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自动甩油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462684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23 14: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新型自动甩油器,涉及发动机轴承润滑技术领域,包括甩油器壳体,所述甩油器壳体的内部设置有储油腔,所述甩油器壳体的两侧外壁均贯穿开设有排油孔,所述储油腔的内部通过排油孔与外部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安装在发动机轴内孔内,向储油腔内注入润滑油,使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随着发动机转子轴高速旋转时同步高速旋转,带动其内部的滑油高速旋转,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滑油沿甩油器的径向孔甩出,从轴承内圈到达轴承的运动部件处,达到对轴承进行润滑的作用。达到对轴承进行润滑的作用。达到对轴承进行润滑的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自动甩油器


[0001]本技术涉及发动机轴承润滑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自动甩油器。

技术介绍

[0002]航空发动机滑油系统主要包括滑油箱,增压泵,滑油滤,回油泵,滑油散热器,油气分离器,在滑油润滑系统中,发动机主轴承的润滑至关重要,轴承工作时,为了保证轴承有效和可靠的运转,必须有充分的润滑油。
[0003]但是轴承在工作中,没有有效的润滑油提供会造成轴承卡滞、轴承过热、抱轴等现象,导致发动机故障。轴承失效的原因往往是多因素的,所有设计制造过程的影响因素都会与轴承的失效有关,而分析轴承损坏的原因表明,40%左右的轴承损坏都与润滑不良有关。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但是轴承在工作中,没有有效的润滑油提供会造成轴承卡滞、轴承过热、抱轴等现象,导致发动机故障。轴承失效的原因往往是多因素的,所有设计制造过程的影响因素都会与轴承的失效有关,而分析轴承损坏的原因表明,40%左右的轴承损坏都与润滑不良有关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新型自动甩油器。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自动甩油器,包括甩油器壳体,所述甩油器壳体的内部设置有储油腔,所述甩油器壳体的两侧外壁均贯穿开设有排油孔,所述储油腔的内部通过排油孔与外部连通。
[0006]优选的,所述甩油器壳体的一端外壁开设有注油孔,所述储油腔的内部与注油孔的内部连通。
[0007]优选的,所述排油孔的两侧均设置有密封圈卡槽,所述密封圈卡槽开设在甩油器壳体的外壁。/>[000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0009]1、本技术中,通过将本技术安装在发动机轴内孔内,向储油腔内注入润滑油,使得本技术在随着发动机转子轴高速旋转时同步高速旋转,带动其内部的滑油高速旋转,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滑油沿甩油器的径向孔甩出,从轴承内圈到达轴承的运动部件处,达到对轴承进行润滑的作用。
[0010]2、本技术中,通过利用密封圈卡槽将密封橡胶圈卡接在排油孔的两侧,从而使得本技术安装在发动机轴的内孔时,利用密封圈卡槽内的密封橡胶圈对本技术与孔之间的空隙进行密封,从而保证排油孔两侧的密封性,避免排油孔处甩出的润滑油渗漏出来。
[0011]3、本技术结构简单、原理清楚,理论依据成熟,利用发动机高速旋转的特性,巧妙设计,保证了轴承的充分润滑,有效提高了轴承工作的可靠性,又不占用空间,成本低。此新型自动甩油器结构可推广至其他发动机应用,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提出一种新型自动甩油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本技术提出一种新型自动甩油器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0014]图3为本技术提出一种新型自动甩油器的内部结构剖视图;
[0015]图4为本技术提出一种新型自动甩油器的工作过程滑油流动图。
[0016]图例说明:1、甩油器壳体;2、排油孔;3、注油孔;4、储油腔;5、密封圈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18]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还可以采用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技术并不限于下面公开说明书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19]实施例一,如图1

4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自动甩油器,包括甩油器壳体1,甩油器壳体1的内部设置有储油腔4,甩油器壳体1的两侧外壁均贯穿开设有排油孔2,储油腔4的内部通过排油孔2与外部连通。
[0020]下面具体说一下本实施例的具体设置和作用:通过将本技术安装在发动机轴内孔内,向储油腔4内注入润滑油,使得本技术在随着发动机转子轴高速旋转时同步高速旋转,带动其内部的滑油高速旋转,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滑油沿甩油器的径向孔甩出,从轴承内圈到达轴承的运动部件处,达到对轴承进行润滑的作用。
[0021]实施例二,如图1

4所示,甩油器壳体1的一端外壁开设有注油孔3,储油腔4的内部与注油孔3的内部连通,排油孔2的两侧均设置有密封圈卡槽5,密封圈卡槽5开设在甩油器壳体1的外壁。
[0022]其整个实施例达到的效果为,通过注油孔3的设置,便于润滑油注入储油腔4内将滑油甩出,通过利用密封圈卡槽5将密封橡胶圈卡接在排油孔2的两侧,从而使得本技术安装在发动机轴的内孔时,利用密封圈卡槽5内的密封橡胶圈对本技术与孔之间的空隙进行密封,从而保证排油孔2两侧的密封性,避免排油孔2处甩出的润滑油渗漏出来。
[0023]本装置的使用方法及工作原理:本技术安装在发动机轴的内孔,位置正对动力涡轮轴承,利用发动机工作时,发动机轴高速旋转的特性,使得发动机工作时,甩油器随之高速旋转,其储油腔4内的滑油在离心力的作用下,通过排油孔2从轴承内圈甩至动力涡轮轴承钢球处,与来自滑油喷嘴到轴承外圈的压力滑油一起对动力涡轮轴承进行润滑,保证轴承有充分的润滑油。
[0024]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技术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应用于其它领域,但是凡是未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自动甩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甩油器壳体(1),所述甩油器壳体(1)的内部设置有储油腔(4),所述甩油器壳体(1)的两侧外壁均贯穿开设有排油孔(2),所述储油腔(4)的内部通过排油孔(2)与外部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自动甩油器,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超杜应流林欣赵业成汪龙海叶志远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应流航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