制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蓄电池馈电搭电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新能源车的兴起,使当今车辆的蓄电池布置方式多样化,部分车辆蓄电池的布置位置隐蔽,不易拆卸。同时,隐藏式门把手的流行,使当今车辆普遍取消了机械钥匙孔,当车辆长时间未启动,蓄电池馈电后,需要外接电源给蓄电池充电,而无机械钥匙式设计因无法打开车门导致无法搭电。
[0003]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现有搭电方案为设计初期从蓄电池正负极各并联一根电缆,隐藏在车辆前部或后部保险杠上,此方案在搭电过程中易出现电火花,危及车辆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蓄电池馈电搭电结构,以解决现有方案在搭电过程中易出现电火花,危及车辆安全的问题。
[000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蓄电池馈电搭电结构,包括执行器、第一电源线、第二电源线与第三电源线,以及分别设置在各个电源线一端的第一搭电端子、第二搭电端子与第三搭电端子,所述第一搭电端子和所述第二搭电端子用于连接外部蓄电池的正极,第三搭电端子用于连接外部蓄电池的负极,所述第一电源线的另一端连接车辆蓄电池的正极,车辆蓄电池的负极接地;所述第二电源线和第三电源线的另一端相连后共同接地;
[0006]所述执行器包括串接在第二电源线上的驱动模块,以及串接在第一电源线上并用于控制第一电源线通断的切换模块,所述驱动模块根据第二电源线的上电状态驱动切换模块,以控制所述第一电源线的通断。
[0007]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执行器为继电器,所述驱动模块为所述继电器的线圈,所述切换模块为所述继电器的接触触点,所述线圈串接在所述第二电源线上,所述接触触点的常开触点串接在所述第一电源线上,所述第一电源线上电后,所述线圈驱动所述接触触点的常开触点闭合,实现第二电源线的通路。
[0008]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接触触点的常闭触点空置。
[0009]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接触触点的常开触点与所述第一搭电端子之间串接有二极管,且二极管的正极与第一搭电端子相连。
[0010]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车辆蓄电池的两侧并联有动力电池,且所述动力电池与车辆蓄电池之间串接有电流转换器。
[0011]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车辆蓄电池的正极与动力电池之间以及车辆蓄电池的正极与所述执行器之间均串接有慢融保险。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搭电结构将执行器的驱动模块和切换模块单独接线,并通过双线分别连接至外部蓄电池的正极,相对于现有方
案将驱动模块和切换模块连接后,通过单线连接至外部蓄电池的正极来说,接线方式更加合理,断开外部蓄电池后,能够保证所有外接电路同时断开,不会影响车辆自身的电路,防止在下次搭电过程中出现电火花,危及车辆的安全。
附图说明
[0013]被结合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并且连同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的原理。
[0014]图1为现有搭电方案的电路图;
[0015]图2为现有搭电方案在断开外部蓄电池后,电流从外部蓄电池回流的电流走向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一种蓄电池馈电搭电结构的原理框图;
[0017]图4为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蓄电池馈电搭电结构的电路图。
[0018]图中标示如下:
[0019]10、第一搭电端子;101、第一电源线;
[0020]20、第二搭电端子;201、第二电源线;
[0021]30、第三搭电端子;301、第三电源线;
[0022]40、执行器;401、驱动模块;4011、线圈;402、切换模块;4021、常开触点;4022、常闭触点;4023、公共触点。
具体实施方式
[0023]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0024]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技术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0025]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0026]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例子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0027]本技术的原理如下:如图1所示,现有搭电方案将驱动模块(线圈4011)和切换模块(接触触点,其包括常开触点4021、常闭触点4022及公共触点4023)连接后,通过单线连接至外部蓄电池U1的正极,在连接外部蓄电池U1后,继电器K1的线圈4011上电,进而继电器K1的常开触点4021吸合,常闭触点4022断开,从而对车辆蓄电池U2进行持续的充电;但是在断开外部蓄电池U1后,由于车辆蓄电池U2的正极与整车接地之间具有电势差,进而电流会从车辆蓄电池U2的正极依次经过继电器K1的常开触点4021和线圈4011后流向整车接地,具体请参阅图2,导致继电器K1的常开触点4021持续处于吸合状态,无法及时断开,会对车辆自身的电路造成影响,而且在下次搭电过程中容易出现电火花,危及车辆的安全。
[0028]因此,本技术的搭电结构将执行器40的驱动模块401(线圈4011)和切换模块402(接触触点,其包括常开触点4021、常闭触点4022及公共触点4023)单独接线,并通过双
线分别连接至外部蓄电池U3的正极,相对于现有方案将驱动模块401和切换模块402连接后,通过单线连接至外部蓄电池的正极来说,接线方式更加合理,断开外部蓄电池U3后,能够保证所有外接电路同时断开,不会影响车辆自身的电路,防止在下次搭电过程中出现电火花,危及车辆的安全,具体请参阅图3和图4。
[0029]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具体如下:一种蓄电池馈电搭电结构,如图3和图4所示,包括执行器40、第一电源线101、第二电源线201与第三电源线301,以及分别设置在各个电源线一端的第一搭电端子10、第二搭电端子20与第三搭电端子30,第一搭电端子10和第二搭电端子20用于连接外部蓄电池U3的正极,第三搭电端子30用于连接外部蓄电池U3的负极,第一电源线101的另一端连接车辆蓄电池U4的正极,车辆蓄电池U4的负极接地;第二电源线201和第三电源线301的另一端相连后共同接地;执行器40包括串接在第二电源线201上的驱动模块401,以及串接在第一电源线101上并用于控制第一电源线通断的切换模块402,驱动模块401根据第二电源线201的上电状态驱动切换模块402,以控制第一电源线101的通断,图3中实线为搭电回路的接线示意图,虚线为控制回路的接线示意图,控制策略为:若第二电源线201上电,则驱动模块4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蓄电池馈电搭电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执行器、第一电源线、第二电源线与第三电源线,以及分别设置在各个电源线一端的第一搭电端子、第二搭电端子与第三搭电端子,所述第一搭电端子和所述第二搭电端子用于连接外部蓄电池的正极,第三搭电端子用于连接外部蓄电池的负极,所述第一电源线的另一端连接车辆蓄电池的正极,车辆蓄电池的负极接地;所述第二电源线和第三电源线的另一端相连后共同接地;所述执行器包括串接在第二电源线上的驱动模块,以及串接在第一电源线上并用于控制第一电源线通断的切换模块,所述驱动模块根据第二电源线的上电状态驱动切换模块,以控制所述第一电源线的通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蓄电池馈电搭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执行器为继电器,所述驱动模块为所述继电器的线圈,所述切换模块为所述继电器的接触触点,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超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捷翼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