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农耕机器人机械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475369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23 15: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农耕机器人机械手,包括工作底板、支撑杆、支撑柱和拱形板,所述工作底板上端面固定设有支撑盘,所述支撑盘上端转动设有转盘,所述转盘内设有开口向上的空腔,所述空腔下端面固定设有支杆,所述支撑柱转动设于所述支杆上方。本方案通过安装板内的转动组件启动,并控制支板转动换向,进而通过伸缩杆的伸缩配合,扩大松土轮的工作范围,进而通过扩大工作范围,提高耕种松土的工作效率,本方案通过带动松土轮以工作底板为转动中心转动,进而能够形成一个环形的松土工作范围,且范围可随着伸缩杆伸缩调整扩大范围,进而进一步的提高农耕松土的工作效率。步的提高农耕松土的工作效率。步的提高农耕松土的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农耕机器人机械手


[0001]本技术涉及农耕机器人
,具体为一种农耕机器人机械手。

技术介绍

[0002]现阶段的农林种植随着科技发展,越来越偏向工业化,一般采用农耕机器人代替农工耕种。
[0003]如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农用拔草机械手”(专利号:CN202020382348.2),该专利包括内杆和外杆,所述内杆一端和第一握把通过螺纹相连接,所述第一握把的一端,位于内杆的内部设置有刀片,所述刀片的下方设置有第二握把,所述第二握把位于外杆的一端表面,所述外杆的中端位置焊接有脚踏板,所述脚踏板的一侧设置有多功能铲。本技术中,通过将定爪和动爪深入土中,以支架为支点,施加力量,使定爪和动爪进行闭合,将杂草进行拔除,通过简单的结构设计,用机械手代替人工作业,不仅省时省力,操作方便,而且人也不需要蹲地作业,工作时身体不会感到很不舒服和容易疲劳,极大的提高了设备的舒适性。
[0004]然而,上述的的多功能铲只能够通过机械手简单的代替人工作业,而对于农耕作业的准备工作,对农田进行翻新耕地尤为重要,若简单的通过拔除杂草,对地面翻新的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6]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农耕机器人机械手,解决了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7](二)技术方案
[0008]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农耕机器人机械手,包括工作底板、支撑杆、支撑柱和拱形板,所述工作底板上端面固定设有支撑盘,所述支撑盘上端转动设有转盘,所述转盘内设有开口向上的空腔,所述空腔下端面固定设有支杆,所述支撑柱转动设于所述支杆上方,所述支撑柱外端面上侧设有若干个开口向外的安装腔,所述安装腔位置环形排列,所述安装腔内安装设有可拆卸的安装板,所述安装板内转动设有支板,所述支板内设有能伸缩的移动板,所述移动板顶端转动设有转动轴,所述支撑杆固定连接于所述转动轴外端面,所述拱形板设于所述支撑杆一端,所述拱形板底端呈拱形。
[0009]优选的,所述拱形板内转动设有动力轴,所述动力轴外端面固定连接有松土轮。
[0010]优选的,所述工作底板下端固定设有若干个移动器,所述移动器位置环形排列,所述移动器内设有开口向外的移动腔,所述移动腔内转动设有支撑转轮,所述支撑转轮起到支撑移动的效果。
[0011]优选的,所述支杆上端面设有开口向上的调向腔,所述调向腔两壁之间转动设有调节轴。
[0012]优选的,所述调节轴外端面固定连接有调向板,所述调向板与所述支撑柱底端固定连接。
[0013]优选的,所述支撑杆内设有开口向外的伸缩槽,所述伸缩槽内设有可移动的伸缩杆,所述伸缩杆与所述拱形板顶端固定连接。
[0014](三)有益效果
[0015]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农耕机器人机械手。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6]1、本方案通过安装板内的转动组件启动,并控制支板转动换向,进而通过伸缩杆的伸缩配合,扩大松土轮的工作范围,进而通过扩大工作范围,提高耕种松土的工作效率。
[0017]2、本方案通过带动松土轮以工作底板为转动中心转动,进而能够形成一个环形的松土工作范围,且范围可随着伸缩杆伸缩调整扩大范围,进而进一步的提高农耕松土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的外观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的外观结构仰视图;
[0020]图3为本技术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本技术的图3中A

A方向剖视图;
[0022]图5为本技术的图2中拱形板部件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3]图中:101、工作底板;102、支撑转轮;103、移动器;104、调向板;105、松土轮;106、动力轴;107、拱形板;109、伸缩杆;110、支撑杆;111、移动板;112、支板;113、安装板;114、支撑柱;115、安装腔;116、调向腔;117、转盘;118、支撑盘;119、移动腔;121、支杆;122、转动轴;123、伸缩槽;124、调节轴;125、空腔。
具体实施方式
[002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农耕机器人机械手,如图1

5所示,包括工作底板101、支撑杆110、支撑柱114和拱形板107,工作底板101上端面固定设有支撑盘118,支撑盘118上端转动设有转盘117,转盘117内设有开口向上的空腔125,空腔125下端面固定设有支杆121,支撑柱114转动设于支杆121上方,支撑柱114外端面上侧设有若干个开口向外的安装腔115,安装腔115位置环形排列,安装腔115内安装设有可拆卸的安装板113,安装板113内转动设有支板112,支板112内设有能伸缩的移动板111,移动板111顶端转动设有转动轴122,支撑杆110固定连接于转动轴122外端面,拱形板107设于支撑杆110一端,拱形板107底端呈拱形。
[0025]需要说明的是,安装板113内设有转动组件,转动组件能够控制支板112转动换向,支撑杆110内设有伸缩组件,伸缩组件能够带动伸缩杆109伸缩移动。
[0026]值得注意的是,支撑盘118内设有动力组件,动力组件能够带动转盘117整体转动。
[0027]如图5所示,拱形板107内转动设有动力轴106,动力轴106外端面固定连接有松土轮105。
[0028]需要说明的是,松土轮105为现有技术中心的农耕松土轮。
[0029]值得注意的是,拱形板107内设有动力电机,动力电机能够控制动力轴106转动,进
而控制带动松土轮105转动。
[0030]如图2所示,工作底板101下端固定设有若干个移动器103,移动器103位置环形排列,移动器103内设有开口向外的移动腔119,移动腔119内转动设有支撑转轮102,支撑转轮102起到支撑移动的效果。
[0031]值得说明的是,移动器103内设有移动组件,能够带动支撑转轮102转动,进而通过支撑转轮102启动移动支撑的效果。
[0032]如图4所示,支杆121上端面设有开口向上的调向腔116,调向腔116两壁之间转动设有调节轴124。
[0033]进一步的,调节轴124外端面固定连接有调向板104,调向板104与支撑柱114底端固定连接。
[0034]需要说明的是,支杆121内设有调向组件,调向组件能够控制调节轴124转动,进而通过带动调向板104传动带动支撑柱114转动实现调向的效果。
[0035]进一步的,支撑杆110内设有开口向外的伸缩槽123,伸缩槽123内设有可移动的伸缩杆109,伸缩杆109与拱形板107顶端固定连接。
[0036]使用本方案时,首先移动工作底板101整体至需要作业的农耕农田内,此时通过移动器103启动并带动支撑转轮102支撑转动,进而带动工作底板101在农田表面移动。...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农耕机器人机械手,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作底板(101)、支撑杆(110)、支撑柱(114)和拱形板(107),所述工作底板(101)上端面固定设有支撑盘(118),所述支撑盘(118)上端转动设有转盘(117),所述转盘(117)内设有开口向上的空腔(125),所述空腔(125)下端面固定设有支杆(121),所述支撑柱(114)转动设于所述支杆(121)上方,所述支撑柱(114)外端面上侧设有若干个开口向外的安装腔(115),所述安装腔(115)位置环形排列,所述安装腔(115)内安装设有安装板(113),所述安装板(113)内转动设有支板(112),所述支板(112)内设有移动板(111),所述移动板(111)顶端转动设有转动轴(122),所述支撑杆(110)固定连接于所述转动轴(122)外端面,所述拱形板(107)设于所述支撑杆(110)一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农耕机器人机械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拱形板(107)内转动设有动力轴(106),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雷季忠敏王雪芳刘盼盼王雪杰
申请(专利权)人:绍兴澳信微电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