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实现高精度控制行走的液压消隙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9448543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23 14: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实现高精度控制行走的液压消隙系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齿轮传动消隙技术领域,包括第一液压马达、第二液压马达和输出齿轮,第一液压马达和第二液压马达均位于输出齿轮的一侧,第一液压马达和第二液压马达的一端合并连通有溢流管路和补油管路,溢流管路的一端连通有溢流油箱,溢流管路的中间设有平衡阀,输出齿轮的外周啮合连接有第一驱动齿轮和第二驱动齿轮,且第一驱动齿轮和第二驱动齿轮分别与第一液压马达和第二液压马达固定连接。该实现高精度控制行走的液压消隙系统,可补充油压,防止液压马达吸空,具有间隙提示效果,便于及时检修位置,保证正常的无隙传动,进一步提高传动精度。进一步提高传动精度。进一步提高传动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实现高精度控制行走的液压消隙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齿轮传动消隙
,具体为一种实现高精度控制行走的液压消隙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齿轮啮合传动时,为了在啮合齿廓之间形成润滑油膜,避免因轮齿摩檫发热膨胀而卡死,齿廓之间必须留有间隙,此间隙称为齿侧间隙,简称侧隙,齿侧间隙的存在会产生齿间冲击,影响齿轮传动的平稳性,因此,这个间隙只能很小,通常由齿差来保证,对于齿轮运动设计仍按无齿侧间隙进行设计。
[0003]现有技术中,采用双液压马达驱动,双马达分别负责正向或反向传动,但是难以补充油压,液压马达会出现吸空现象,难以保证正常的无隙传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实现高精度控制行走的液压消隙系统,解决了技术中现有难以补充油压,液压马达会出现吸空现象,难以保证正常的无隙传动的问题。
[0005]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实现高精度控制行走的液压消隙系统,包括第一液压马达、第二液压马达和输出齿轮,第一液压马达和第二液压马达均位于输出齿轮的一侧,第一液压马达和第二液压马达的一端合并连通有溢流管路和补油管路,溢流管路的一端连通有溢流油箱,溢流管路的中间设有平衡阀,输出齿轮的外周啮合连接有第一驱动齿轮和第二驱动齿轮,且第一驱动齿轮和第二驱动齿轮分别与第一液压马达和第二液压马达固定连接,第一驱动齿轮和第二驱动齿轮的外周一体设有检测齿。
[0006]优选的,第一液压马达和第二液压马达的远离溢流管路一端合并连通有换向阀,换向阀的一端连通设有进油管路和回油管路。
[0007]优选的,输出齿轮的外周设有齿槽,且齿槽的宽度大于检测齿的宽度。
[0008]优选的,检测齿的一端开设有润滑槽、储油槽和连通口,润滑槽远离储油槽的一端为敞开设置,连通口连通设于润滑槽与储油槽之间。
[0009]优选的,检测齿的表面开设有安装槽,安装槽的内部一端固定安装有安装盒,安装盒的一端固定设有弹性件,弹性件远离安装盒的一端固定设有摆球。
[0010]优选的,安装槽的两侧内壁均固定设有感应板,感应板与安装盒之间连接有连接线。
[0011]有益效果
[0012]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实现高精度控制行走的液压消隙系统。与现有技术相比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3]1、该实现高精度控制行走的液压消隙系统,通过在第一液压马达和第二液压马达
的一端连接合并管路,该合并管路分别连接溢流管路和补油管路,通过补油管路可为第一液压马达和第二液压马达补充油压,防止液压马达吸空,通过换向阀和平衡阀的闭环控制,进一步提高传动精度。
[0014]2、该实现高精度控制行走的液压消隙系统,通过第一液压马达和第二液压马达分别带动第一驱动齿轮和第二驱动齿轮负责正向及反向传动,第一驱动齿轮的检测齿贴紧齿槽的一侧内壁,第二驱动齿轮的检测齿贴紧齿槽的另一侧内壁,正向及反向传动时无空隙,消除因间隙带来的撞击振动现象,通过选取其中一个检测齿提供检测,在其表面开设安装槽,在安装槽内部安装安装盒、弹性件、摆球和感应板,其中弹性件可采用弹性细杆或薄片,安装盒的内部安装现有技术的红外接触开关模块,感应板作为接触端,当检测齿与齿槽之间出现间隙时,在传动过程中会发生撞击,在弹性件的弹性支撑下,摆球发生摆动并撞击两侧的感应板,通过连接线传输电信号,在外部接收端可接收到安装盒内部模块的信号,从而达到提示的效果,便于及时检修输出齿轮与第一驱动齿轮及第二驱动齿轮的位置,保证正常的无隙传动。
[0015]3、该实现高精度控制行走的液压消隙系统,通过
[0016]在所有的检测齿一端开设润滑槽、储油槽及连通口,通过储油槽收集储存润滑油,在转动过程中,储油槽内部润滑油通过连通口甩出至润滑槽内部,最终流出至检测齿表面,停止转动时,部分润滑油可通过润滑槽及连通口回流至储油槽内部,从而起到更好更持久的润滑效果。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组成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的输出齿轮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的检测齿端部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的检测齿表面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1、第一液压马达;2、第二液压马达;3、换向阀;4、进油管路;5、回油管路;6、溢流管路;7、补油管路;8、溢流油箱;9、平衡阀;10、输出齿轮;101、齿槽;11、第一驱动齿轮;12、第二驱动齿轮;13、检测齿;14、润滑槽;141、储油槽;142、连通口;15、安装槽;151、安装盒;152、弹性件;153、摆球;154、感应板;155、连接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请参阅图1

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实现高精度控制行走的液压消隙系统,包括第一液压马达1、第二液压马达2和输出齿轮10,第一液压马达1和第二液压马达2均位于输出齿轮10的一侧,第一液压马达1和第二液压马达2的一端合并连通有溢流管路6和补油管路7,溢流管路6的一端连通有溢流油箱8,溢流管路6的中间设有平衡阀9,输出齿轮10的外周啮合连接有第一驱动齿轮11和第二驱动齿轮12,且第一驱动齿轮11和第二驱
动齿轮12分别与第一液压马达1和第二液压马达2固定连接,第一驱动齿轮11和第二驱动齿轮12的外周一体设有检测齿13。
[0024]第一液压马达1和第二液压马达2的远离溢流管路6一端合并连通有换向阀3,换向阀3的一端连通设有进油管路4和回油管路5,输出齿轮10的外周设有齿槽101,且齿槽101的宽度大于检测齿13的宽度。在第一液压马达1和第二液压马达2的一端连接合并管路,该合并管路分别连接溢流管路6和补油管路7,通过补油管路7可为第一液压马达1和第二液压马达2补充油压,防止液压马达吸空,通过换向阀3和平衡阀9的闭环控制,进一步提高传动精度。
[0025]请参阅图2和3,检测齿13的一端开设有润滑槽14、储油槽141和连通口142,润滑槽14远离储油槽141的一端为敞开设置,连通口142连通设于润滑槽14与储油槽141之间。在所有的检测齿13一端开设润滑槽14、储油槽141及连通口142,通过储油槽141收集储存润滑油,在转动过程中,储油槽141内部润滑油通过连通口142甩出至润滑槽14内部,最终流出至检测齿13表面,停止转动时,部分润滑油可通过润滑槽14及连通口142回流至储油槽141内部。
[0026]请参阅图2和4,检测齿13的表面开设有安装槽15,安装槽15的内部一端固定安装有安装盒151,安装盒151的一端固定设有弹性件1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实现高精度控制行走的液压消隙系统,包括第一液压马达(1)、第二液压马达(2)和输出齿轮(10),所述第一液压马达(1)和第二液压马达(2)均位于输出齿轮(10)的一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液压马达(1)和第二液压马达(2)的一端合并连通有溢流管路(6)和补油管路(7),所述溢流管路(6)的一端连通有溢流油箱(8),所述溢流管路(6)的中间设有平衡阀(9),所述输出齿轮(10)的外周啮合连接有第一驱动齿轮(11)和第二驱动齿轮(12),且第一驱动齿轮(11)和第二驱动齿轮(12)分别与第一液压马达(1)和第二液压马达(2)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驱动齿轮(11)和第二驱动齿轮(12)的外周一体设有检测齿(1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实现高精度控制行走的液压消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液压马达(1)和第二液压马达(2)的远离溢流管路(6)一端合并连通有换向阀(3),所述换向阀(3)的一端连通设有进油管路(4)和回油管路(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实现高精度控制行走的液压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宇张劲胡力强闫鹏飞王国力杨博文任思远霍子亮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百润重工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