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箱的介质工况控制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459362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23 14: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油箱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油箱的介质工况控制结构,包括油箱,所述油箱的上端加油口处设置有箱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有的空气过滤机构和气泵,在泵体的作用下能够将外界气体吸入并通过与输气口相连接的输气管输送至过滤筒,通过输气管输送至过滤筒内的空气,首先会进入滤芯内,经过滤芯的过滤后通过筒体底部连通出气管输送至电磁控制阀,电磁控制阀打开后,过滤后的气体则会输送至出气过滤头,经过出气过滤头的二次过滤后,进入油箱内,对油箱内进行加压,从而平衡油箱内的压力,当压力传感器检测到压力过大时,则会控制排气阀开启,排出一定的气体,达到平衡油箱内压力的目的,使气压变化较稳定。使气压变化较稳定。使气压变化较稳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油箱的介质工况控制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油箱
,具体涉及一种油箱的介质工况控制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油箱是液压系统中储存液压油或液压液的专用容器,现有的油箱可分为开式油箱和闭式油箱两种,而闭式油箱一般用于压力油箱,压力闭式油箱是在油箱内充入惰性气体,使油箱与大气隔绝,从源头上保护油质不受污染及氧化。
[0003]现有的闭式油箱对油箱箱体的刚度和密封性要求都比较高,且当油箱内的油质体积发生变化时,油箱内气压变化不稳定,对泵吸油、回油、泄油造成影响,同时油箱在使用过程中,油箱内的液压油由于震动在油箱内会发生晃动,对油箱造成冲击,导致产生较大的噪音。
[0004]基于此,本技术设计了一种油箱的介质工况控制结构,以解决上述油箱内气压变化不稳定和晃动产生噪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油箱的介质工况控制结构,具有的特点。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油箱的介质工况控制结构,包括油箱,所述油箱的上端加油口处设置有箱盖,所述油箱的右侧设置有排油口,所述油箱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设置有防晃动板,所述油箱上端的加油口处设置有防尘过滤网,所述防晃动板包括主板体,所述主板体的上端对称开设有两个上流通孔,所述主板体的下端开设有下流通孔,所述主板体上对称固定连接有副板体,所述油箱的上端设置有温度计,所述温度计的后面设置有压力传感器。
[0007]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压力传感器的右侧设置有排气阀,所述排气阀的右侧设置有空气过滤机构,所述空气过滤机构包括过滤筒,所述过滤筒通过出气管与电磁控制阀相连通,所述电磁控制阀与出气过滤头相连通,所述出气过滤头设置在箱体内,所述空气过滤机构与气泵相连通,所述气泵固定安装在固定板上,所述固定板固定连接在油箱的背面。
[000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气泵包括泵体,所述泵体上设置有输气口,所述输气口通过输气管与空气过滤机构相连通。
[0009]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过滤筒包括筒体,所述筒体上端设置有进气口,所述筒体的内部设置有滤芯。
[0010]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滤芯为一种高效的空气过滤芯,所述筒体的底部通过出气管与电磁控制阀连通。
[0011]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筒体通过进气口与气泵上的输气管相连通。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3]1、本技术在使用时,通过设有的空气过滤机构和气泵,当压力传感器检测到油箱内的气压降低后,在泵体的作用下能够将外界气体吸入并通过与输气口相连接的输气管输送至过滤筒,通过输气管输送至过滤筒内的空气,首先会进入滤芯内,经过滤芯的过滤后通过筒体底部连通出气管输送至电磁控制阀,控制电磁控制阀打开后,过滤后的气体则会输送至出气过滤头,经过出气过滤头的二次过滤后,输送至油箱内,从而对油箱内进行加压,平衡油箱内的压力,当压力传感器检测到压力过大时,则会控制排气阀开启,排出一定的气体,达到平衡油箱内压力的目的,使气压变化较稳定;
[0014]2、本技术在使用时,通过设有的防晃动板,当油箱内的介质发生晃动时,在防晃动板的作用下,能够对晃动进行限制,同时通过主板体上设置的两个副板体的作用下,能够对主板体起到支撑固定的作用,使主板体能够更好的对介质的晃动进行限制,同时通过主板体上端开设的两个上流通孔和下流通孔能够实现箱体内油液的流通,从而避免了因为介质在箱体内的晃动而产生噪音的现象,能够起到更好的防止介质晃动的目的。
附图说明
[0015]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16]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正面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的整体背面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的油箱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的防晃动板结构示意图;
[0020]图5为本技术的空气过滤机构结构示意图;
[0021]图6为本技术的过滤筒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1、油箱;101、箱体;102、防晃动板;1021、主板体;1022、上流通孔;1023、下流通孔;1024、副板体;103、防尘过滤网;2、箱盖;3、排油口;4、温度计;5、压力传感器;6、排气阀;7、空气过滤机构;701、过滤筒;7011、筒体;7012、进气口;7013、滤芯;702、出气管;703、电磁控制阀;704、出气过滤头;8、气泵;801、泵体;802、输气口;803、输气管;9、固定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4]实施例
[0025]请参阅图1

6,本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油箱的介质工况控制结构,包括油箱1,油箱1的上端加油口处设置有箱盖2,油箱1的右侧设置有排油口3,油箱1包括箱体101,箱体101内设置有防晃动板102,油箱1上端的加油口处设置有防尘过滤网103,防晃动板102包括主板体1021,主板体1021的上端对称开设有两个上流通孔1022,主板体1021的下端开设有下流通孔1023,主板体1021上对称固定连接有副板体1024,油箱1的上端设置有温
度计4,温度计4的后面设置有压力传感器5。
[0026]请参考图3、图4,具体使用时,在副板体1024的作用下,能够对主板体1021起到较好的支撑固定的作用,同时也能够对油箱1内介质晃动起到限制的作用。
[0027]压力传感器5的右侧设置有排气阀6,排气阀6的右侧设置有空气过滤机构7,空气过滤机构7包括过滤筒701,过滤筒701通过出气管702与电磁控制阀703相连通,电磁控制阀703与出气过滤头704相连通,出气过滤头704设置在箱体101内,空气过滤机构7与气泵8相连通,气泵8固定安装在固定板9上,固定板9固定连接在油箱1的背面。
[0028]请参考图5,具体使用时,在出气过滤头704的作用下,能够对进入油箱1内的过滤空气进行再次进行过滤,使输入油箱1内的气体清洁度较高。
[0029]气泵8包括泵体801,泵体801上设置有输气口802,输气口802通过输气管803与空气过滤机构7相连通。
[0030]请参考图5,具体使用时,通过输气管803能够将泵体801内的气体输送至过滤筒701内。
[0031]过滤筒701包括筒体7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箱的介质工况控制结构,包括油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箱(1)的上端加油口处设置有箱盖(2),所述油箱(1)的右侧设置有排油口(3),所述油箱(1)包括箱体(101),所述箱体(101)内设置有防晃动板(102),所述油箱(1)上端的加油口处设置有防尘过滤网(103),所述防晃动板(102)包括主板体(1021),所述主板体(1021)的上端对称开设有两个上流通孔(1022),所述主板体(1021)的下端开设有下流通孔(1023),所述主板体(1021)上对称固定连接有副板体(1024),所述油箱(1)的上端设置有温度计(4),所述温度计(4)的后面设置有压力传感器(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箱的介质工况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传感器(5)的右侧设置有排气阀(6),所述排气阀(6)的右侧设置有空气过滤机构(7),所述空气过滤机构(7)包括过滤筒(701),所述过滤筒(701)通过出气管(702)与电磁控制阀(703)相连通,所述电磁控制阀(703)与出气过滤头(704)相连通,所述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皖林黄小林刘星明李二辉
申请(专利权)人:张家港亚凯林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