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温度调节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478953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23 15: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池温度调节模块,包括壳体,壳体的底板的顶面上固定有压缩机、蒸发器和冷凝器,所述壳体的前部板体的底面固定有冷凝器;所述冷凝器包括上层换热部、下层换热部和下层过冷换热部,压缩机的出料口与上层换热部相通,上层换热部与下层换热部相通,下层换热部与下层过冷换热部相通,下层过冷换热部的出料端通过连接管与膨胀阀的进料端相通接。它的平衡管的中部呈环形盘绕呈圆环部,使得其具有一定的弹性缓冲效果,可以对振动产生一定的降低,保证膨胀阀的稳定运行,同时,其储液干燥器与膨胀阀之间设有下层过冷换热部,可以对冷凝后的制冷剂再进一步换热降温,提高过冷度,提高后续的蒸发器的制冷效果。提高后续的蒸发器的制冷效果。提高后续的蒸发器的制冷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池温度调节模块


[0001]本技术涉及换热器加工设备
,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电池温度调节模块。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新能源锂离子动力电池组,其在新能源汽车中广泛使用。
[0003]对于动力电池组,温度是影响其电池性能及寿命的一个主要因素,针对这一问题,一般引入温度调节模块在放电工况下对电池组内部的温度进行调节,以实现电池在适宜的温度下工作。目前,动力电池组的温度调节主要采用风机强制通风或者泵输送液体来加热或冷却电池组,一般在温度调节模块的壳体中安装蒸发器、冷凝器、压缩机和通风机,其原理与空调等制冷方式相同,从而对电池组进行降温或升温,现有的冷凝器的出料管与蒸发器的进料口之间的连接管处会安装有膨胀阀,在膨胀阀与蒸发器的出料口之间设置平衡管,通过平衡管中的制冷剂料的压力改变从而对膨胀阀的阀口开度进行调节,然而,现有的平衡管一般是直管式结构,而温度调节模块在运行时是会产生振动的,直管式的平衡管是没有任何缓冲效果,从而对平衡管产生影响,使得内部的制冷剂料的压力会产生浮动,影响调节稳定性。
[0004]同时,现有的冷凝器一般是换热管的一端通接压缩机的出料口,另一端通接储液干燥器的一端,储液干燥器的另一端通接膨胀阀,此冷凝器的散热效果一般。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电池温度调节模块,它的平衡管的中部呈环形盘绕呈圆环部,使得其具有一定的弹性缓冲效果,可以对振动产生一定的降低,保证膨胀阀的稳定运行,同时,其储液干燥器与膨胀阀之间设有下层过冷换热部,可以对冷凝后的制冷剂再进一步换热降温,提高过冷度,提高后续的蒸发器的制冷效果。
[0006]本技术解决所述技术问题的方案是:
[0007]一种电池温度调节模块,包括壳体,壳体的底板的顶面上固定有压缩机、蒸发器和冷凝器,所述壳体的前部板体的底面固定有冷凝器;
[0008]所述冷凝器包括上层换热部、下层换热部和下层过冷换热部,压缩机的出料口与上层换热部相通,上层换热部与下层换热部相通,下层换热部与下层过冷换热部相通,下层过冷换热部的出料端通过连接管与膨胀阀的进料端相通接,膨胀阀的出料端通过连接管与蒸发器的进料口相连通。
[0009]所述膨胀阀为热力膨胀阀,平衡管的一端通接膨胀阀的蒸发压力连接口,平衡管的另一端通接蒸发器的出料口;
[0010]所述平衡管的中部呈环形盘绕呈圆环部。
[0011]所述上层换热部、下层换热部和下层过冷换热部均由多根微通道换热管组成。
[0012]所述上层换热部的所有微通道换热管的左端通接在同一个左上连接管上、右端通
接在同一个右上连接管上,右上连接管的底面固定有右下连接管,右下连接管的内部成型或固定有分隔板,分隔板的外侧壁固定或成型在右下连接管的内侧壁上,分隔板将右下连接管分隔呈第一流通腔和第二流通腔,第一流通腔与右上连接管相通;
[0013]所述下层换热部的所有微通道换热管的右端固定在右下连接管上并与第一流通腔相通,左下连接管固定在左上连接管的底面上,左下连接管的内部成型或固定有第二分隔板,第二分隔板的外侧壁固定或成型在左下连接管的内侧壁上,第二分隔板将左下连接管分隔呈第三流通腔和第四流通腔;
[0014]下层换热部的所有微通道换热管的左端固定在左下连接管上并与第三流通腔相通,左下连接管的外侧壁上固定有储液干燥器,第三流通腔与储液干燥器相通,储液干燥器与第四流通腔相通,下层过冷换热部的所有微通道换热管的左端固定在左下连接管上并与第四流通腔相通,下层过冷换热部的所有微通道换热管的右端固定在右下连接管上并与第二流通腔相通。
[0015]所述压缩机的出料口通过连接管与左上连接管相连通,右下连接管上固定有出料连接头,出料连接头与第二流通腔相通,出料连接头通过连接管与膨胀阀的进料端相通接。
[0016]本技术的突出效果是: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它的平衡管的中部呈环形盘绕呈圆环部,使得其具有一定的弹性缓冲效果,可以对振动产生一定的降低,保证膨胀阀的稳定运行。
[0018]而其储液干燥器与膨胀阀之间设有下层过冷换热部,可以对冷凝后的制冷剂再进一步换热降温,提高过冷度,提高后续的蒸发器的制冷效果。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技术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本技术的冷凝器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1]图3是图2的换角度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2]图4是图2的另一个换角度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3]图5是图3的局部放大图;
[0024]图6是图3的另一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0025]图7是平衡管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实施例,见如图1至图7所示,一种电池温度调节模块,包括壳体10,壳体10的底板的顶面上固定有压缩机20、蒸发器30和冷凝器40,所述壳体10的前部板体的底面固定有冷凝器40,壳体10的前部板体的顶面固定有多个通风机160,通风机160的进风口对着壳体10的前部板体的通孔,通孔对着冷凝器40;蒸发器30采用的是板式换热器,其具有进料口、出料口、水液换热进料口和水液换热出料口。
[0027]壳体10的底板的顶面上固定还固定有DCDC直流变换器70、水泵90、控制器80、PTC加热器100,DCDC直流变换器70通过电连接线与控制器80电连接,通风机160、水泵90、压缩机20、PTC加热器100均通过电连接线与控制器80电连接,DCDC直流变换器70将整车输入的高压直流电转换成低压24VDC,通过控制器80控制通风机160、水泵90、压缩机20、PTC加热器
100运行,使整个制冷系统节能高效运行;
[0028]本实施例中的水液流通结构为,水泵90的进液口通接第一连接管140的一端,第一连接管140的另一端通接PTC加热器100的出液口,PTC加热器100的进液口通过连接管与蒸发器30的水液换热出料口相通,水泵90的出液口通接第二连接管150的一端,第二连接管150的另一端通接出水口铝管110,蒸发器30的水液换热进料口通接第三连接管120的一端,第三连接管120的另一端通接进水口铝管111,出水口铝管110和进水口铝管111固定在壳体10的底板的顶面上固定的支撑架上,出水口铝管110和进水口铝管111与外部电池组上的冷却循环管路的进口和出口相连通(外部电池组如新能源汽车上使用的电池组),从而通过水泵90运行,可以实现水液流动,水泵90为换热用的水液循环提供动力,本实施例中的水液是防冻液。PTC加热器100是将防冻液加热到设定温度,使得冷却循环管路中循环的防冻液具有热量,其可以为外部电池组提供热源,如在寒冷地区使用时,可以让外部电池组快速升温,达到正常运行温度,保证电池组的正常运行。
[0029]所述冷凝器40包括上层换热部41、下层换热部42和下层过冷换热部43,下层换热部42和下层过冷换热部43处于上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温度调节模块,包括壳体(10),壳体(10)的底板的顶面上固定有压缩机(20)、蒸发器(30)和冷凝器(40),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0)的前部板体的底面固定有冷凝器(40);所述冷凝器(40)包括上层换热部(41)、下层换热部(42)和下层过冷换热部(43),压缩机(20)的出料口与上层换热部(41)相通,上层换热部(41)与下层换热部(42)相通,下层换热部(42)与下层过冷换热部(43)相通,下层过冷换热部(43)的出料端通过连接管与膨胀阀(50)的进料端相通接,膨胀阀(50)的出料端通过连接管与蒸发器(30)的进料口相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池温度调节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膨胀阀(50)为热力膨胀阀,平衡管(60)的一端通接膨胀阀(50)的蒸发压力连接口,平衡管(60)的另一端通接蒸发器(30)的出料口;所述平衡管(60)的中部呈环形盘绕呈圆环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池温度调节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换热部(41)、下层换热部(42)和下层过冷换热部(43)均由多根微通道换热管(44)组成。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池温度调节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换热部(41)的所有微通道换热管(70)的左端通接在同一个左上连接管(45)上、右端通接在同一个右上连接管(46)上,右上连接管(46)的底面固定有右下连接管(47),右下连接管(47)的内部设有分隔板(471),分隔板(471)的外侧壁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万云汪根法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同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