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浙江大学专利>正文

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的串联管道化连续合成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440265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9 16:2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硅烷偶联剂的合成方法,具体公开了一种3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3

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的串联管道化连续合成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硅烷偶联剂的合成方法,具体涉及一种3

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的串联管道化连续合成方法。

技术介绍

[0002]3‑
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KH

550)是一种重要的氨烃基硅烷,具有两种功能团,即氨基和乙氧基。其用途广泛,可作为优良的玻璃纤维处理剂、优异的粘结促进剂、树脂的填料添加剂等,被广泛应用于玻璃钢、涂料、铸造、塑料、粘合剂、密封胶、纺织印染等行业中。
[0003]KH

550的合成方法按起始原料不同可分为三种方法:
[0004]1、以3

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和液氨,经过氨解,生产KH

550,并副产氯化氢。其反应特点为高压,以釜式间歇反应为主。专利CN104961762中,吴兵兵等人以3

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和液氨质量比1∶3,反应温度90℃,反应压力4MPa,反应时间8h,间歇制备得到KH

550,纯化后收率约75.6%;张中法以异丙醇铝和苯基二乙醇胺为催化剂,甲苯为溶剂,3

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和液氨质量比2∶1,反应温度62℃,反应压力2.3MPa,反应时间2.3h。胺解法存在主要问题是,反应压力高、反应时间长,即使在催化剂作用下,反应时间和压力仍然较高,且目前仍以间歇法为主;此外限于原料原因,反应生成的含氯盐(主要为氯化铵),对设备要求以及后处理要求高。
[0005](EtO)3Si(CH2)3CI+NH3→
(EtO)3Si(CH2)3NH2+HCl
[0006]2、以三乙氧基硅烷与烯丙基胺为原料的加成法,该方法有100%的原子利用率,但是反应过程中容易产生β位加成副产物,导致反应选择性较差,收率不高。胡江华等(CN105669739)开发了先以丙酮与烯丙基胺反应,生成席夫碱酮亚胺保护氨基,继而得到仅有γ位加成产物的方法,产物中KH

550纯度约为99%,该法收率可达96%。该方法存在原料烯丙基胺不易得,价格较高的问题。
[0007](EtO)3SiH+H2C=HC

CH2NH2

(EtO)3Si(CH2)3NH2[0008]3、以2

氰乙基三乙氧基硅烷为原料的加氢法,该方法在釜式或者固定床反应中进行,以雷尼镍、钴等过渡性金属催化下进行加氢还原。Kazimierczuk报道了在5Mpa,150℃下,使用钴金属催化剂下得到KH

550收率接近100%(PL187626B1)。但该方法原料2

氰乙基三乙氧基硅烷原料价格较高,反应压力为3

5MPa,反应温度为120

150℃,且对反应设备要求较高。
[0009](EtO)3SiCH2CH2CN+2H2→
(EtO)3Si(CH2)3NH2
技术实现思路

[0010]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连续化制备KH

550的方法,其可实现连续化稳定生产,提高生产效率。
[0011]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3

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KH

550)的串联管道化连续合成方法:
[0012]所用合成装置包括依次相连的管道化反应器I和管道化反应器II、收集罐;
[0013]管道化反应器I的内壁设置氧化锂催化剂涂层,氧化锂在管道化反应器I的内壁的附着量为0.02~0.05g/cm2(优选0.02~0.04g/cm2);
[0014]管道化反应器II的内壁设置氧化镍催化剂涂层,氧化镍在管道化反应器II的内壁的附着量为0.01~0.03g/cm2(优选0.02~0.03g/cm2);
[0015]串联管道化连续合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6]1)、加成:
[0017]将三乙氧基硅烷、丙烯腈按照质量流速比2.2~3.2∶1(优选2.25~3.1∶1)泵入管道化反应器I中,于100~150℃的温度、1~3Mpa(优选2.5~3Mpa)的压力反应50~130min(优选50~70min);
[0018]2)、加氢:
[0019]管道化反应器I流出的反应产物与氢气分别进入管道化反应器II中,于90~120℃的温度、0.8~2.6MPa(优选1.8~2.2Mpa)的压力反应8~12min,氢气与步骤1)中的丙烯腈的质量流速比为0.07~0.13∶1(优选0.07~0.09∶1);
[0020]3)、收集管道化反应器II流出的反应产物,经过后处理,得到3

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KH

550)。
[002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3

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的串联管道化连续合成方法的改进:管道化反应器I内径(直径)为4~20mm,管长为30~100m;管道化反应器II内径为10~50mm,管长为10~120m。
[002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3

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的串联管道化连续合成方法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步骤3)的后处理为:管道化反应器II流出的反应产物通过减压蒸馏纯化,收集

93.8kPa压力下的120~122℃的馏分,得到3

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KH

550,纯度≥99.5%)。
[002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3

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的串联管道化连续合成方法的进一步改进:
[0024]管道化反应器Ⅰ的内壁设置氧化锂催化剂涂层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5]A、含锂催化剂溶胶的配制:
[0026]将1.4~1.6mol/L(优选1.5mol/L)的锂盐水溶液与固含量为28~32%(优选30%)的纳米二氧化硅胶体溶液(即,纳米二氧化硅溶胶)按照体积比为1:1.2~2混合配置成含锂催化剂溶胶;
[0027]B、浸渍:
[0028]将含锂催化剂溶胶加入(注射入)管道化反应器Ⅰ中,待充满管道化反应器Ⅰ的内腔后静置2~3h,从而使得管道化反应器Ⅰ的管壁上形成含锂催化剂溶胶层;然后将管道化反应器Ⅰ的内腔中多余的含锂催化剂溶胶用惰性气体(例如氮气)吹扫除去(吹扫时间约为10~15min);
[0029]C、干燥:
[0030]将管道化反应器Ⅰ的温度控制在120~180℃下干燥2~3h;
[0031]D、依次重复上述浸渍与干燥3~5次后,将管道化反应器Ⅰ于300~600℃(优选450
±
20℃)高温热处理5~8h;
[0032]获得内壁设置氧化锂催化剂涂层的管道化反应器Ⅰ,氧化锂在管道化反应器Ⅰ的内
壁的附着量为0.02~0.05g/cm2。
[003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3

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的串联管道化连续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用合成装置包括依次相连的管道化反应器Ⅰ和管道化反应器Ⅱ、收集罐;管道化反应器Ⅰ的内壁设置氧化锂催化剂涂层,氧化锂在管道化反应器Ⅰ的内壁的附着量为0.02~0.05g/cm2;管道化反应器Ⅱ的内壁设置氧化镍催化剂涂层,氧化镍在管道化反应器Ⅱ的内壁的附着量为0.01~0.03g/cm2;串联管道化连续合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加成:将三乙氧基硅烷、丙烯腈按照质量流速比2.2~3.2:1泵入管道化反应器Ⅰ中,于100~150℃的温度、1~3Mpa的压力反应50~130min;2)、加氢:管道化反应器Ⅰ流出的反应产物与氢气分别进入管道化反应器Ⅱ中,于90~120℃的温度、0.8~2.6Mpa的压力反应8~12min,氢气与步骤1)中的丙烯腈的质量流速比为0.07~0.13:1;3)、收集管道化反应器Ⅱ流出的反应产物,经过后处理,得到3

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3

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的串联管道化连续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管道化反应器Ⅰ内径为4~20mm,管长为30~100m;管道化反应器Ⅱ内径为10~50mm,管长为10~120m。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3

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的串联管道化连续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的后处理为:管道化反应器Ⅱ流出的反应产物通过减压蒸馏纯化,收集

93.8kPa压力下的120~122℃的馏分,得到3

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3

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的串联管道化连续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管道化反应器Ⅰ的内壁设置氧化锂催化剂涂层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含锂催化剂溶胶的配制:将1.4~1.6mol/L的锂盐水溶液与固含量为28~32%的纳米二氧化硅胶体溶液按照体积比为1:1.2~2混合配置成含锂催化剂溶胶;B、浸渍:将含锂催化剂溶胶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少东阮建成沈涛钱超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