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墨辊连续间歇摆动切换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47358 阅读:20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上墨辊连续间歇摆动切换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左墨斗边板及右墨斗边板,在左墨斗边板及右墨斗边板之间设有墨斗刮板,墨斗调节螺钉的螺纹部分旋入墨斗台板内,上墨辊置于操作侧墙板与齿轮侧墙板之间,在上墨辊的操作侧及齿轮侧分别设有手轮及第五齿轮,单向离合器与第二齿轮相联结,安装板与无级变速器相联结,在第三芯轴端部设有第二手柄,第一支板与第二支板及第二支柱联结,第三支板及第二支柱与第二支板相联结,安装块与第一支板相联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是可在印刷时通过切换连续供墨模式达到油墨供应量根据速度的自动平滑调节,也可实现少量图案印刷要求的间歇少量供墨时油墨供应量根据速度的自动平滑调节。(*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标签印刷机上墨辊连续/间歇摆动切换机构,属于印刷 机械

技术介绍
在印刷过程中,机器速度的提升很容易引起上墨辊油墨供应不足而使印刷颜色变 淡。框体,反白图案的印刷容易出现鬼影。实地印刷不均勻有墨杠。高级印刷时墨量需求 要较高。以往的技术不能够很好的解决并兼顾以上几个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上墨辊连续/间歇摆动切换机构,以改善印刷质 量,同时兼顾墨量多与少的不同印刷工艺。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上墨辊连续间歇摆动切 换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左墨斗边板及右墨斗边板,左墨斗边板及右墨斗边板与墨斗台板 相联结,在左墨斗边板及右墨斗边板之间设有墨斗刮板,墨斗刮板与墨斗台板相联结,墨斗 调节螺钉的螺纹部分旋入墨斗台板内,墨斗台板设于墨斗架上,其左右两端分别与操作侧 墙板及齿轮侧墙板搭接,上墨辊置于操作侧墙板与齿轮侧墙板之间,左轴承及右轴承分别 设于上墨辊两端,在上墨辊的操作侧及齿轮侧分别设有手轮及第五齿轮,在调节块上设有 第一手柄及调节螺钉,调节块、第一手柄及调节螺钉通过销子及隔环设于操作侧墙板上, 传墨辊通过第一轴承设于偏心套上,偏心套设于支臂中,第一芯轴通过第二轴承设于操作 侧墙板及齿轮侧墙板之间,在第一芯轴的两端设有隔环,第一芯轴穿过支臂后安装第一垫 圈,在操作侧墙板及齿轮侧墙板之间设有第一支柱,在第一芯轴的操作侧及齿轮侧分别设 有操作侧摆臂及齿轮侧摆臂,第三轴承通过销设于齿轮侧摆臂上,齿轮座设于齿轮侧墙板 上,第一齿轮通过第四轴承及第五轴承设于齿轮座上,单向离合器与第二齿轮相联结,单向 离合器与第二齿轮用第一隔环、第二隔环及第三隔环分隔第六轴承及第七轴承后设于齿轮 座上,第八轴承设于第一垫环及第二垫环之间,第八轴承、第一垫环及第二垫环设于齿轮座 上,在齿轮座上设有第一衬套及第二衬套,弹簧通过压盖压在垫环上,第三齿轮及第一链轮 设于无极变速器上,第二链轮通过第九轴承及由第十轴承支承的第二芯轴设于轴承座上, 轴承座设于安装板上,第三链轮设于第二芯轴上,第一链轮与第三链轮通过第一链条相连, 安装板与无极变速器相联结,第四齿轮设于无极变速器上,在安装块内设有第三芯轴,在第 三芯轴外套有第三衬套,在第三芯轴两端设有第二垫圈及第三垫圈,在第二垫圈及第三垫 圈侧边设有第一挡环及第二挡环,在第三芯轴端部设有第二手柄,第一支板与第二支板及 第二支柱联结,第三支板及第二支柱与第二支板相联结,安装块与第一支板相联结,第六齿 轮设于第三芯轴上,无极变速器与第一支板相联结,第二链条联结主机动力,第三支板与齿 轮侧墙板相联结。本技术的优点是结构简单紧凑,可靠性强,成本较低,切换灵活,可在印刷时3通过切换连续供墨模式达到油墨供应量根据速度的自动平滑调节,也可实现少量图案印刷 要求的间歇少量供墨时油墨供应量根据速度的自动平滑调节。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上墨辊连续间歇摆动切换机构的示意图;图2为墨斗刮板部分的局部示意图;图3为无极变速器部分的局部示意图;图4为第三链轮部分的示意图;图5为单向离合器部分的示意。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实施例来具体说明本技术。实施例如图1至图5所示,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上墨辊连续间歇摆动切换机构,其装 配过程为将左墨斗边板41、右墨斗边板38与墨斗台板37用螺钉联结,将墨斗刮板40用螺 钉与墨斗台板37联结,将墨斗调节螺钉39的螺纹部分旋入墨斗台板37。将以上组件完成 后安装于墨斗架36上,并与齿轮侧墙板59及操作侧墙板57搭接。上墨辊33置于齿轮侧 墙板59及操作侧墙板57之间,两端压入左轴承43及右轴承35吗,在上墨辊33操作侧安 装手轮45,在其齿轮侧安装齿轮34。将第一手柄42及调节螺钉63安装于调节块44上并 通过销子46及隔环47将第一手柄42、调节螺钉63及调节块44固定在操作侧墙板57上。 将传墨辊56用第一轴承55安装在偏心套54上并将偏心套54安装在支臂53中。将第一 芯轴49穿过支臂53后安装垫圈52。第一芯轴49用第二轴承51安装在操作侧墙板57及 齿轮侧墙板59之间,并压入隔环50。在操作侧墙板57及齿轮侧墙板59之间安装第一支 柱58。在第一芯轴49的操作侧安装操作侧摆臂48,在其齿轮侧安装齿轮侧摆臂60。第三 轴承62通过销61安装在齿轮侧摆臂60上。将齿轮座1安装在齿轮侧墙板59上,将第一 齿轮3通过第四轴承2及第五轴承4安装在齿轮座1上。将单向离合器5与第二齿轮6联 结后用第一隔环7、第二隔环9及第三隔环18分隔第六轴承8及第七轴承10后安装于齿轮 座1上。将第八轴承12置于第一垫环11及第二垫环13之间后安装在齿轮座1上。在齿 轮座1上放入第一衬套14及第二衬套15,用压盖16将弹簧17压在第二垫环13上。将第 三齿轮19及第一链轮21安装在无极变速器20上。将第二链轮29通过第九轴承28及由 第十轴承24支承的第二芯轴25安装于轴承座27上,将轴承座27安装在安装板23上,将 第二链轮26安装在第二芯轴25上。在第二链轮26与第一链轮21连接有第一链条22。联 结安装板23与无极变速器20。将第四齿轮74安装在无极变速器20上。将第三衬套68压 入安装块76内并穿入第三芯轴71,第三在芯轴71两端放入第二垫圈67及第三垫圈69并 安装上第一挡环66及第二挡环70。在第三芯轴71上安装第二手柄65。将第一支板72与 第二支板75及第二支柱31联结,将第三支板64及第二支柱31与第二支板75联结。将安 装块76与第一支板72联结,将第六齿轮73安装在第三芯轴71上。将无极变速器20与第 一支板72联结。将第二链条32联结主机动力,将第三支板64与齿轮侧墙板59联结。整 个装置便组装完成。在印刷时首先可以通过调节墨斗调节螺钉39以控制墨斗刮板40与墨斗架36、右 墨斗边板38、左墨斗边板41之间的间隙调定基本供墨量。上墨辊33传递油墨至传墨辊56 再传给其他墨辊完成供墨体系。当需要印刷大面积实地或图案时采取连续传墨的供墨方式。方法是松开齿轮侧摆 臂60上的固定螺钉使得由销61、第三轴承62及传入的主机动力不对第一芯轴49造成摆动 影响,通过第一手柄42调节调节块44上的调节螺钉63限定操作侧摆臂48的位置从而固 定第一芯轴49及支臂53达到固定传墨辊56的目的。调节偏心套54使得通过第一轴承55 固定的传墨辊56和上墨辊33接触。在上墨辊33的驱动下传墨辊56连续运转源源不断地 将油墨从墨斗中传输出来。当需要印刷小面图案时采取间歇传墨的供墨方式。方法是固定齿轮侧摆臂60上 的固定螺钉使得由销61、第三轴承62及传入的主机动力对第一芯轴49造成摆动影响,通过 第一手柄42调节调节块44上的调节螺钉63使操作侧摆臂48有一定的空间从而使得第一 芯轴49、支臂53及传墨辊56可以在限定的范围内摆动。调节偏心套54使得通过第一轴承 55固定的传墨辊56和上墨辊33脱离。当传墨辊56摆动至与上墨辊33接触时在其驱动下 传墨辊56运转。当传墨辊56摆动至与上墨辊33脱离时与其他墨辊接触,按照限定的间歇 地将油墨间隔地从墨斗中传输出来。不管采用那一种供墨方式,该装置的油墨输出量都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上墨辊连续间歇摆动切换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左墨斗边板(41)及右墨斗边板(38),左墨斗边板(41)及右墨斗边板(38)与墨斗台板(37)相联结,在左墨斗边板(41)及右墨斗边板(38)之间设有墨斗刮板(40),墨斗刮板(40)与墨斗台板(37)相联结,墨斗调节螺钉(39)的螺纹部分旋入墨斗台板(37)内,墨斗台板(37)设于墨斗架(36)上,其左右两端分别与操作侧墙板(57)及齿轮侧墙板(59)搭接,上墨辊(33)置于操作侧墙板(57)与齿轮侧墙板(59)之间,左轴承5),第一支板(72)与第二支板(75)及第二支柱(31)联结,第三支板(64)及第二支柱(31)与第二支板(75)相联结,安装块(76)与第一支板(72)相联结,第六齿轮(73)设于第三芯轴(71)上,无极变速器(20)与第一支板(72)相联结,第二链条(32)联结主机动力,第三支板(64)与齿轮侧墙板(59)相联结。(43)及右轴承(35)分别设于上墨辊(33)两端,在上墨辊(33)的操作侧及齿轮侧分别设有手轮(45)及第五齿轮(34),在调节块(44)上设有第一手柄(42)及调节螺钉(63),调节块(44)、第一手柄(42)及调节螺钉(63)通过销子(46)及隔环设于操作侧墙板(57)上,传墨辊(56)通过第一轴承(55)设于偏心套(54)上,偏心套(54)设于支臂(53)中,第一芯轴(49)通过第二轴承(51)设于操作侧墙板(57)及齿轮侧墙板(59)之间,在第一芯轴(49)的两端设有隔环(50),第一芯轴(49)穿过支臂(53)后安装第一垫圈(52),在操作侧墙板(57)及齿轮侧墙板(59)之间设有第一支柱(58),在第一芯轴(49)的操作侧及齿轮侧分别设有操作侧摆臂(48)及齿轮侧摆臂(60),第三轴承(62)通过销(61)设于齿轮侧摆臂(60)上,齿轮座(1)设于齿轮侧墙板(59)上,第一齿轮(3)通过第四轴承(2)及第五轴承(4)设于齿轮座(1)上,单向离合器(5)与第二齿轮(6)相联结,单向离合器(5)与第二齿轮(6)用第一隔环(7)、第二隔环(9)及第三隔环(18)分隔第六轴承(8)及第七轴承(10)后设于齿轮座(1)上,第八轴承(12)设于第一垫环(11)及第二垫环(13)之间,第八轴承(12)、第一垫环(11)及第二垫环(13)设于齿轮座(1)上,在齿轮座(1)上设有第一衬套(14)及第二衬套(15),弹簧(17)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祁和亮五十岚丈夫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太阳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