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人车底盘结构及无人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477443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23 15: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无人车底盘结构及无人车,无人车底盘结构包括车架、设于车架一端的第一车桥和设于所述车架另一端的第二车桥,所述车架上侧设有装载平台且下侧连接有设备平台,所述设备平台位于所述第一车桥与所述第二车桥之间。所述无人车包括外饰件、感知模组及上述的无人车底盘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车架下侧设置设备平台,设备平台充分利用第一车桥与第二车桥之间的空间,可以将电控元件和动力电池等设备安装于设备平台上,从而可以取消传统无人车的驾驶舱,装载平台可以布满整个车架,从而大大提升装载平台的装载能力,结构简单,布局合理,并且由于设备安装于车架下方,使得无人车的底盘结构整体重心降低,有利于提高行驶过程中的稳定性。行驶过程中的稳定性。行驶过程中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人车底盘结构及无人车


[0001]本技术涉及自动驾驶车辆
,尤其涉及一种无人车底盘结构及具有该无人车底盘结构的无人车。

技术介绍

[0002]传统无人车的结构大多与常见的商用车类似,驾驶舱安装在车架前端,电控元件和动力电池等布置于驾驶舱内,功能柜(包括快递柜、金融柜、自动售卖柜等)则安装于车架后端。这种结构的无人车,由于驾驶舱占据了车架前端的空间,导致车架后端装载货物的空间受限(只能安装一个柜体),特别是用于运输体积较大而重量较轻的货物时,无法充分发挥无人车的运输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布局合理,可以提高装载能力的无人车底盘结构。
[0004]本技术进一步提供一种包含上述无人车底盘结构的无人车。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无人车底盘结构,包括车架、设于所述车架一端的第一车桥和设于所述车架另一端的第二车桥,所述车架上侧设有装载平台且下侧连接有设备平台,所述设备平台位于所述第一车桥与所述第二车桥之间。
[000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设备平台上设有动力电池包、充电机、DC

DC模块和电机控制器。
[000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动力电池包位于所述设备平台中部,所述充电机和所述DC

DC模块位于所述动力电池包靠近所述第一车桥的一侧,所述电机控制器位于所述动力电池包靠近所述第二车桥的一侧。
[000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设备平台上还设有BU模块,所述BU模块位于所述动力电池包靠近所述第一车桥的一侧。
[00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设备平台一端与所述第一车桥之间设有第一连杆,所述设备平台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车桥之间设有第二连杆。
[00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车桥和所述第二车桥上均设有电子助力转向系统。
[001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车桥两端与所述车架之间设有第一减振组件,所述第二车桥两端与所述车架之间设有第二减振组件。
[001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车架两端设有第一支座,所述第一车桥和所述第二车桥上设有第二支座,所述第一车桥上的所述第二支座与所述车架一端的所述第一支座之间设有横向拉杆,所述第二车桥上的所述第二支座与所述车架另一端的所述第一支座之间也设有横向拉杆。
[0014]一种无人车,包括外饰件、感知模组以及上述的无人车底盘结构,所述外饰件设于所述车架上,所述感知模组设于所述外饰件上。
[001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0016]所述感知模组包括雷达和摄像头,所述雷达和所述摄像头设于所述外饰件的两端。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本技术公开的无人车底盘结构,在车架下侧设置设备平台,设备平台充分利用第一车桥与第二车桥之间的空间,可以将电控元件和动力电池等设备安装于设备平台上,从而可以取消传统无人车的驾驶舱,装载平台可以布满整个车架,从而大大提升装载平台的装载能力,结构简单,布局合理,并且由于设备安装于车架下方,使得无人车的底盘结构整体重心降低,有利于提高行驶过程中的稳定性。
[0018]本技术公开的无人车,包括上述的无人车底盘结构,因而同样具有上述优点。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技术无人车底盘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本技术隐藏装载平台和装饰板后的第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3是图2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2]图4是本技术隐藏装载平台和装饰板后的第二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5是图4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4]图6是图4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5]图中各标号表示:1、车架;2、第一车桥;3、第二车桥;4、装载平台;5、设备平台;51、动力电池包;52、充电机;53、DC

DC模块;54、电机控制器;55、BU模块;6、驱动组件;71、第一连杆;72、第二连杆;81、第一减振组件;82、第二减振组件;9、横向拉杆;91、第一支座;92、第二支座;10、电子助力转向系统;11、外饰件;12、雷达;13、摄像头。
具体实施方式
[0026]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
[0027]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8]实施例一
[0029]图1至图6示出了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本实施例的无人车底盘结构,包括车架1、设于车架1一端的第一车桥2(本实施例中,第一车桥2设于车架1的前端,为前桥)和设于车架1另一端的第二车桥3(本实施例中,第二车桥3设于车架1的后端,为后桥),车架1上侧设有装载平台4且下侧连接有设备平台5,设备平台5位于第一车桥2与第二车桥3之间。
[0030]本实施例的无人车底盘结构,在车架1下侧设置设备平台5,设备平台5充分利用第
一车桥2与第二车桥3之间的空间,可以将电控元件和动力电池等设备安装于设备平台5上,从而可以取消传统无人车的驾驶舱,车架1上侧的装载平台4可以布满整个车架1,从而大大提升装载平台4的装载能力(经过验证表明,装载平台4前后两端可以分别安装一个柜体),结构简单,布局合理,并且由于设备安装于车架1下方,使得无人车的底盘结构整体重心降低,有利于提高行驶过程中的稳定性。
[0031]作为优选的实施例,设备平台5上设有动力电池包51、充电机52、DC

DC模块53(直流变换模块)和电机控制器54。
[0032]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第二车桥3上设有驱动组件6(例如常见的电机加减速机等,从而构成后轮驱动,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在第一车桥2上设置驱动组件6,从而构成前轮驱动,或者第一车桥2、第二车桥3上分别设置驱动组件6,从而构成四轮驱动),动力电池包51位于设备平台5中部,充电机52和DC

DC模块53位于动力电池包51靠近第一车桥2的一侧(即前侧),电机控制器54位于动力电池包51靠近第二车桥3的一侧(即后侧)。动力电池包51位于设备平台5的中部,前后两端发生碰撞时,距离动力电池包51都较远,有利于防止动力电池包51发生损坏;电机控制器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人车底盘结构,包括车架(1)、设于所述车架(1)一端的第一车桥(2)和设于所述车架(1)另一端的第二车桥(3),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1)上侧设有装载平台(4)且下侧连接有设备平台(5),所述设备平台(5)位于所述第一车桥(2)与所述第二车桥(3)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车底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平台(5)上设有动力电池包(51)、充电机(52)、DC

DC模块(53)和电机控制器(54)。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人车底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电池包(51)位于所述设备平台(5)中部,所述充电机(52)和所述DC

DC模块(53)位于所述动力电池包(51)靠近所述第一车桥(2)的一侧,所述电机控制器(54)位于所述动力电池包(51)靠近所述第二车桥(3)的一侧。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人车底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平台(5)上还设有BU模块(55),所述BU模块(55)位于所述动力电池包(51)靠近所述第一车桥(2)的一侧。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车底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平台(5)一端与所述第一车桥(2)之间设有第一连杆(71),所述设备平台(5)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车桥(3)之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安向京王雪磊冷昌槐吴统超
申请(专利权)人:长沙行深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