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发光装置和包括其的电子设备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426320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9 16:12
实施方式提供了有机发光装置和包括其的电子设备。该有机发光装置包括第一电极、面向第一电极的第二电极以及在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并且包括发射层的夹层。发射层包括第一化合物、第二化合物、第三化合物和第四化合物,第一化合物为空穴传输主体,第二化合物为电子传输主体,第三化合物为Pt复合物,并且第四化合物为含有卤基的Ir复合物。合物为含有卤基的Ir复合物。合物为含有卤基的Ir复合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有机发光装置和包括其的电子设备
[0001]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0002]本申请要求于2022年5月13日在国知识产权局提交的第10

2022

0059105号韩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和权益,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本文。


[0003]实施方式涉及有机发光装置和包括该有机发光装置的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0004]在发光装置中,有机发光装置为自发光装置,与相关领域的装置相比,其具有宽视角、高对比度、短响应时间以及在亮度、驱动电压和响应速度方面的优异特性。
[0005]作为示例,有机发光装置可具有其中第一电极布置在基板上,并且空穴传输区、发射层、电子传输区和第二电极依次形成在第一电极上的结构。从第一电极提供的空穴可通过空穴传输区朝向发射层移动,并且从第二电极提供的电子可通过电子传输区朝向发射层移动。载流子,比如空穴和电子,可在发射层中复合以产生激子。这些激子从激发态跃迁至基态,从而生成光。
[0006]荧光材料和磷光材料已用于有机发光装置,但是仅荧光材料已用于蓝色发光装置。因为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有机发光装置,包括:第一电极;面向所述第一电极的第二电极;以及在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之间并且包括发射层的夹层,其中所述发射层包含第一化合物、第二化合物、第三化合物和第四化合物,所述第一化合物为空穴传输主体,所述第二化合物为电子传输主体,所述第三化合物为铂复合物,并且所述第四化合物为包含卤基的铱复合物。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装置,其中所述第三化合物由式3A表示:式3A其中在式3A中,CY
13
和CY
14
各自独立地为苯基、萘基、蒽基、菲基、三亚苯基、芘基、1,2

苯并菲基、环戊二烯基、1,2,3,4

四氢萘基、噻吩基、呋喃基、硒吩基、吲哚基、苯并硼杂环戊二烯基、苯并磷杂环戊二烯基、茚基、苯并噻咯基、苯并锗杂环戊二烯基、苯并噻吩基、苯并硒吩基、苯并呋喃基、咔唑基、二苯并硼杂环戊二烯基、二苯并磷杂环戊二烯基、芴基、二苯并噻咯基、二苯并锗杂环戊二烯基、二苯并噻吩基、二苯并硒吩基、二苯并呋喃基、二苯并噻吩
‑5‑
氧化物基、9H


‑9‑
酮基、二苯并噻吩

5,5

二氧化物基、氮杂吲哚基、氮杂苯并硼杂环戊二烯基、氮杂苯并磷杂环戊二烯基、氮杂茚基、氮杂苯并噻咯基、氮杂苯并锗杂环戊二烯基、氮杂苯并噻吩基、氮杂苯并硒吩基、氮杂苯并呋喃基、氮杂咔唑基、氮杂二苯并硼杂环戊二烯基、氮杂二苯并磷杂环戊二烯基、氮杂芴基、氮杂二苯并噻咯基、氮杂二苯并锗杂环戊二烯基、氮杂二苯并噻吩基、氮杂二苯并硒吩基、氮杂二苯并呋喃基、氮杂二苯并噻吩
‑5‑
氧化物基、氮杂

9H


‑9‑
酮基、氮杂二苯并噻吩

5,5

二氧化物基、吡啶基、嘧啶基、吡嗪基、哒嗪基、三嗪基、喹啉基、异喹啉基、喹喔啉基、喹唑啉基、菲咯啉基、吡咯基、吡唑基、咪唑基、三唑基、噁唑基、异噁唑基、噻唑基、异噻唑基、噁二唑基、噻二唑基、苯并吡唑基、苯并咪唑基、苯并噁唑基、苯并噻唑基、苯并噁二唑基、苯并噻二唑基、5,6,7,8

四氢异喹啉基或5,6,7,8

四氢
喹啉基,X
13
和X
14
各自独立地为N或C,L
12
和L
13
各自独立地为单键、双键、*

O

*'、*

S

*'、*

C(=O)

*'、*

S(=O)

*'、*

C(Q1)(Q2)

*'、*

C(Q1)=C(Q2)

*'、*

C(Q1)=*'、*

Si(Q1)(Q2)

*'、*

B(Q1)

*'、*

N(Q1)

*'或*

P(Q1)

*',T
11
至T
14
各自独立地为化学键、*

O

*'或*

S

*',a12和a13各自独立地为选自0至3的整数,b13和b14各自独立地为选自0至10的整数,R
11a
、R
11b
、R
11c
、R
12a
、R
12b
、R
12c
、R
13
和R
14
各自独立地为:氢、氘、

F、

Cl、

Br、

I、羟基、氰基、硝基、C1‑
C
20
烷基或C1‑
C
20
烷氧基;各自被下述取代的C1‑
C
20
烷基或C1‑
C
20
烷氧基:氘、

F、

Cl、

Br、

I、氰基、苯基、联苯基或其任何组合;环戊基、环己基、环庚基、环戊烯基、环己烯基、苯基、联苯基、三联苯基、萘基、芴基、螺二芴基、螺芴

苯并芴基、苯并芴基、二苯并芴基、芘基、非那烯基、菲基、蒽基、荧蒽基、三亚苯基、吡咯基、噻吩基、呋喃基、噻咯基、咪唑基、吡唑基、噻唑基、异噻唑基、噁唑基、异噁唑基、吡啶基、吡嗪基、嘧啶基、哒嗪基、吲哚基、异吲哚基、吲唑基、嘌呤基、喹啉基、异喹啉基、苯并喹啉基、酞嗪基、萘啶基、喹喔啉基、喹唑啉基、噌啉基、菲啶基、吖啶基、菲咯啉基、吩嗪基、苯并咪唑基、苯并呋喃基、苯并噻吩基、苯并噻咯基、苯并异噻唑基、苯并噁唑基、苯并异噁唑基、三唑基、四唑基、噁二唑基、三嗪基、二苯并呋喃基、二苯并噻吩基、二苯并噻咯基、咔唑基、苯并咔唑基、二苯并咔唑基、噻二唑基、咪唑并吡啶基、咪唑并嘧啶基、噁唑并吡啶基、噻唑并吡啶基、苯并萘啶基、氮杂芴基、氮杂螺二芴基、氮杂咔唑基、氮杂二苯并呋喃基、氮杂二苯并噻吩基、氮杂二苯并噻咯基、

Si(Q5)(Q6)(Q7)、

N(Q5)(Q6)或

B(Q5)(Q6);或各自被下述取代的环戊基、环己基、环庚基、环戊烯基、环己烯基、苯基、联苯基、三联苯基、萘基、芴基、螺二芴基、螺芴

苯并芴基、苯并芴基、二苯并芴基、芘基、非那烯基、菲基、蒽基、荧蒽基、三亚苯基、吡咯基、噻吩基、呋喃基、噻咯基、咪唑基、吡唑基、噻唑基、异噻唑基、噁唑基、异噁唑基、吡啶基、吡嗪基、嘧啶基、哒嗪基、吲哚基、异吲哚基、吲唑基、嘌呤基、喹啉基、异喹啉基、苯并喹啉基、酞嗪基、萘啶基、喹喔啉基、喹唑啉基、噌啉基、菲啶基、吖啶基、菲咯啉基、吩嗪基、苯并咪唑基、苯并呋喃基、苯并噻吩基、苯并噻咯基、苯并异噻唑基、苯并噁唑基、苯并异噁唑基、三唑基、四唑基、噁二唑基、三嗪基、二苯并呋喃基、二苯并噻吩基、二苯并噻咯基、咔唑基、苯并咔唑基、二苯并咔唑基、噻二唑基、咪唑并吡啶基、咪唑并嘧啶基、噁唑并吡啶基、噻唑并吡啶基、苯并萘啶基、氮杂芴基、氮杂螺二芴基、氮杂咔唑基、氮杂二苯并呋喃基、氮杂二苯并噻吩基或氮杂二苯并噻咯基:氘、

F、

Cl、

Br、

I、羟基、氰基、硝基、脒基、肼基、腙基、C1‑
C
20
烷基、C1‑
C
20
烷氧基、环戊基、环己基、环庚基、环戊烯基、环己烯基、苯基、萘基、芴基、螺二芴基、螺芴

苯并芴基、苯并芴基、二苯并芴基、芘基、非那烯基、菲基、蒽基、荧蒽基、三亚苯基、吡咯基、噻吩基、呋喃基、噻咯基、咪唑基、吡唑基、噻唑基、异噻唑基、噁唑基、异噁唑基、吡啶基、吡嗪基、嘧啶基、哒嗪基、吲哚基、异吲哚基、吲唑基、嘌呤基、喹啉基、异喹啉基、苯并喹啉基、酞嗪基、萘啶基、喹喔啉基、喹唑啉基、噌啉基、菲啶基、吖啶基、菲咯啉基、吩嗪基、苯并咪唑基、苯并呋喃基、苯并噻吩基、苯并噻咯基、苯并异噻唑基、苯并噁唑基、苯并异噁唑基、三唑基、四唑基、噁二唑基、三嗪基、二苯并呋喃基、二
苯并噻吩基、二苯并噻咯基、咔唑基、苯并咔唑基、二苯并咔唑基、噻二唑基、咪唑并吡啶基、咪唑并嘧啶基、噁唑并吡啶基、噻唑并吡啶基、苯并萘啶基、氮杂芴基、氮杂螺二芴基、氮杂咔唑基、氮杂二苯并呋喃基、氮杂二苯并噻吩基、氮杂二苯并噻咯基、联苯基、三联苯基或其任何组合,Q1、Q2和Q5至Q7各自独立地为氢、氘、C1‑
C
10
烷基、C1‑
C
10
烷氧基、苯基、萘基、芴基、咔唑基、二苯并呋喃基、二苯并噻吩基、三亚苯基、联苯基、三联苯基或四联苯基,R
11a
、R
11b
、R
11c
、R
12a
、R
12b
、R
12c
、R
13
、R
14
、L
12
和L
13
中的相邻基团任选地彼此键合以形成未取代的或被至少一个R
a
取代的C5‑
C
60
碳环基或者未取代的或被至少一个R
a
取代的C1‑
C
60
杂环基,并且*和*'各自指示与相邻原子的键合位点,R
a
为:氘、

F、

Cl、

Br、

I、羟基、氰基或硝基;各自未被取代或被下述取代的C1‑
C
60
烷基、C2‑
C
60
烯基、C2‑
C
60
炔基或C1‑
C
60
烷氧基:氘、

F、

Cl、

Br、

I、羟基、氰基、硝基、C3‑
C
60
碳环基、C1‑
C
60
杂环基、C6‑
C
60
芳氧基、C6‑
C
60
芳硫基、C7‑
C
60
芳烷基、C2‑
C
60
杂芳烷基、

Si(Q
11
)(Q
12
)(Q
13
)、

N(Q
11
)(Q
12
)、

B(Q
11
)(Q
12
)、

C(=O)(Q
11
)、

S(=O)2(Q
11
)、

P(=O)(Q
11
)(Q
12
)或其任何组合;各自未被取代或被下述取代的C3‑
C
60
碳环基、C1‑
C
60
杂环基、C6‑
C
60
芳氧基、C6‑
C
60
芳硫基、C7‑
C
60
芳烷基或C2‑
C
60
杂芳烷基:氘、

F、

Cl、

Br、

I、羟基、氰基、硝基、C1‑
C
60
烷基、C2‑
C
60
烯基、C2‑
C
60
炔基、C1‑
C
60
烷氧基、C3‑
C
60
碳环基、C1‑
C
60
杂环基、C6‑
C
60
芳氧基、C6‑
C
60
芳硫基、C7‑
C
60
芳烷基、C2‑
C
60
杂芳烷基、

Si(Q
21
)(Q
22
)(Q
23
)、

N(Q
21
)(Q
22
)、

B(Q
21
)(Q
22
)、

C(=O)(Q
21
)、

S(=O)2(Q
21
)、

P(=O)(Q
21
)(Q
22
)或其任何组合;或

Si(Q
31
)(Q
32
)(Q
33
)、

N(Q
31
)(Q
32
)、

B(Q
31
)(Q
32
)、

C(=O)(Q
31
)、

S(=O)2(Q
31
)或

P(=O)(Q
31
)(Q
32
),并且Q1至Q3、Q
11
至Q
13
、Q
21
至Q
23
和Q
31
至Q
33
各自独立地为:氢;氘;

F;

Cl;

Br;

I;羟基;氰基;硝基;C1‑
C
60
烷基;C2‑
C
60
烯基;C2‑
C
60
炔基;C1‑
C
60
烷氧基;或者各自未被取代或被氘、

F、氰基、C1‑
C
60
烷基、C1‑
C
60
烷氧基、苯基、联苯基或其任何组合取代的C3‑
C
60
碳环基、C1‑
C
60
杂环基、C7‑
C
60
芳烷基或C2‑
C
60
杂芳烷基。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装置,其中所述第四化合物的所述卤基直接键合至Ir原子。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装置,其中所述第四化合物由式4表示:式4
其中在式4中,CY5和CY6各自独立地为C5‑
C
30
碳环基或C1‑
C
30
杂环基,每个L5独立地为单键、双键、未取代的或被至少一个R
a
取代的C6‑
C
30
亚芳基、未取代的或被至少一个R
a
取代的C1‑
C
30
亚杂芳基、*

O

*'、*

S

*'、*

C(=O)

*'、*

S(=O)

*'、*

C(Q1)(Q2)

*'、*

C(Q1)=C(Q2)

*'、*

C(Q1)=*'、*

Si(Q1)(Q2)

*'、*

B(Q1)

*'、*

N(Q1)

*'或*

P(Q1)

*',T7为化学键、*

O

*'、*

S

*'、*

B(Q3)

*'、*

N(Q3)

*'、*

P(Q3)

*'、*

C(Q3)(Q4)

*'、*

Si(Q3)(Q4)

*'、*

Ge(Q3)(Q4)

*'、*

C(=O)

*'或*

C(=S)

*',R5和R6各自独立地为氘、

F、

Cl、

Br、

I、羟基、氰基、硝基、氨基、脒基、肼基、腙基、羧酸基或其盐、磺酸基或其盐、磷酸基或其盐、未取代的或被至少一个R
a
取代的C1‑
C
60
烷基、未取代的或被至少一个R
a
取代的C2‑
C
60
烯基、未取代的或被至少一个R
a
取代的C2‑
C
60
炔基、未取代的或被至少一个R
a
取代的C1‑
C
60
烷氧基、未取代的或被至少一个R
a
取代的C3‑
C
10
环烷基、未取代的或被至少一个R
a
取代的C1‑
C
10
杂环烷基、未取代的或被至少一个R
a
取代的C3‑
C
10
环烯基、未取代的或被至少一个R
a
取代的C1‑
C
10
杂环烯基、未取代的或被至少一个R
a
取代的C6‑
C
60
芳基、未取代的或被至少一个R
a
取代的C6‑
C
60
芳氧基、未取代的或被至少一个R
a
取代的C6‑
C
60
芳硫基、未取代的或被至少一个R
a
取代的C1‑
C
60
杂芳基、未取代的或被至少一个R
a
取代的C8‑
C
60
单价非芳族稠合多环基团、未取代的或被至少一个R
a
取代的C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恩惠宣轸元李东赞田坪恩
申请(专利权)人: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