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比色荧光双模探针在神经毒剂模拟物氯磷酸二乙酯的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421121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9 16:0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比色荧光双模探针在神经毒剂模拟物氯磷酸二乙酯的应用,该探针分子的化学名称为(2Z,2'Z)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比色荧光双模探针在神经毒剂模拟物氯磷酸二乙酯的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比色荧光双模探针在神经毒剂模拟物氯磷酸二乙酯的应用,属于分析检测领域,通过吸收和荧光光谱变化及比色和荧光颜色变化实现对神经毒剂模拟物氯磷酸二乙酯的可视化检测及应用。

技术介绍

[0002]神经性毒剂是指破坏神经系统正常传导功能的有毒性化学物质,经呼吸道、皮肤等多种途径进入人体,抑制胆碱酯酶的活性,破坏对神经冲动的传导,可在几分钟内致人死亡,严重危害公共和国家安全。最具代表性的神经性毒剂是塔崩、沙林、梭曼和维埃克斯,可装填于多种弹药和导弹中使用,在《化学武器公约2005》第一清单中被列为化学武器。因此,对于神经性毒剂的高灵敏检测对于维护公众健康和国家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由于沙林类神经毒剂具有剧毒,危害巨大,因此通常使用DCP这类化学结构和神经毒剂类似,但毒性较低的模拟物来测试材料性能。
[0003]目前,已经开发了多种针对神经毒剂的检测方法包括质谱法、离子迁移色谱、生物酶传感器等,但由于其耗时、繁琐,灵敏度较低且设备的可移动性差等缺点,并不适合现场检测。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比色荧光双模探针在神经毒剂模拟物氯磷酸二乙酯的应用,其特征在于,该探针分子的化学名称为(2Z,2'Z)

3,3'

([1,1':4',1''

三联苯]

2',5'

取代基)双(2

(吡啶
‑4‑
基)丙烯腈),将探针分子制备成溶液或传感芯片用于检测神经毒剂模拟物氯磷酸二乙酯,具体操作按下列步骤进行:比色荧光双模探针分子制备:a、将比色荧光双模探针分散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窦新存肖芳芳祖佰祎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