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地形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459226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23 14: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全地形车,其包括车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全地形车


[0001]本申请涉及车辆
,尤其是涉及全地形车


技术介绍

[0002]全地形车作为一种具有较强通过性能和乐趣,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其中
SSV(Side by Side Vehicle)

UTV(Utility Vehicle)
这两类全地形车具有半封闭驾驶室

[0003]全地形车一般包括车架

车身覆盖件

发动机和前后轮等组件或零件

全地形车上的座椅组件连接至车架,座椅组件的连接结构占据了车架内的较多空间

如何提供一种具有较多置物空间的全地形车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能够提供较多置物空间的全地形车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全地形车,其包括车架

驱动系统

行走组件

车身覆盖件和座椅组件,车架至少部分围绕形成第一乘员舱和第二乘员舱,驱动系统至少部分连接至车架,行走组件至少部分直接或间接地连接至驱动系统,车身覆盖件至少部分连接至车架,座椅组件至少部分连接至车架;座椅组件包括坐垫和支撑架,支撑架包括用于将座椅组件连接至车架的连接部和用于支撑坐垫的支撑部,连接部沿全地形车的横向方向延伸,连接部连接至车架;连接部的底部沿全地形车的纵向方向上的尺寸大于等于
45mm
且小于等于
68mm。
[0006]进一步地,连接部的底部连接至车架,连接部的顶部连接至支撑部,连接部的底部与车架的接触面积小于等于连接部的顶部与支撑部的接触面积

[0007]进一步地,连接部包括连接至车架的第一连接部及分别连接至第一连接部两侧的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沿全地形车的横向方向延伸,第二连接部沿垂直于全地形车的横向方向的平面延伸

[0008]进一步地,第一连接部为开口朝下的槽形结构

[0009]进一步地,车架包括座椅安装梁,座椅安装梁基本沿全地形车的横向方向延伸,第一连接部套设在座椅安装梁外侧

[0010]进一步地,第一连接部与座椅安装梁之间还通过紧固件连接

[0011]进一步地,在一个垂直于全地形车竖向方向的第一平面上,第一连接部沿全地形车竖向方向在第一平面内具有连接部投影,坐垫沿全地形车竖向方向在第一平面内具有坐垫投影,第一连接部投影位于坐垫投影的几何中心的后方

[0012]进一步地,在一个垂直于全地形车竖向方向的第一平面上,第一连接部沿全地形车竖向方向在第一平面内具有第一连接部投影,连接部沿全地形车竖向方向在第一平面内具有连接部投影,第一连接部投影位于连接部投影的几何中心的后方

[0013]进一步地,连接部与支撑部为一体成型的

[0014]进一步地,座椅组件设于第一乘员舱或第二乘员舱中的至少一处

[0015]本申请中通过设计了座椅组件与车架之间连接结构,减小了座椅组件与车架之间连接部件沿前后方向之间的尺寸,为全地形车提供了更多的置物空间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申请实施方式中全地形车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申请实施方式中车架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申请实施方式中中部纵梁

前顶杠

后顶杠

中部横梁和转换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申请实施方式中转换组件的第一视角的爆炸示意图;
[0020]图5为本申请实施方式中转换组件的第二视角的爆炸示意图;
[0021]图6为本申请实施方式中车架的侧视示意图;
[0022]图7为图6中
A
处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0023]图8为本申请实施方式中后车门及周边部件的侧视示意图;
[0024]图9为本申请实施方式中尾部纵梁及车门固定机构的连接示意图;
[0025]图
10
为本申请实施方式中后车门及周边结构的俯视示意图;
[0026]图
11
为本申请实施方式中车架的俯视示意图;
[0027]图
12
为本申请实施方式中扶手管及周边部件的俯视图;
[0028]图
13
为本申请实施方式中扶手管及周边部件的侧视图;
[0029]图
14
为本申请实施方式中座椅组件的俯视图;
[0030]图
15
为本申请实施方式中座椅的侧视图;
[0031]图
16
为本申请实施方式座椅中连接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2]图
17
为本申请实施方式座椅中连接部的俯视图;
[0033]图
18
为本申请实施方式座椅连接至车架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4]图
19
为本申请实施方式中车架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示意图;
[0035]图
20
为本申请实施方式车架中乘员舱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0036]图
21
为本申请实施方式中座椅与缓冲件的俯视图;
[0037]图
22
为本申请实施方式中座椅与缓冲件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8]为了使本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

完整地描述

[0039]图1示出了一种全地形车
100。
全地形车
100
包括车架
11、
车身覆盖件
12、
座椅组件
13、
驱动系统
14
和行走组件
15。
为了清楚地限定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还定义了如图1所示的前侧

后侧

左侧

右侧

上侧和下侧

其中车架
11
用于构成全地形车
100
的主体框架,其他系统直接或间接地连接至车架
11。
车身覆盖件
12
设于车架
11
的外侧,用于覆盖大部分的车架
11。
座椅组件
13
连接至车架
11
,用于供驾驶者和乘客乘坐

驱动系统至少部分连接至车架
11
,用于为全地形车
100
提供驱动力...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全地形车,包括,车架,所述车架至少部分围绕形成第一乘员舱和第二乘员舱;驱动系统,所述驱动系统至少部分设于所述车架内;行走组件,所述行走组件至少部分直接或间接地连接至所述驱动系统;车身覆盖件,所述车身覆盖件至少部分连接至所述车架;座椅组件,所述座椅组件至少部分连接至所述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组件包括坐垫和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包括用于将所述座椅组件连接至所述车架的连接部和用于支撑所述坐垫的支撑部,所述连接部沿所述全地形车的横向方向延伸,所述连接部连接至所述车架;所述连接部的底部沿所述全地形车的纵向方向上的尺寸大于等于
45mm
且小于等于
68mm。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的底部连接至所述车架,所述连接部的顶部连接至所述支撑部,所述连接部的底部与所述车架的接触面积小于等于所述连接部的顶部与所述支撑部的接触面积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包括连接至所述车架的第一连接部及分别连接至所述第一连接部两侧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沿所述全地形车的横向方向延伸,所述第二连接部沿垂直于所述全地形车的横向方向的平面延伸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为开口朝下的槽形结构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伟东杨东来刘宛如李瑞启刘云龙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春风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