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龙虾首尾分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445376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23 14: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龙虾首尾分离装置,涉及龙虾加工技术领域,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设为两个,两个所述支撑板的内表面均固定连接有分离组件,两个所述支撑板的内表壁均转动连接有传送组件;分离组件,所述分离组件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对称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底板的两侧外表面分别与两个支撑板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通过多个电动伸缩杆带动多个夹持块的伸展,可以对小龙虾进行首尾夹持,通过第一电机带动双向螺纹杆使移动块相反移动,从而对被夹持固定的小龙虾首尾进行前后拉扯使其分离,从而实现龙虾首尾分离装置的自动化效果,避免工厂在加工时需要聘请更多的人力进行手动分离,进而降低了工厂的生产成本。成本。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龙虾首尾分离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龙虾加工
,尤其涉及一种龙虾首尾分离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小龙虾首尾分离是指将小龙虾的头和尾部分离开,分别烹饪或食用。这种做法在中国南方地区的小龙虾消费市场非常普遍。通常,小龙虾的头部会被用来煮汤或烹制成其他菜肴,而尾部则会被烧烤或炒制。这种做法可以更好地利用小龙虾的每一部分,丰富了菜品的口感和味道。
[0003]现有技术中,一般家庭采取工人工手动对小龙虾首尾进行分离,但是,工厂在批量加工小龙虾时,需要聘请更多的熟练工人进行操作,导致工厂在加工小龙虾时需要支付更多的人力工资,从而增加工厂的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一般家庭采取工人工手动对小龙虾首尾进行分离,但是,工厂在批量加工小龙虾时,需要聘请更多的熟练工人进行操作,导致工厂在加工小龙虾时需要支付更多的人力工资,从而增加工厂的生产成本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龙虾首尾分离装置。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龙虾首尾分离装置,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设为两个,两个所述支撑板的内表面均固定连接有分离组件,两个所述支撑板的内表壁均转动连接有传送组件;分离组件,所述分离组件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对称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底板的两侧外表面分别与两个支撑板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底板的上表面靠近两侧边缘处固定连接有安装架,所述安装架的后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转动贯穿安装架的后表面,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双向螺纹杆,所述双向螺纹杆的外表面对称设置有移动块,两个所述移动块的内表面均对称设置有连接块,多个连接块的外表面均固定连接有电动伸缩杆,所述电动伸缩杆的外表面设置在固定块的内表壁之间。
[0006]优选的,所述传送组件包括第二电机、第一传送辊和第二传送辊,所述第一传送辊和第二传送辊的两侧端面分别与两个支撑板的一侧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传送辊的外表面和第二传送辊的外表面均设置有传送带,所述第二电机固定连接在其中一个支撑板的右表面,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转动贯穿支撑板的右表面,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与第一传送辊的右端面固定连接。
[0007]优选的,所述双向螺纹杆的外表面依次螺纹贯穿两个移动块的两侧外表面,并向安装架的内表面延伸,所述双向螺纹杆分别与两个移动块螺纹转动连接,所述双向螺纹杆的前端面与安装架的内表壁转动连接。
[0008]优选的,所述连接块和电动伸缩杆设为多组,所述连接块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凸起块,两个所述移动块的两侧外表面均开设有凹槽,所述凸起块与凹槽固定连接。
[0009]优选的,所述电动伸缩杆的外表面与固定块的内表壁滑动连接。
[0010]优选的,所述电动伸缩杆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夹持块,所述夹持块呈弧形状。
[0011]优选的,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对称固定连接有导流块,所述导流块的后表面与固定块的前表面固定连接。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0013]1、本技术中,通过多个电动伸缩杆带动多个夹持块的伸展,可以对小龙虾进行首尾夹持,通过第一电机带动双向螺纹杆使移动块相反移动,从而对被夹持固定的小龙虾首尾进行前后拉扯使其分离,从而实现龙虾首尾分离装置的自动化效果,避免工厂在加工时需要聘请更多的人力进行手动分离,进而降低了工厂的生产成本。
[0014]2、本技术中,通过在底板的上表面靠近前侧位置对称固定连接导流块,两个导流块呈漏斗状,从而使龙虾在向装置后侧移动时,只能保持竖直状态通过两个固定块之间的缝隙,从而方便多个夹持块对龙虾的首尾进行夹持固定,进而提高了龙虾首尾分离装置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提出一种龙虾首尾分离装置的立体图;
[0016]图2为本技术提出一种龙虾首尾分离装置的分离组件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提出一种龙虾首尾分离装置的传送组件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本技术提出一种龙虾首尾分离装置的剖视图。
[0019]图例说明:1、支撑板;2、分离组件;201、底板;202、导流块;203、安装架;204、移动块;205、凹槽;206、双向螺纹杆;207、第一电机;208、电动伸缩杆;209、夹持块;210、凸起块;211、连接块;212、固定块;3、传送组件;301、第二电机;302、第一传送辊;303、传送带;304、第二传送辊。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21]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还可以采用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技术并不限于下面公开说明书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22]实施例1,如图1

图4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龙虾首尾分离装置,包括:支撑板1,支撑板1设为两个,两个支撑板1的内表面均固定连接有分离组件2,两个支撑板1的内表壁均转动连接有传送组件3;分离组件2,分离组件2包括底板201,底板201的上表面对称固定连接有固定块212,底板201的两侧外表面分别与两个支撑板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底板201的上表面靠近两侧边缘处固定连接有安装架203,安装架203的后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207,第一电机207的输出端转动贯穿安装架203的后表面,第一电机207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双向螺纹杆206,双向螺纹杆206的外表面对称设置有移动块204,两个移动块204的内表面均对称设置有连接块211,多个连接块211的外表面均固定连接有电动伸缩杆208,电
动伸缩杆208的外表面设置在固定块212的内表壁之间。双向螺纹杆206的外表面依次螺纹贯穿两个移动块204的两侧外表面,并向安装架203的内表面延伸,双向螺纹杆206分别与两个移动块204螺纹转动连接,双向螺纹杆206的前端面与安装架203的内表壁转动连接。连接块211和电动伸缩杆208设为多组,连接块21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凸起块210,两个移动块204的两侧外表面均开设有凹槽205,凸起块210与凹槽205固定连接。电动伸缩杆208的外表面与固定块212的内表壁滑动连接。电动伸缩杆208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夹持块209,夹持块209呈弧形状。
[0023]其整个实施例1达到的效果为,在龙虾首尾分离装置使用时,需要对龙虾进行首尾分离,同步启动多个电动伸缩杆208,多个电动伸缩杆208的输出端带动多个夹持块209向两个固定块212缝隙中竖直状态的龙虾头部和尾部分别对应夹持,多个夹持块209的表面呈弧形状且带有尖刺,可以在多组电动伸缩杆208的同步伸展配合使用下,使多组夹持块209相向移动并对龙虾的头部和尾部进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龙虾首尾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板(1),所述支撑板(1)设为两个,两个所述支撑板(1)的内表面均固定连接有分离组件(2),两个所述支撑板(1)的内表壁均转动连接有传送组件(3);分离组件(2),所述分离组件(2)包括底板(201),所述底板(201)的上表面对称固定连接有固定块(212),所述底板(201)的两侧外表面分别与两个支撑板(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底板(201)的上表面靠近两侧边缘处固定连接有安装架(203),所述安装架(203)的后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207),所述第一电机(207)的输出端转动贯穿安装架(203)的后表面,所述第一电机(207)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双向螺纹杆(206),所述双向螺纹杆(206)的外表面对称设置有移动块(204),两个所述移动块(204)的内表面均对称设置有连接块(211),多个连接块(211)的外表面均固定连接有电动伸缩杆(208),所述电动伸缩杆(208)的外表面设置在固定块(212)的内表壁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龙虾首尾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组件(3)包括第二电机(301)、第一传送辊(302)和第二传送辊(304),所述第一传送辊(302)和第二传送辊(304)的两侧端面分别与两个支撑板(1)的一侧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传送辊(302)的外表面和第二传送辊(304)的外表面均设置有传送带(303),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涂盛权
申请(专利权)人:洪湖聚金水产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