轧钢废料运输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9445393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23 14: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轧钢废料运输系统,包括加工平台、料斗机构、过渡坑和溜槽;加工平台用于角钢加工;料斗机构与所述加工平台的废料出料端对接;溜槽进料端与所述料斗机构对接,所述溜槽沿着废料运输方向逐渐向下倾斜;过渡坑用于废料收集,所述溜槽的出料端伸入所述过渡坑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轧钢废料运输系统,在角钢加工平台附近开设过渡坑,过渡坑和料斗机构之间搭设溜槽,废料在加工平台产生后,经料斗接取,在沿溜槽滑入过渡坑内收集,过渡坑能够收集可观数量的废料,增加了容错率,缩短了加工周期,加快了加工效率,溜槽倾斜设置,可以使废料沿溜槽的槽底滑入过渡坑,无需人工辅助,减小了运输成本。减小了运输成本。减小了运输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轧钢废料运输系统


[0001]本技术属于轧钢废料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轧钢废料运输系统。

技术介绍

[0002]角钢在经过液压剪切割处理后产生废料,废料停留在加工平台会污染工作环境,还会占用空间,影响后续的角钢加工,因此需要对废料进行转移处理。
[0003]现有的废料运输方式是通过料斗承接从加工平台落下的废料,运输车移至料斗下方,料斗将废料倾倒至运输车上,通过运输车转运至废料处理站进行废料处理的方式。但是此种方式废料转运受运输车容量和运输次数限制,转运效率不高,增加运输车辆和运输次数增大了成本,而且运输车运输废料时,为了避免过多的废料从料斗中溢出无法被装车,加工平台需要暂时停止对角钢的加工,等运输车到指定位置时重新进行加工,角钢加工效率低,加工周期长。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轧钢废料运输系统,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通过运输车运输废料时,加工平台无法工作,导致角钢加工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轧钢废料运输系统,包括:
[0006]加工平台,用于角钢加工;
[0007]料斗机构,与所述加工平台的废料出料端对接;
[0008]溜槽,进料端与所述料斗机构对接,所述溜槽沿着废料运输方向逐渐向下倾斜;以及
[0009]过渡坑,用于废料收集,所述溜槽的出料端伸入所述过渡坑内。
[0010]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溜槽内设有溜梯,所述溜梯内部形成运输空间,所述运输空间与所述料斗机构对接
[0011]所述溜梯和所述溜槽之间设有角度调节支架,所述角度调节支架包括连接板、固定板和多个伸缩驱动件,所述连接板与所述溜槽的槽底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与所述溜梯的底面连接,所述连接板靠近所述料斗机构的一端与所述固定板铰接,所述伸缩驱动件沿废料运输方向间隔设于所述连接板和所述固定板之间,且所述伸缩驱动件两端分别与所述固定板和所述连接板铰接。
[0012]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溜梯包括多个沿废料运输方向首尾顺次衔接的承托板,所述承托板为U型板,所述承托板两端的顶部分别形成卡接头;
[0013]所述溜梯还包括限位条,所述限位条沿自身长度方向对应设有卡接槽,所述卡接槽与所述卡接头卡接配合。
[0014]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溜梯的内侧面覆盖有橡胶阻尼层。
[0015]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橡胶阻尼层的内侧面还设有耐磨块,所述耐磨块
的上游侧和下游侧分别形成导向斜面。
[0016]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溜梯的出料端还设有缓冲板,所述缓冲板位于所述溜梯的下方,所述缓冲板的中部与所述溜梯铰接,且铰接轴平行于所述溜梯的宽度方向;
[0017]在自由状态下,所述缓冲板的板面与水平方向平行。
[0018]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溜槽内部设有分隔组件,所述分隔组件包括:
[0019]分隔板,沿所述溜槽长度方向设置,所述分隔板将所述溜槽的出料端分隔成并列排布的第一出口和第二出口,所述过渡坑对应设有两个,且分别对应所述第一出口和所述第二出口;以及
[0020]配合板,转动连接于所述分隔板的上游侧缘,所述配合板的底面贴合所述溜槽的底部,所述配合板的自由边缘择一的与所述溜槽的两个侧壁抵接,以使所述溜槽的进料端与所述第一出口或所述第二出口连通。
[0021]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溜槽包括沿废料运输方向顺次设置的缓冲段和运输段,所述运输段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大于所述缓冲段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所述缓冲段的底部形成缓冲槽。
[0022]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轧钢废料运输系统还包括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的升降端与所述料斗机构连接。
[0023]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过渡坑内转动设有转盘,所述转盘的转轴平行于竖直方向,所述转盘用于承托废料,并带动废料旋转。
[0024]本申请提供的轧钢废料运输系统,与现有技术相比,在角钢加工平台附近开设过渡坑,过渡坑和料斗机构之间搭设溜槽,废料在加工平台产生后,经料斗接取,在沿溜槽滑入过渡坑内收集,过渡坑能够收集可观数量的废料,增加了容错率,过渡坑和溜槽的设置,使原本料斗

运输车的废料处理方式改成料斗机构

过渡坑,以及过渡坑

运输车两段,角钢加工不用考虑运输车是否到位,在运输车拉走部分废料时,加工平台可以一直进行角钢加工,缩短了加工周期,加快了加工效率,溜槽倾斜设置,可以使废料沿溜槽的槽底滑入过渡坑,无需人工辅助,减小了运输成本。
附图说明
[002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0026]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轧钢废料运输系统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27]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采用的溜梯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一采用的承托板和限位条的装配示意图;
[0029]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一采用的角度调节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二采用的溜梯的结构剖视图;
[0031]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三采用的缓冲板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四采用的缓冲槽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五采用的分隔组件的结构俯视图。
[0034]附图标记说明:
[0035]1、加工平台;
[0036]2、料斗机构;
[0037]3、过渡坑;31、转盘;
[0038]4、溜槽;41、第一出口;42、第二出口;43、缓冲段;431、缓冲槽;44、运输段;
[0039]5、溜梯;51、承托板;511、卡接头;52、限位条;521、卡接槽;53、橡胶阻尼层;54、耐磨块;55、导向斜面;
[0040]6、角度调节支架;61、连接板;62、固定板;63、伸缩驱动件;
[0041]7、缓冲板;
[0042]8、分隔组件;81、分隔板;82、配合板;
[0043]9、升降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0044]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45]需要说明的是,术语“长度”、“宽度”、“高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头”、“尾”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轧钢废料运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加工平台,用于角钢加工;料斗机构,与所述加工平台的废料出料端对接;溜槽,进料端与所述料斗机构对接,所述溜槽沿着废料运输方向逐渐向下倾斜;以及过渡坑,用于废料收集,所述溜槽的出料端伸入所述过渡坑内。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轧钢废料运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溜槽内设有溜梯,所述溜梯内部形成运输空间,所述运输空间与所述料斗机构对接;所述溜梯和所述溜槽之间设有角度调节支架,所述角度调节支架包括连接板、固定板和多个伸缩驱动件,所述连接板与所述溜槽的槽底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与所述溜梯的底面连接,所述连接板靠近所述料斗机构的一端与所述固定板铰接,所述伸缩驱动件沿废料运输方向间隔设于所述连接板和所述固定板之间,且所述伸缩驱动件两端分别与所述固定板和所述连接板铰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轧钢废料运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溜梯包括多个沿废料运输方向首尾顺次衔接的承托板,所述承托板为U型板,所述承托板两端的顶部分别形成卡接头;所述溜梯还包括限位条,所述限位条沿自身长度方向对应设有卡接槽,所述卡接槽与所述卡接头卡接配合。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轧钢废料运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溜梯的内侧面覆盖有橡胶阻尼层。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轧钢废料运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阻尼层的内侧面还设有耐磨块,所述耐磨块的上游侧和下游侧分别形成导向斜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瑞鑫马永福贠东新高国章付立松张树杨高远于二华郭春辉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津西型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