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寡糖类抗生素everninomicin高产菌株的构建及活性的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生物制药领域,具体涉及抗生素everninomicin D(1)、everninomicin E(2)、everninomicin F(3)、everninomicin G(4)和everninomicin M(5)高产菌株的构建及其制备方法和活性应用。
技术介绍
[0002]由小单孢菌产生的everninomicin(EVN)类化合物具有强大的抗菌活性且靶向细菌的核糖体。EVN类化合物具有高度修饰的八糖支架及独特的核糖体结合位点,该位点与目前用于人类治疗的任何其他抗生素不同,从而使其成为一种缺乏交叉耐药性的潜力先导药物。然而,小单孢菌天然菌株中EVNs的产量极低,阻碍了此类化合物的有效制备和详细的构效关系分析。为了克服EVNs产量过低这一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寡糖类抗生素everninomicin高产菌株的构建及活性的应用。
[0004]本专利技术的第一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寡糖类抗生素everninomicin类化合物EVNs,其结构如式(I)中的任一所示:其中化合物1为EVN D,化合物2为EVN E,化合物3为EVN F,化合物4为EVN G,化合物5为EVN M。2.寡糖类抗生素everninomicin高产菌株,其特征在于,是将evm基因簇中的evmS9至evmM2基因簇片段的cosmid质粒pCSG3310转入到小单孢菌Micromonospora sp.SCSIO07395中,得到重组小单孢菌SCSIO 07395
‑
plus;或将evmS9至evmM2基因簇片段的cosmid质粒pCSG3310中的evmGT3基因缺失获得质粒pCSG3313,将质粒pCSG3313重复转入一次以上到小单孢菌Micromonospora sp.SCSIO 07395中,获得重组小单孢菌ΔevmGT3,所述evm基因簇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寡糖类抗生素everninomicin高产菌株,其特征在于,是将evmS9至evmM2基因簇片段的cosmid质粒pCSG3310中的evmGT3基因缺失获得质粒pCSG3313,将质粒pCSG3313转入到小单孢菌Micromonospora sp.SCSIO 07395中,获得重组小单孢菌ΔevmGT3,再将质粒pCSG3313再次转入重组小单孢菌ΔevmGT3中获得ΔevmGT3
‑
plus。4.寡糖类抗生素everninomicin高产菌株SCSIO 07395
‑
plus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将包含evmS9至evmM2基因簇片段cosmid质粒pCSG3310的质粒通过大肠杆菌S17
‑
1接合转移导入到野生型菌株SCSIO 07395中,得到菌株SCSIO 07395
‑
plus。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cosmid质粒pCSG3310转化导入大肠杆菌S17
‑
1中,与野生型菌株SCSIO 07395进行菌丝体接合转移,20h后使用萘啶酮酸和卡那霉素覆盖;6
‑
9d后观察接合子,并利用抗性验证获得基因簇部分倍增的重组菌株后,在卡那霉素平板上扩培;所述cosmid质粒pCSG3310的制备:利用MaxPlax
TM
噬菌体包装试剂盒,构建SuperCos1为载体的cosmid文库,通过07395_screen_1_F/R和07395_screen_2_F/R两对筛库引物,获得包含evmS9至evmM2片段的cosmid质粒pCSG3310;将pCSG3310转化导入大肠杆菌S17
‑
1中,与SCSIO 07395进行菌丝体接合转移,20h后使用萘啶酮酸和卡那霉素覆盖;6
‑
9d后观察接合子,并利用抗性筛选获得预期的基因簇部分倍增重组菌株,随后在卡那霉素平板上扩培菌种。6.寡糖类抗生素everninomicin高产菌株ΔevmGT3
‑
plus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将evmS9至evmM2基因簇片段的cosmid质粒pCSG3310中的evmGT3基因缺失获得质粒pCSG3313,将质粒pCSG3313通过大肠杆菌S17
‑
1接合转移导入到小单孢菌Micromonospora sp.SCSIO 07395中,获得重组小单孢菌ΔevmGT3,再将质粒pCSG3313通过
大肠杆菌S17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长生,朱梦奕,王利娟,张海波,张丽萍,朱义广,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