壳体以及电力变换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421120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9 16:09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壳体是具有电容器以及功率模块的电力变换装置的壳体,其中,所述壳体具备:制冷剂流路形成部,其形成供制冷剂流动的流路;电容器收容部,其与所述制冷剂流路形成部的一部分一体形成而形成收容电容器的电容器收容空间;以及罩部,其与所述制冷剂流路形成部的剩余部以及所述电容器收容部一起构成至少收容功率模块的功率模块收容空间,所述制冷剂流路形成部具有冷却所述电容器收容部的电容器冷却部以及冷却所述功率模块的功率模块冷却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壳体以及电力变换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壳体以及电力变换装置。
[0002]本申请对在2021年4月6日申请的日本特愿2021

64920号主张优先权,并将其内容援引于此。

技术介绍

[0003]在逆变器等电力变换装置中,存在为了使功率模块容易冷却而使用冷却水等制冷剂进行冷却的情况。并且,在这样的电力变换装置中,在功率模块以外,也存在电容器温度上升的情况,对于电容器有时也需要进行冷却。
[0004]在专利文献1公开了在设置于电力变换装置的壳体内的电容器的周围设置冷却水路而冷却电容器的结构。
[0005]现有技术文献
[0006]专利文献
[0007]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

156798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8]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
[0009]然而,如专利文献1的电力变换装置那样,在电容器的周围设置有冷却水路的情况下,需要设置电容器专用的冷却水路的空间,存在电力变换装置的壳体大型化这样的课题。
[0010]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提供能够有效地冷却电容器并且抑制大型化的壳体以及电力变换装置。
[0011]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0012]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案的壳体是具有电容器以及功率模块的电力变换装置的壳体,其中,所述壳体具备:制冷剂流路形成部,其形成供制冷剂流动的流路;电容器收容部,其与所述制冷剂流路形成部的一部分一体形成而形成收容电容器的电容器收容空间;以及罩部,其与所述制冷剂流路形成部的剩余部以及所述电容器收容部一起构成至少收容功率模块的功率模块收容空间,所述制冷剂流路形成部具有冷却所述电容器收容部的电容器冷却部以及冷却所述功率模块的功率模块冷却部。
[0013]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案的电力变换装置具备:上述壳体;电容器,其收容于所述电容器收容空间;以及功率模块,其收容于所述功率模块收容空间。
[0014]专利技术效果
[001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壳体以及电力变换装置,能够有效地冷却电容器并且抑制大型化。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力变换装置的立体图。
[0017]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力变换装置的立体图,且示出将罩拆下后的状
态。
[0018]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力变换装置的立体图,且示出将图2的控制基板以及电流传感器拆下后的状态。
[0019]图4是从下方观察图1的电力变换装置而得到的图。
[0020]图5是示出将图4的盖取下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0021]图6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容器收容部的部分截面的立体图。
[0022]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制冷剂流路形成部的局部剖视图。
[0023]图8是图7中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第一实施方式][0025]接着,基于附图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壳体以及电力变换装置。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力变换装置的立体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力变换装置的立体图,且示出将罩拆下后的状态。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力变换装置的立体图,且示出将图2的控制基板以及电流传感器拆下后的状态。图4是从下方观察图1的电力变换装置而得到的图。
[0026]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力变换装置100是被用作将直流电力变换为交流电力的逆变器、将交流电力变换为直流电力的转换器等的电力变换装置100。该电力变换装置100例如能够被用作对作为电力机动车的驱动源的三相的无刷马达进行控制的电力变换装置等。
[0027]如图1、图2所示那样,本实施方式的电力变换装置100分别具备壳体11、电容器12、功率模块13、控制基板14、母线15以及电流传感器16。
[0028]壳体11是用于将电容器12、功率模块13、控制基板14以及电流传感器16分别收容的壳体11。壳体11例如能够由热传导率高的金属、合成树脂等形成。壳体11具备制冷剂流路形成部21、电容器收容部22以及罩部23。
[0029]制冷剂流路形成部21形成供制冷剂流动的流路R(后述)。如图1、图3所示那样,本实施方式的制冷剂流路形成部21具有俯视下的轮廓呈长方形的第一壁部25以及第二壁部26。制冷剂流路形成部21还具有将第一壁部25以及第二壁部26连接的四个侧壁27a~27d。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制冷剂流路形成部21的第一壁部25以及第二壁部26的长边延伸的方向称为长边方向Da,将上述长方形的短边延伸的方向称为宽度方向Dw。另外,将与第一壁部25以及第二壁部26垂直的方向称为厚度方向Dt,将在厚度方向上从第一壁部25分离的一侧称为厚度方向第一侧Dtu,将在厚度方向上从第二壁部26分离的一侧称为厚度方向第二侧Dtd。
[0030]图5是示出将图4的盖取下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0031]如图4、图5所示那样,本实施方式的制冷剂流路形成部21具备制冷剂流路形成部主体28以及盖部29。制冷剂流路形成部主体28具备在第二壁部26侧开口的流路凹部30。盖部29具备形成为平板状的盖部主体31以及安装于该盖部主体31的制冷剂入口32及制冷剂出口33。盖部主体31封堵流路凹部30。本实施方式的盖部主体31在将制冷剂流路形成部主体28的流路凹部30封堵的状态下形成制冷剂流路形成部21的第二壁部26。
[0032]制冷剂入口32以及制冷剂出口33分别从盖部主体31向厚度方向第二侧延伸。上述
制冷剂入口32以及制冷剂出口33将制冷剂流路形成部21的内部与外部连通。制冷剂入口32是用于向形成于制冷剂流路形成部21的内部的流路R供给制冷剂的入口,制冷剂出口33是用于将在形成于制冷剂流路形成部21的内部的流路R中流动结束的制冷剂向制冷剂流路形成部21的外部排出的出口。本实施方式的制冷剂入口32以及制冷剂出口33分别配置于盖部主体31中的俯视长方形的对角位置。即,当使制冷剂从制冷剂入口32流入时,在制冷剂流路形成部21内的流路R中流动后,从制冷剂出口33向制冷剂流路形成部21的外部排出。
[0033]如图3所示那样,电容器收容部22形成收容电容器12的电容器收容空间35。电容器收容部22与制冷剂流路形成部21的一部分一体形成。具体而言,电容器收容部22与制冷剂流路形成部21的第一壁部25一起形成收容电容器12的电容器收容空间35。本实施方式的电容器收容部22具备:两个宽度方向侧壁36b、36d,它们与制冷剂流路形成部21的位于宽度方向Dw的两侧的侧壁27b(参照图4)以及侧壁27d平行地朝向厚度方向第一侧Dtu延伸;一个长边方向侧壁36c,其与制冷剂流路形成部21的位于长边方向Da的第一侧Da1的侧壁27c平行地朝向厚度方向第一侧Dtu延伸;以及顶壁37,其将这些宽度方向侧壁36b、36d的厚度方向第一侧Dtu的缘部与长边方向侧壁36c的厚度方向第一侧Dm的缘部连接并沿长边方向Da以及宽度方向Dw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壳体,其是具有电容器以及功率模块的电力变换装置的壳体,其中,所述壳体具备:制冷剂流路形成部,其形成供制冷剂流动的流路;电容器收容部,其与所述制冷剂流路形成部的一部分一体形成而形成收容电容器的电容器收容空间;以及罩部,其与所述制冷剂流路形成部的剩余部以及所述电容器收容部一起构成至少收容功率模块的功率模块收容空间,所述制冷剂流路形成部具有冷却所述电容器收容部的电容器冷却部以及冷却所述功率模块的功率模块冷却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其中,所述电容器冷却部具备:第一流路形成部,其形成沿着所述制冷剂流路形成部的第一壁部的第一流路;以及第二流路形成部,其与所述第一流路形成部连通并形成沿着所述电容器收容部的侧壁的第二流路。3.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小野公洋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