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全密闭油水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435883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9 16:1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体化全密闭油水处理装置,涉及石油污水分离技术领域,包括具有螺旋通道的旋流油水分离器;三维螺旋结构道的环形旋流池的池底设置有与微气泡发生器连通的气泡水输送头,微气泡发生器的前方设置有用于油滴聚结的聚结组件,上层液提取管道用于将环形旋流池中含油污水的上层液进行提取并转移至撇油池中,微气泡发生器、聚结组件和上层液提取管道组成油相分离单元,环形旋流池上设置有至少两个油相分离单元,从而实现了对含油污水的多级分离处理,利于处理效率的提升,而上层液提取管道的设置使得多级的气浮和聚结的方式能够有效地结合,增强对含有污水中微小油滴的分离效果。离效果。离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体化全密闭油水处理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石油污水分离
,具体是涉及一体化全密闭油水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石油污水中的油主要以浮油、分散油和乳化油三种形式存在,其中,浮油的油粒径一般大于100μm,静置后能较快上浮,以连续相的油膜漂浮在水面。分散油在水中的分散粒径为10~100μm,以微小油珠悬浮于水中,不稳定,静止一定时间后往往形成浮油。乳化油油珠粒径小于10μm,一般为0.1~2μm,往往因水中混合有表面活性剂使油珠形成稳定的乳化液。
[0003]油田上采用的三相分离器对石油污水进行处理,其优点在于,依靠各组分重力的不同实现分离,结构简单可靠,但缺点在于,不仅分离效果和效率受水体稳定性的影响,且无法分离污水中的分散油和乳化油。
[0004]而目前普遍采用气浮

聚结的处理流程,虽然能达到较好的油水分离效果,但由于分散油和乳化油的油珠粒径不一,污水中的分散油和乳化油难以去除,容易造成排放不达标,而循环处理存在效率低下的问题。
[0005]虽然,可通过设置多个处理设备对污水进行多级处理,但这样不仅会带来场地占用和成本的问题,且浮油在通过后续的聚结部件时不仅会发生分散,且会对后方聚结部件占用造成,十分低效,而气浮与聚结相关联,导致对气浮部件的改进也难以体现成效。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体化全密闭油水处理装置,以解决因单个处理流程中难以去除含油污水中的分散油和乳化油而导致排放难以达标的技术问题。
[0007]基于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体化全密闭油水处理装置,包括旋流油水分离器,其顶部设有溢流管,还包括:用以接收所述溢流管排出的含油污水的环形旋流池;微气泡发生器,所述环形旋流池的池底设有至少一个气泡水输送头,所述微气泡发生器与所述气泡水输送头连通,用以向环形旋流池中注入混合有密集气泡的气泡水;至少一个设于环形旋流池内聚结组件,所述聚结组件采用供污水通过的多通道结构,且所述通道结构的表面具有疏水亲油材料;至少一个用于对环形旋流池中的上层含油污水进行提取的上层液提取管道;与所述上层液提取管道的出水端连通的撇油池,所述撇油池内设置有用于稳定水体的稳流组件,所述撇油池上设置有用于排出下层净水的排水口,以及用于排出上层油液的排油口。
[0008]进一步地,所述旋流油水分离器的内部设置有螺旋通道,所述螺旋通道由上至下依次包括旋转半径相同的圆柱段以及旋转半径由上至下逐渐减小的圆锥段,所述圆柱段的顶部设置有一端插入圆柱段并与螺旋通道同轴的溢流管,所述圆锥段的底部设置有与螺旋
通道同轴并于螺旋通道连通的底流口,所述旋流油水分离器的侧面设置有与螺旋通道的入口相切的进水口。
[0009]进一步地,所述旋流油水分离器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旋流油水分离器围绕环形旋流池的轴线呈周向分布,所述进水口位于多个所述旋流油水分离器相互靠近的一侧。
[0010]进一步地,所述旋流油水分离器上设置有与所述溢流管连通的污水管,所述污水管按照与环形旋流池相同的旋向进行设置。
[0011]进一步地,还包括污水处理罐,所述污水处理罐的内部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安装室和净水汇集室,所述旋流油水分离器、环形旋流池和上层液提取管道均设置在安装室内;所述底流口和环形旋流池的下端均与净水汇集室连通,所述撇油池和排水口均设置在净水汇集室内,所述污水处理罐上设置有连通净水汇集室的排水管,以及与所述排油口连通的排油管。
[0012]进一步地,所述安装室内设置有与污水处理罐连接的内筒,所述旋流油水分离器设置在内筒中,所述环形旋流池设置在内筒的外侧壁上。
[0013]进一步地,所述撇油池呈环形,所述撇油池位于环形旋流池内侧与底流口外侧之间的环形区域的下方。
[0014]进一步地,在所述环形旋流池中污水的流向上,后方所述微气泡发生器所产生的气泡的直径小于前方所述微气泡发生器所产生的气泡的直径。
[0015]进一步地,所述微气泡发生器、气泡水输送头、聚结组件和上层液提取管道组成油相分离单元,所述环形旋流池上设置有至少两个油相分离单元。
[0016]进一步地,所述上层液提取管道的入口端底部铰接设置有调节板,所述调节板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一摇臂,所述上层液提取管道的顶部转动设置有第二摇臂,所述第一摇臂和第二摇臂通过联动轴转动连接,所述联动轴上转动设置有第三摇臂,所述上层液提取管道的顶部设置有与第三摇臂转动连接的气缸。
[0017]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通过旋流油水分离器、环形旋流池、撇油池,以及设置在环形旋流池上的多个由微气泡发生器、气泡水输送头、聚结组件和上层液提取管道组成的油相分离单元,逐级使含油污水中的分散油和乳化油形成浮油,并逐级去除浮油,以利于对含油污水的处理效率的提高和净化效果的增强;2.本专利技术通过多个上层液提取管道逐级将环形旋流池中混合有浮油的上层液提取并导入撇油池,使聚结的浮油不会经过后方的聚结组件,以使得多级的气浮和聚结的方式能够有效地对含油污水中不同粒径的油滴进行聚结并形成浮油,增强了对含油污水中微小油滴的分离效果。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9]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环形旋流池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的主视图;图4为图3的A向的剖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撇油池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的俯视图;图7为图2中B处的放大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旋流油水分离器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的螺旋通道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标号为:1

旋流油水分离器;2

溢流管;3

底流口;4

螺旋通道;5

进水口;6

环形旋流池;7

微气泡发生器;8

气泡水输送头;9

聚结组件;10

上层液提取管道;11

撇油池;12

稳流组件;13

排水口;14

排油口;15

污水管;16

污水处理罐;17

安装室;18

净水汇集室;19

排水管;20

排油管;21

内筒;22

凹槽;23

调节板;24

第一摇臂;25

第二摇臂;26

联动轴;27

第三摇臂;28

气缸。
具体实施方式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体化全密闭油水处理装置,包括旋流油水分离器(1),其顶部设有溢流管(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以接收所述溢流管(2)排出的含油污水的环形旋流池(6);微气泡发生器(7),所述环形旋流池(6)的池底设有至少一个气泡水输送头(8),所述微气泡发生器(7)与所述气泡水输送头(8)连通,用以向环形旋流池(6)中注入混合有密集气泡的气泡水;至少一个设于环形旋流池(6)内聚结组件(9),所述聚结组件(9)采用供污水通过的多通道结构,且所述通道结构的表面具有疏水亲油材料;至少一个用于对环形旋流池(6)中的上层含油污水进行提取的上层液提取管道(10);与所述上层液提取管道(10)的出水端连通的撇油池(11),所述撇油池(11)内设置有用于稳定水体的稳流组件(12),所述撇油池(11)上设置有用于排出下层净水的排水口(13),以及用于排出上层油液的排油口(1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全密闭油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流油水分离器(1)的内部设置有螺旋通道(4),所述螺旋通道(4)由上至下依次包括旋转半径相同的圆柱段以及旋转半径由上至下逐渐减小的圆锥段,所述圆柱段的顶部设置有一端插入圆柱段并与螺旋通道(4)同轴的溢流管(2),所述圆锥段的底部设置有与螺旋通道(4)同轴并于螺旋通道(4)连通的底流口(3),所述旋流油水分离器(1)的侧面设置有与螺旋通道(4)的入口相切的进水口(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全密闭油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流油水分离器(1)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旋流油水分离器(1)围绕环形旋流池(6)的轴线呈周向分布,所述进水口(5)位于多个所述旋流油水分离器(1)相互靠近的一侧。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全密闭油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流油水分离器(1)上设置有与所述溢流管(2)连通的污水管(15),所述污水管(15)按照与环形旋流池(6)相同的旋向进行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全密闭油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宝柱张超王殿鑫杨怀杰王天一王振瑶王博凯韩璐刘昕刘欣李元海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兴达环保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