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金耳嫁接高效出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435664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9 16:1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金耳嫁接高效出菇方法,属于食用菌栽培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金耳嫁接高效出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使用金耳原种子实体带表面的组织块进行嫁接。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用金耳原种子实体带表面的组织块进行嫁接,与现有金耳子实体培养方法相比,具有定植快、子实体生长迅速、朵型好、得到的金耳子实体品质优、产量高的优势。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为金耳推进工厂化栽培,缩短培养周期,提高产量、品质及转化率,降低生产成本奠定基础。奠定基础。奠定基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金耳嫁接高效出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食用菌栽培
,具体涉及一种金耳嫁接高效出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金耳(Tremella aurantialba Bandoni et Zang),为担子菌纲(Basidiomycetes)银耳目(Tremellales)银耳科(Tremellaceae)银耳属(Tremella)的寄生真菌,又称黄木耳、茂若色尔布(藏语)、金黄银耳、黄耳、脑耳。金耳子实体散生或聚生,表面较平滑;渐渐长大至成熟初期,耳基部楔形,上部凹凸不平、扭曲、肥厚,形如脑状或不规则的裂瓣状、内部组织充实。成熟中期后期,裂瓣有深有浅。金耳的滋补营养价值优于银耳、黑木耳等胶质菌类,含有丰富脂肪,蛋白质和磷、硫、锰、铁、镁、钙、钾等微量元素,是一种药食同源的食用菌。金耳性温中带寒,味甘,能化痰、止咳、定喘、调气,平肝肠,主治肺热、痰多,感冒咳嗽、气喘、高血压等病症。
[0003]1980年以前,除云南、四川每年有少量野生金耳出产以外,尚无人工栽培。野生金耳的资源量十分稀少,远远满足不了市场需要,引种驯化栽培野生金耳十分必要。由于金耳子实体是由金耳菌丝和革菌(Stereum)菌丝经扭结而形成的异质复合体,只有当两种菌丝配比适宜时才能形成金耳子实体,给引种驯化带来一定的困难。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研究者对金耳的人工栽培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较大的突破,目前金耳的栽培方法主要包括段木栽培和袋料栽培。段木栽培会造成适生栎木大面积砍伐,使森林资源遭受到严重破坏,严重制约了金耳的规模化和可持续发展的产业进程。因此袋料栽培金耳的方法受到更加广泛的研究。
[0004]金耳袋料栽培过程中,一般需要将菌种转接到培养料上培养菌丝体,然后诱导菌丝体形成子实体原基,再培养子实体原基逐渐长成小子实体,最后培养形成子实体。但这样的栽培方法,需要金耳菌丝和革菌菌丝具有适当的比例才能分化出子实体,如果两种菌比例不得当,要么不能分化出子实体,要么长出的子实体为革菌子实体,且需要经过约3个月的时间才能长出子实体。
[0005]公开号为CN111328627A的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金耳子实体直接再生培养法,以金耳子实体组织块单独培养,或与外源毛韧革菌一起培养,从而将小的金耳子实体组织块直接生长成大的金耳子实体。但该方法存在若以金耳子实体组织块单独培养栽培种,当组织块接种到接种穴内,需要3

5天的时间萌发定植,且会存在组织块不萌发而烂耳导致接种失败;若与外源毛韧革菌一起培养,其法需要单独从子实体上分离纯化得到革菌菌丝,使金耳栽培种生产的工艺更繁琐。
[0006]因此,研究子实体生长更迅速、品质更好、工艺更简单的金耳培养方法,对于金耳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金耳嫁接高效出菇方法。
[0008]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金耳嫁接高效出菇方法,它包括如下步骤:使用金耳原种子实体带表面的组织块进行嫁接。
[0009]进一步地,前述的金耳嫁接高效出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10](1)将金耳原种子实体带表面的组织块嫁接到金耳栽培用菌袋的接种穴内;
[0011](2)用密封材料将接种穴封严,培养至金耳子实体顶到穴口上沿;
[0012](3)揭掉密封材料,继续培养至金耳子实体颜色为金黄,表面开始产生霜状担孢子,进行采收。
[0013]进一步地,
[0014]步骤(1)中,所述金耳原种子实体带表面的组织块大小为1.0~1.5cm3;
[0015]和/或,步骤(1)中,所述接种穴的深度为2~3cm,大小为1.0~1.5cm
×
1.0~1.5cm;
[0016]和/或,步骤(2)中,所述培养为避光培养,温度为18~20℃,CO2浓度900~1200ppm;
[0017]和/或,步骤(3)中,所述继续培养的方法为保持湿度为80~90%培养8~12d后,打开光强为1500~2000Lx的光源培养25~35d。
[0018]进一步地,步骤(1)中,所述金耳栽培用菌袋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19]将带革菌菌丝的原种培养料接种于菌棒的接种穴内,封住穴口20~25℃发菌14

15天;
[0020]所述菌棒中的培养料由质量百分比为60%水,质量百分比为40%的干料组成;
[0021]所述干料由以下重量份的成分组成:木屑78份、玉米粉20份、蔗糖1份、石膏1份。
[0022]进一步地,所述菌棒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23]1)将木屑加水预湿,再加入玉米粉、蔗糖和石膏混匀,得培养料;
[0024]2)将培养料装入聚丙烯塑料袋,扎口,即得。
[0025]进一步地,所述金耳原种子实体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无菌条件下,在培养基内接种金耳母种组织块,培养得到金耳原种子实体。
[0026]进一步地,所述培养基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混匀后调整含水量率为50~60%,灭菌冷却而得:
[0027]木屑80~85份、玉米粉10~20份、蔗糖0.8~1.2份和石膏0.8~1.2份。
[0028]进一步地,所述木屑为颗粒1~2mm3大小的非油脂类木屑。
[0029]进一步地,所述金耳母种组织块的大小为1~2cm3。
[0030]进一步地,所述培养为在20~22℃的温度下,暗培养15~30天。
[0031]金耳子实体的生产方法:由于金耳属二型复合型大型真菌,其中的革菌菌丝分解纤维素和木质素为金耳子实体提供营养,而子实体的形成必须由金耳后担孢子和革菌扭结形成,按照其生理规律,先接种革菌至菌袋中,待长满菌袋后再打孔嫁接带表面的金耳原种组织块到接种穴内,封口后进行暗培养;当子实体顶口后揭去封口材料,打开加湿器,菇房内湿度保持在80%以上;培养至子实体如鸡蛋般大小时,打开菇房光源以便金耳能够正常转色。采用此方法培养得到的金耳子实体更紧实,朵型更好,平均每朵约130g。
[0032]本专利技术中,嫁接是指将金耳原种子实体带表面的组织块接种于已经长满菌丝的栽培种接种穴内这一过程。
[003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34]本专利技术菌棒封口采用扎口方式,先接种金耳原种培养料于接种穴内,再用美纹纸封口发菌,待菌丝长满菌袋,以带金耳原种子实体表面的组织块嫁接,7

8d子实体便开始生长膨大,约60d即可采收,缩短生产周期,降低了生产成本。
[0035]同时,本专利技术先接种原种培养料(培养料里面含有分解木质维和纤维素所需要的革菌),可实现发菌速度快,待发菌完成再嫁接带金耳原种子实体表面的组织块,可避免在发菌前期较小的带表面的组织块在接种穴内停留时间长,出现烂耳现象。
[0036]实际上,在嫁接金耳组织块培养出菇时,并非原种子实体所有部位的组织块均可用于嫁接,如果嫁接菇脚组织块,长出的金耳子实体小,且易开裂,品质差。此外与嫁接原种子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金耳嫁接高效出菇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如下步骤:使用金耳原种子实体带表面的组织块进行嫁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耳嫁接高效出菇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如下步骤:(1)将金耳原种子实体带表面的组织块嫁接到金耳栽培用菌袋的接种穴内;(2)用密封材料将接种穴封严,培养至金耳子实体顶到穴口上沿;(3)揭掉密封材料,继续培养至金耳子实体颜色为金黄,表面开始产生霜状担孢子,进行采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金耳嫁接高效出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金耳原种子实体带表面的组织块大小为1.0~1.5cm3;和/或,步骤(1)中,所述接种穴的深度为2~3cm,大小为1.0~1.5cm
×
1.0~1.5cm;和/或,步骤(2)中,所述培养为避光培养,温度为18~20℃,CO2浓度900~1200ppm;和/或,步骤(3)中,所述继续培养的方法为保持湿度为80~90%培养8~12d后,打开光强为1500~2000Lx的光源培养25~35d。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金耳嫁接高效出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金耳栽培用菌袋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带革菌菌丝的原种培养料接种于菌棒的接种穴内,封住穴口20~25℃发菌1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文春陈佳郑国伟浦仕彪李维蛟吴梅古今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中医药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