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UV式BOPP镭射转移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475696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23 15: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UV式BOPP镭射转移膜,包括镭射转移膜层和离型膜层,所述镭射转移膜层的底部设置有离型膜层,所述镭射转移膜层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连接的基膜层、模压镭射层、铝层、UV涂料层和转移胶层,所述基膜层、模压镭射层、铝层、UV涂料层和转移胶层相互胶接并压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由于铝层有着较大的表面张力,通过UV固化方式将VU涂料均匀涂布于铝层上,再通过紫外灯照射进行固化,凭借着VU涂料极好的成膜性,“颗粒状”的铝层在涂布后“附着”于UV涂料层上成为片状铝层,易于铝层的整体转移,耗能小,无污染排放,无溶剂参与,然后在复合过程中,UV涂料层又与复合胶水有着较好的螯合性,有利于UV涂料层及铝层的顺利转移。有利于UV涂料层及铝层的顺利转移。有利于UV涂料层及铝层的顺利转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UV式BOPP镭射转移膜


[0001]本技术涉及镭射转移膜
,具体为一种UV式BOPP镭射转移膜。

技术介绍

[0002]BOPP镭射转移膜问世已有约20年之久,虽转移工艺成熟,但其转移层背涂料多为油性涂料,即大多采用通过用醋酸乙酯,丁酮,丙酮,丙二醇甲醚等强溶剂来溶解氯醋,丙烯酸等树脂的方式而制得。由于以上树脂有着较强的树脂硬度及较好的成膜性,加上用强溶剂配置的涂料有着较强的溶解性及稳定性,因此老式的背涂料一直沿用到现在,为相关行业所熟知。其优良的转移性及转移后的表面印刷效果得到行业的一致认可。但其最大的问题是大气排放带来的污染问题,难以解决。近些年,水性涂料的发展也非常迅速。它解决了油性涂料的环保问题,但其涂层性能比油性涂层有一定差距。
[0003]老式BOPP镭射膜存在以下几个缺点:
[0004]1、转移层背涂料所用溶剂大多具有一定的刺激性及毒性,如酮类,醚类等,且不易采购,价格较高;
[0005]2、溶剂在凹版印刷过程中变为气体排放到大气中,污染环境;
[0006]3、未烘干的溶剂残留在印刷品上,用于食品包装影响身体健康;
[0007]4、为降低溶剂残留在印刷过程中往往会采取升高温度以及加长烘箱的方式(110℃左右),此举又浪费了电热,增加生产成本。与“低碳”“低能耗”相违背。因此,设计一种UV式BOPP镭射转移膜是很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8]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UV式BOPP镭射转移膜,由于铝层有着较大的表面张力,通过UV固化方式将VU涂料均匀涂布于铝层上,再通过紫外灯照射进行固化,凭借着VU涂料极好的成膜性,“颗粒状”的铝层在涂布后“附着”于UV涂料层上成为片状铝层,易于铝层的整体转移,耗能小,无污染排放,无溶剂参与,然后在复合过程中,UV涂料层又与复合胶水有着较好的螯合性,有利于UV涂料层及铝层的顺利转移。
[0009]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UV式BOPP镭射转移膜,包括镭射转移膜层和离型膜层,所述镭射转移膜层的底部设置有离型膜层,所述镭射转移膜层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连接的基膜层、模压镭射层、铝层、UV涂料层和转移胶层,所述基膜层、模压镭射层、铝层、UV涂料层和转移胶层相互胶接并压合。
[0010]优选的,所述基膜层采用BOPP基膜层。
[0011]优选的,所述UV涂料层通过UV固化方式将VU涂料均匀涂布于铝层上。
[0012]优选的,所述离型膜层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连接的铝箔层和纸张层。
[0013]优选的,所述铝箔层和纸张层通过胶层胶接并压合。
[00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5]由于铝层有着较大的表面张力,通过UV固化方式将VU涂料均匀涂布于铝层上,再
通过紫外灯照射进行固化,凭借着VU涂料极好的成膜性,“颗粒状”的铝层在涂布后“附着”于UV涂料层上成为片状铝层,易于铝层的整体转移,耗能小,无污染排放,无溶剂参与,然后在复合过程中,UV涂料层又与复合胶水有着较好的螯合性,有利于UV涂料层及铝层的顺利转移。
附图说明
[0016]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17]图1是本技术整体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本技术离型膜层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标号:1、镭射转移膜层;101、基膜层;102、模压镭射层;103、铝层;104、UV涂料层;105、转移胶层;2、离型膜层;201、铝箔层;202、纸张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20]在下文中,仅简单地描述了某些示例性实施例。正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认识到的那样,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可通过各种不同方式修改所描述的实施例。因此,附图和描述被认为本质上是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
[0021]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0022]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0023]由图1和图2给出,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UV式BOPP镭射转移膜,包括镭射转移膜层1和离型膜层2,镭射转移膜层1的底部设置有离型膜层2,镭射转移膜层1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连接的基膜层101、模压镭射层102、铝层103、UV涂料层104和转移胶层105,基膜层101、模压镭射层102、铝层103、UV涂料层104和转移胶层105相互胶接并压合,首先,由于铝层103有着较大的表面张力,通过UV固化方式将VU涂料均匀涂布于铝层103上,再通过紫外灯照射进行固化,凭借着VU涂料极好的成膜性,“颗粒状”的铝层103在涂布后“附着”于UV涂料层104上成为片状铝层,易于铝层103的整体转移,耗能小,无污染排放,无溶剂参与,然后在复合过程中,UV涂料层104又与复合胶水(尤其是聚氨酯类干式复合胶)有着较好的螯合性,有利于UV涂料层104及铝层103的顺利转移。
[0024]优选的,基膜层101采用BOPP基膜层,物理稳定性、机械强度、气密性较好,透明度和光泽度较高,坚韧耐磨。
[0025]优选的,UV涂料层104通过UV固化方式将VU涂料均匀涂布于铝层103上,耗能小,只需紫外灯进行紫外光固化,无需对超长烘箱进行电加热,并且UV涂料层104对铝层103起到保护作用,防止金属铝的氧化,而且将铝层103“嵌入”UV涂料层104中从而形成膜状的片状
铝层,易于铝层103的片状剥离
[0026]优选的,离型膜层2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连接的铝箔层201和纸张层202。
[0027]优选的,铝箔层201和纸张层202通过胶层胶接并压合。
[0028]工作原理:
[0029]首先,由于铝层103有着较大的表面张力,通过UV固化方式将VU涂料均匀涂布于铝层103上,再通过紫外灯照射进行固化,凭借着VU涂料极好的成膜性,“颗粒状”的铝层103在涂布后“附着”于UV涂料层104上成为片状铝层,易于铝层103的整体转移,耗能小,无污染排放,无溶剂参与,然后在复合过程中,UV涂料层104又与复合胶水(尤其是聚氨酯类干式复合胶)有着较好的螯合性,有利于UV涂料层104及铝层103的顺利转移。
[0030]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UV式BOPP镭射转移膜,包括镭射转移膜层(1)和离型膜层(2),所述镭射转移膜层(1)的底部设置有离型膜层(2),其特征在于:所述镭射转移膜层(1)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连接的基膜层(101)、模压镭射层(102)、铝层(103)、UV涂料层(104)和转移胶层(105),所述基膜层(101)、模压镭射层(102)、铝层(103)、UV涂料层(104)和转移胶层(105)相互胶接并压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UV式BOPP镭射转移膜,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章昊吴佳斌孙展鹏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臻创包装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