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桥梁沉降监测及修整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423688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9 16:11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桥梁工程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桥梁沉降监测及修整方法,桥梁支座的支座本体下部为底盆,底盆上分别开设监测通路及调高通路,支座本体上部能够相对下部的底盆沿高度方向上移动;位于支座本体外部的数据采集模块采集监测传感器的桥梁支座压力数据,并上传到云端服务器,云端服务器上布置有数据监控平台,上传到云端服务器的桥梁支座压力数据显示在数据监控平台上,进而实时监测桥墩的受力情况,当桥墩存在下沉情况时,通过调高通路注射调高介质,对支座本体的上部进行调高,完成沉降后的修整。本发明专利技术不仅可以实时监测、实时反馈桥梁运营情况,还可以在不顶梁、不断交的情况下实现无级调高。况下实现无级调高。况下实现无级调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桥梁沉降监测及修整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桥梁工程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桥梁沉降监测及修整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家对于交通建设的力度也越来越大,桥梁工程建设也越来越多,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也与之密切关联。虽然近几年,建筑行业发展迅速,但在桥梁建设方面仍存在不足;尤其是桥梁沉降不均匀的问题很突出,不仅会造成车辆行驶过程中出现跳车的现象,还会引发其他交通问题,严重影响交通安全。因此,为了有效改善现状,要在桥梁建设进行沉降段路基路面设计时,做好相应的应对措施,提升桥梁沉降段路基路面施工的质量,保证桥梁建设的质量和使用过程中的正常运行。当桥梁桩基沉降以及施工误差等情况时,就要对桥梁进行测力预警,以及桥梁高度调整。对桥梁建立永久性监测是桥梁养护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从而为判定桥梁的健康状况提供有力的证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满足桥梁桩基沉降监测及桥梁高度调整的需求,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桥梁沉降监测及修整方法。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0005]本专利技术桥梁支座的支座本体下部为底盆,所述底盆上分别开设监测通路及调高通路,所述支座本体上部能够相对下部的底盆沿高度方向上移动,通过所述监测通路注入监测介质,在所述底盆与支座本体的上部之间形成油膜,所述监测通路的一端开设至油膜下方、另一端在注入监测介质后安装监测传感器,所述调高通路的一端开设至底盆与支座本体的上部之间,且位于所述油膜的外侧,所述调高通路的另一端与调高介质源连通;位于所述支座本体外部的数据采集模块采集监测传感器的桥梁支座压力数据,并上传到数据监控平台进行显示,进而实时监测桥墩的受力情况,当桥墩存在下沉情况时,通过所述调高通路注射调高介质,对所述支座本体的上部进行调高,完成沉降后的修整。
[0006]具体步骤为:
[0007]步骤一,桥梁在新建或者旧桥改造过程中,在梁体和桥墩之间安装桥梁支座,所述桥梁支座通过内部的监测传感器、外部的数据采集传输模块以及数据监控平台实时监测桥墩的受力情况,在所述桥梁支座安装过程中,实时监测所述桥梁支座的受力情况;
[0008]步骤二,桥梁在正常运营过程中,所述桥梁支座通过内部的监测传感器、外部的数据采集传输模块以及数据监控平台实时监测桥墩的受力情况,当出现力值衰减率或者增大率大于运营初期力值时,所述桥梁支座的数据监控平台报警显示;
[0009]步骤三,通过测量桥墩的标高,判断所述桥梁支座处桥墩以及同一片梁下其它桥墩是否存在下沉的情况;
[0010]步骤四,如果力值的变化是桥墩下沉引起的,则对力值衰减的桥梁支座进行调高,
调高至同一片梁下,多台桥梁支座的力值偏差在设定范围内,完成沉降后的修整。
[0011]所述步骤一中,当同一片梁下多台桥梁支座的力值偏差在3%范围内,即满足要求;否则,通过所述调高通路填充调高介质进行桥梁支座高度调整,调整至力值的偏差小于3%,所述数据监控平台记录初始力值。
[0012]所述步骤二中,当出现力值衰减率或者增大率大于运营初期力值30%时,数据监控平台报警显示。
[0013]所述步骤四中,多台所述桥梁支座的力值偏差在3%的范围内,完成沉降后的修整。
[0014]所述调高介质为单组分热塑性材料或AB组分的高分子预聚体材料。
[0015]所述数据采集传输模块以电信号的形式采集监测传感器的压力数据,并得到每天中采集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将电信号数据上传到数据监控平台;所述数据监控平台通过线性比例关系运算将电信号数据转换为桥梁支座压力数据,并显示在所述数据监控平台上。
[0016]本专利技术的优点与积极效果为:
[0017]本专利技术不仅可以实时监测、实时反馈桥梁运营情况,还可以在不顶梁、不断交的情况下实现无级调高。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专利技术桥梁支座的结构剖视图;
[0019]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图;
[0020]其中:1为支座本体,2为底盆,3为监测通路,4为调高通路,5为油膜。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述。
[0022]如图1、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的桥梁支座包括支座本体1、数据采集传输模块、云端服务器以及数据监控平台,支座本体1下部为底盆2,底盆2的底端分别开设有连通底盆2内部的监测通路3及调高通路4,本实施例的监测通路3及调高通路4均为多个,沿圆周方向均匀布置,且监测通路3与调高通路4间隔布置,调高通路4的数量取决于桥梁支座使用过程中需要调高的次数。支座本体1上部能够相对下部的底盆2沿高度方向上移动,通过监测通路3注入监测介质,在底盆2与支座本体1的上部之间形成油膜5,各监测通路3的一端均开设至油膜5下方、另一端在注入监测介质后安装监测传感器(例如压力变送器);通过监测通路3注入监测介质,在底盆2与支座本体1之间形成油膜5。当桥墩发生沉降时,油膜5通过监测通路3将压力传递至监测传感器,监测传感器采集压力数据,可实时监测桥梁沉降。各调高通路4的一端均开设至底盆2与支座本体1的上部之间,且位于油膜5的外侧,调高通路4的另一端与调高介质源连通。本实施例的监测介质为硅油。
[0023]本专利技术的高介质为单组分热塑性材料或AB组分的高分子预聚体材料。单组分热塑性材料,如上海源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低密度聚乙烯树脂(HP—LDPE),密度为0.918克/立方厘米,熔点为105~115℃,常温为固态,加热后为液态。AB组分的高分子预聚体材料,例如上海鹤城高分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HC—5261AB,在填充前A组分和B组分分别为
液体,配比时重量比为1:1,搅拌时间不小于2分钟(本实施例为3分钟),倒入高压填充设备,其填充压力不小于45MPa(本实施例为50MPa),填充后AB组分常温下自然固化为固体,固化时间0.5h~24h(本实施例为24h)。不论调高介质为单组分还是双组分,固化后硬度IRHD小于60,承压强度大于45MPa。本实施例的调高介质为AB组分的高分子预聚体材料,固化后硬度1RHD50,承压强度为60MPa。
[0024]位于支座本体1外部的数据采集传输模块以电信号的形式采集监测传感器的压力数据,并通过比较计算出每天中采集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最后通过4G通讯或WiFi等无线通讯将数据上传到云端服务器。数据监控平台布置在云端服务器上,通过线性比例关系运算将电信号数据转换为桥梁支座压力数据,并显示在数据监控平台上,进而实时监测桥墩的受力情况,当桥墩存在下沉情况时,通过调高通路注射调高介质,对支座本体1的上部进行调高,完成沉降后的修整。
[0025]桥梁沉降监测及修整方法的具体步骤为:
[0026]步骤一,桥梁在新建或者旧桥改造过程中,在梁体和桥墩之间安装桥梁支座,桥梁支座通过支座本体1内部的监测传感器、支座本体1外部的数据采集传输模块以及数据监控平台实时监测桥墩的受力情况,在桥梁支座安装过程中,实时监测桥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桥梁沉降监测及修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桥梁支座的支座本体(1)下部为底盆(2),所述底盆(2)上分别开设监测通路(3)及调高通路(4),所述支座本体(1)上部能够相对下部的底盆(2)沿高度方向上移动,通过所述监测通路(3)注入监测介质,在所述底盆(2)与支座本体(1)的上部之间形成油膜(5),所述监测通路(3)的一端开设至油膜(5)下方、另一端在注入监测介质后安装监测传感器,所述调高通路(4)的一端开设至底盆(2)与支座本体(1)的上部之间,且位于所述油膜(5)的外侧,所述调高通路(4)的另一端与调高介质源连通;位于所述支座本体(1)外部的数据采集模块采集监测传感器的桥梁支座压力数据,并上传到数据监控平台进行显示,进而实时监测桥墩的受力情况,当桥墩存在下沉情况时,通过所述调高通路注射调高介质,对所述支座本体(1)的上部进行调高,完成沉降后的修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桥梁沉降监测及修整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为步骤一,桥梁在新建或者旧桥改造过程中,在梁体和桥墩之间安装桥梁支座,所述桥梁支座通过内部的监测传感器、外部的数据采集传输模块以及数据监控平台实时监测桥墩的受力情况,在所述桥梁支座安装过程中,实时监测所述桥梁支座的受力情况;步骤二,桥梁在正常运营过程中,所述桥梁支座通过内部的监测传感器、外部的数据采集传输模块以及数据监控平台实时监测桥墩的受力情况,当出现力值衰减率或者增大率大于运营初期力值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双双李文松郭旭张汉信杨尊长宋萌萌常广忠张学文张泽政刘红红张群发
申请(专利权)人:衡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