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建筑施工的隔音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445377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23 14: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建筑施工的隔音板,包括矩形框主体,矩形框主体的一侧开口封闭设置有薄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建筑施工的隔音板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场地隔音
,特别是指一种用于建筑施工的隔音板


技术介绍

[0002]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施工区域需要使用大量的机械设备,如打桩机

夯地机

切割机

套丝机等等,不仅机械设备本身会发出较大的噪音,而且机械设备作用于施工或加工对象后会产生更大的噪音,同时还伴有粉尘扩散

为了消减施工场地产生的噪音,传统的方法是采用中空的铁板作为隔音围栏,一部分噪声以声波的方式穿透铁板传到施工区域外,另一部噪音被铁板反射到了施工区域,这种方式并不能有效的减弱声波的能量,反射回来的声波不仅对施工区域内的人员造成二次伤害,而且会再次透过铁板传递到施工区域外,会给施工场地周边的居民造成严重困扰

[0003]为了进一步有效消减施工场地产生的噪音,授权公告日为
2021.11.09、
授权公告号为
CN 214657913 U
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建筑用隔音板,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左侧面设置为薄板,所述薄板上设置有一组圆孔,所述圆孔内设置有锥形板,所述锥形板的底面边缘固定连接所述圆孔的边缘,所述锥形板的顶端伸入所述外壳内部,所述锥形板的顶端设置有第一震动条,所述第一震动条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锥形板,所述第一震动条位于所述外壳内部,所述外壳的内部填充有隔音料

[0004]上述技术专利的技术方案通过将噪音声波能量转换为震动能量,减弱了噪音的传播,通过设置水墙进一步阻隔了噪音声波的传递

但是,锥形板作为收集震动声波的结构,光滑且对称的表面仍会将噪音声波反射至噪音源,同时转换后的震动能量与设置的水墙之间无能量传递,水墙只用于阻挡噪音声波穿透及配重,因此降噪的效果有待进一步提高,特别是针对打桩

打夯等建筑施工场地,现有的隔音板的隔音效果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上述
技术介绍
中的不足,本技术提出一种用于建筑施工的隔音板,解决了现有建筑隔音板的隔音降噪效果不足的技术问题

[0006]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为:
[0007]一种用于建筑施工的隔音板,包括矩形框主体,所述矩形框主体的一侧开口封闭设置有薄板

另一侧开口封闭设置有封板,薄板与封板之间设置有中间隔板,中间隔板与薄板之间形成第一腔室

与封板之间形成第二腔室,所述薄板连接有插入第二腔室的震动条,震动条与中间隔板滑动密封配合,第二腔室内填充有用于吸能的水,所述震动条位于第二腔室部分连接有吸能弹簧

本技术方案不仅包括用于吸能的薄板,而且包括薄板吸收噪音声波后转化为的动能传递至震动条,震动条吸收能量的同时,第二腔室中的水能够进一步吸能,震动条能够将动能传递至第二腔室的水中,进行进一步吸能,同时吸能弹簧能够进一步加强吸能效果,使噪音声波被第二腔室中的水充分吸收

[0008]进一步地,所述吸能弹簧位于矩形框主体的内壁与震动条之间和
/
或相连的震动条之间,相邻的吸能弹簧的轴线位于同一直线上或者相互平行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方案提供了吸能弹簧优选的布置方式,使各个震动条位于第二腔室中的部分能够通过吸能弹簧相互关联,当部分震动条震动时,能够带动所有震动条震动耗能,同时各个吸能弹簧同步在水中震动,进一步提升吸能效果

[0009]进一步地,所述震动条与所述吸能弹簧接触的部位之间设置有一列防滑凸起,所述防滑凸起延伸的长度大于所述吸能弹簧的直径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方案提供了震动条优选的实施方式,通过设置防护凸起,能够增强震动条与吸能弹簧之间的摩擦力,通过既非刚性连接又非滑动连接的结构形式使震动的传递更加多样可靠

[0010]进一步地,所述防滑凸起为锯齿形或半球形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方案提供了防滑凸起优选的结构形式,其中锯齿形既可以是三角锯齿,又可以是矩形锯齿,还可以是梯形锯齿等等

[0011]进一步地,所述防滑凸起为直齿形或斜齿形,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方案提供了防滑凸起优选的结构形式,无论是直齿形还是斜齿形均不影响震动的传递及吸能效果

[0012]进一步地,所述震动条与所述封板的内壁间隔设置,震动条的端部与封板的内壁之间连接有弹性片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方案提供了震动条优选的装配结构形式,通过设置弹性片,增强了震动条在轴向方向的灵活性,震动条不仅可以通过吸能弹簧实现震动的周向传递,还能通过弹性片实现震动的轴向传递,进而形成复合型的吸能

[0013]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腔室内设置有吸音棉,所述吸音棉一侧与所述中间隔板贴合

另一侧与所述薄板间隔设置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方案增设了吸音棉,使吸音棉与薄板之间形成空气介质的第一吸引腔,吸音棉自身形成多孔介质吸音腔,第二腔室形成液体介质吸引腔,进而形成多级吸音腔室

[0014]进一步地,所述薄板上开设有圆孔,所述圆孔连接有位于所述第一腔室内的锥形薄板,所述震动条通过所述锥形薄板与所述薄板相连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方案将薄板外表面形成凹凸不平的结构形式,形成吸音墙,既便于更加高效地吸音,进而将噪音声波高效地传递至震动条,又便于集尘及除尘;锥形薄板围成的腔室内容易在施工场地吸附灰尘颗粒,建筑工地的噪音声波作用到薄板上,薄板易产生震动,同时带动锥形薄板轴向运动,锥形薄板震动的能量一部分将灰尘颗粒抖落至地面,锥形薄板震动的能量的另一部分通过震动条传递给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通过将噪音的能量转换为其他形式消散,降低了声波的反射与透射

[0015]进一步地,所述锥形薄板的内壁上设置有若干个凹槽

在上述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方案在锥形薄板的表面设置凹槽,可以有效降低噪音声波的反射,进而减少噪音声波反射至施工场地的能量,同时,还能增加震动条吸收的能量,进而实现噪音更加高效的消减

[0016]进一步地,所述中间隔板上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连接有导向套筒,所述震动条与所述导向套筒穿插配合,所述震动条的外壁与所述导向套筒的内壁之间设置有滑动密封件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本技术方案不仅包括用于吸能的薄板,而且包括
薄板吸收噪音声波后转化为的动能传递至震动条,震动条吸收能量的同时,第二腔室中的水能够进一步吸能,震动条能够将动能传递至第二腔室的水中,进行进一步吸能,同时吸能弹簧能够进一步加强吸能效果,使噪音声波被第二腔室中的水充分吸收

同时,设置吸音棉,使吸音棉与薄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用于建筑施工的隔音板,包括矩形框主体(1),所述矩形框主体(1)的一侧开口封闭设置有薄板(2)

另一侧开口封闭设置有封板(3),薄板(2)与封板(3)之间设置有中间隔板(4),中间隔板(4)与薄板(2)之间形成第一腔室(5)

与封板(3)之间形成第二腔室(6),其特征在于:所述薄板(2)连接有插入第二腔室(6)的震动条(7),震动条(7)与中间隔板(4)滑动密封配合,第二腔室(6)内填充有用于吸能的水,所述震动条(7)位于第二腔室(6)部分连接有吸能弹簧(8)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建筑施工的隔音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弹簧(8)位于矩形框主体(1)的内壁与震动条(7)之间和
/
或相连的震动条(7)之间,相邻的吸能弹簧(8)的轴线位于同一直线上或者相互平行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建筑施工的隔音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震动条(7)与所述吸能弹簧(8)接触的部位之间设置有一列防滑凸起(9),所述防滑凸起(9)延伸的长度大于所述吸能弹簧(8)的直径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建筑施工的隔音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滑凸起(9)为锯齿形或半球形
。5.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建筑施工的隔音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滑凸起(9)为直齿形或斜齿形
。6.
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建筑施工的隔音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震动条(7)与所述封板(3)的内壁间隔设置,震动条(7)的端部与封板(3)的内壁之间连接有弹性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文博曾林汤铮杰裴亚涛真济光吴国栋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