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能导线换向用夹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419375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9 16:0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全能导线换向用夹持装置,包括外壳(1),外壳(1)一侧设有壳盖(2),外壳(1)内设有位移槽(3),位移槽(3)内设有压块(4),压块(4)贴合壳盖(2)内侧;所述外壳(1)上端设有螺母(5),所述压块(4)上端活动连接有压杆(6),且压杆(6)与螺母(5)相配合;所述位移槽(3)内设有与压块(4)下部相配合贴设的从动块(7)。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操作便利,方便对双侧导线地稳定夹持,为导线换向夹持提供便利。为导线换向夹持提供便利。为导线换向夹持提供便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全能导线换向用夹持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导线夹持装置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全能导线换向用夹持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配电领域,线夹是较为常用的部件,能够对电线进行有效夹持定位,使得导线能够整体布置,避免缠绕,现有一种导线连接用线夹,包括至少一个相互连接的导电的导线夹和一包裹导线夹的绝缘外壳,每个导线夹的夹头包括两个能够相互配合而夹线的夹头组件,所述绝缘外壳包括外壳本体,外壳本体上设有与导线夹的过线部位对应的导线过线口、至少一个供导线连接用线夹从导线的径向设置到导线上的侧向过线缺口以及能够覆盖侧向过线缺口且能够开合的盖板,侧向过线缺口与导线过线口连通,盖板上设有带第一弧面结构的第一过线挡板,外壳本体之与盖板对应处设有带第二弧面结构的第二过线挡板,闭合盖板,第一过线挡板与第二过线挡板配合遮挡导线过线口,同时第一弧面结构和第二弧面结构对合形成侧面封闭的过线圆孔,打开盖板,导线能够从侧向过线缺口设置到导线夹上。在布线过程中会一定角度的转角处,导线需要折弯一定角度,一般会在转角处设置换向机构,在换向机构的两侧设置导线夹持件。在配合换向机构时,使用该种线夹时,其存在如下问题:1、需要将两侧的挡板打开,再将导线放入,关上两侧挡板,再绕过换向机构,再对导线另一端固定,在结构上较为复杂,导线的夹持安装也较为繁琐,十分不便;2、在针对不同直径的导线时,需要单独操作调节结构才能够使得夹持部适应不同直径的导线,操作复杂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全能导线换向用夹持装置。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操作便利,方便对双侧导线地稳定夹持,为导线换向夹持提供便利。
[0004]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全能导线换向用夹持装置,包括板架,所述板架上设有立板,立板与板架之间的纵向对称设有位移机构,位移机构的移动端上设有线轮,所述的板架上设有双轴电机,双轴的电机两侧伸出端设有转动杆,转动杆的端部设有与线轮配合的压轮;所述板架两端设有线夹,线夹包括外壳,外壳一侧设有壳盖,外壳内设有位移槽,位移槽内设有压块,压块贴合壳盖内侧;所述压块上端活动连接有压杆,压杆经螺纹与外壳相连接,且压杆上端配合套设有螺母;所述位移槽内设有与压块下部相配合贴设的从动块,从动块一侧设有固定卡块;所述外壳一侧设有活动口,所述的活动口处设有侧条,侧条与从动块一侧形成限位槽;所述的外壳的卡线口处设有用于配合固定卡块的活动卡块,活动卡块的一端嵌设在限位槽内;
[0005]实现全能导线换向用夹持装置的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0006]S1:将导线绕过线轮,启动双轴电机带动两侧的转动杆和压轮将导线压紧,转动压杆将压杆上升,压块上移,拉动固定卡块将从动块上移,将两侧导线放入活动卡块的两侧,转动压杆进而使得压块向下移动,带动从动块下移,固定卡块随之下移,固定卡块紧贴住一
侧的导线;
[0007]S2:由于活动卡块为可灵活滑动状态,在固定卡块下移过程中紧贴导线,导线又带动活动卡块下移,下侧的导线与活动卡块的另一侧紧贴,最终实现对两侧导线稳定夹紧,同理导线另一端也同样夹持。
[0008]上述的全能导线换向用夹持装置中,所述位移机构包括设置在板架上的位移气缸,立板和板架上设有滑块组件,两侧滑块组件的移动端上设有与位移气缸伸出端相连接的连接块,所述的线轮设置在连接块上。
[0009]前述的全能导线换向用夹持装置中,所述固定卡块以及活动卡块的两侧均为弧面结构。
[0010]前述的全能导线换向用夹持装置中,所述压块底部设有第一斜面,从动块的上侧设有第二斜面,第一斜面与第二斜面相紧贴。
[0011]前述的全能导线换向用夹持装置中,所述压块内设有内置腔,所述的压杆一端穿入压块内且压杆端部设有嵌设在内置腔的圆盘。
[0012]前述的全能导线换向用夹持装置中,所述外壳的卡线口处设有用于限制固定卡块的限位凹口。
[0013]前述的全能导线换向用夹持装置中,所述的活动卡块中含有可拆装的金属夹层。
[0014]前述的全能导线换向用夹持装置中,所述的板架背侧设有承托气缸,承托气缸伸出端设有承托杆,承托杆对应在上侧线轮的下方;所述板架上且位于下侧线轮的下方设有架杆。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的优点:
[0016]1、本专利技术中,将导线绕过线轮,启动双轴电机带动两侧的转动杆和压轮将导线压紧,之后转动压杆将压杆上升,压块上移,拉动固定卡块将从动块上移,将两侧导线放入活动卡块的两侧,转动压杆进而使得压块向下移动,带动从动块下移,固定卡块随之下移,固定卡块紧贴住一侧的导线,由于活动卡块为可灵活滑动状态,在固定卡块下移过程中紧贴导线,导线又带动活动卡块下移,下侧的导线与活动卡块的另一侧紧贴,最终实现对两侧导线稳定夹紧,整个安装过程无需使用任何工具,安装简单直接,提升工作效率,其次在夹持两侧导线时无需单独调节一侧的夹持部,只需通过单次调节就能实现对两侧导线的夹持,为导线在换向布线过程中提供较大的便利。
[0017]2、所述的活动卡块中含有金属夹层,在接触导线的裸露部分时提供有效的导电性,节省了修复步骤,保证了导线良好的导电性,降低短路风险。
[0018]3、通过压杆与螺母的配合,实现压块稳定的移动,压块能够稳定压住从动块,增强夹紧稳定性。
[0019]4、所述压块底部设有第一斜面,从动块的上侧设有第二斜面,第一斜面与第二斜面相紧贴,且压块侧部与位移槽的槽内壁相紧贴,所述夹持情况下,位移槽内的压块由于斜面的存在从而对位移槽内壁产生摩擦力,从而实现自锁。当长时间使用导致螺母松动后,这将依旧保证夹具的安全性。
[0020]5、相较于传统的夹具,本夹具结构更加紧密,关键的金属导电夹层和弧形卡块可拆除更换从而实现不同场景下的客制化需求,通过更合理的结构和模块化的功能从而减少成本。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承托气缸的示意图;
[0023]图3为线夹的示意图;
[0024]图4为外壳内部件的示意图;
[0025]图5为圆盘的示意图。
[0026]附图中的标记说明:1、外壳;2、壳盖;3、位移槽;4、压块;5、螺母;6、压杆;7、从动块;8、固定卡块;9、活动口;10、侧条;11、限位槽;12、活动卡块;13、第一斜面;14、第二斜面;15、内置腔;16、圆盘;19、限位凹口;20、板架;21、立板;22、位移机构;23、线轮;24、双轴电机;25、转动杆;26、压轮;27、线夹;221、位移气缸;222、滑块组件;223、连接块;201、承托气缸;202、承托杆;203、架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限制的依据。
[0028]实施例:一种全能导线换向用夹持装置,包括板架20,如附图1和2所示,所述板架20上设有立板21,立板21与板架20之间的纵向对称设有位移机构22,位移机构22的移动端上设有线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能导线换向用夹持装置,包括板架(20),其特征在于:所述板架(20)上设有立板(21),立板(21)与板架(20)之间的纵向对称设有位移机构(22),位移机构(22)的移动端上设有线轮(23),所述的板架(20)上设有双轴电机(24),双轴电机(24)两侧伸出端设有转动杆(25),转动杆(25)的端部设有与线轮(23)配合的压轮(26);所述板架(20)两端设有线夹(27),线夹(27)包括外壳(1),外壳(1)一侧设有壳盖(2),外壳(1)内设有位移槽(3),位移槽(3)内设有压块(4),压块(4)贴合壳盖(2)内侧;所述压块(4)上端活动连接有压杆(6),压杆(4)经螺纹与外壳(1)相连接,且压杆(6)上端配合套设有螺母(5);所述位移槽(3)内设有与压块(4)下部相配合贴设的从动块(7),从动块(7)一侧设有固定卡块(8);所述外壳(1)一侧设有活动口(9),所述的活动口(9)处设有侧条(10),侧条(10)与从动块(7)一侧形成限位槽(11);所述的外壳(1)的卡线口处设有用于配合固定卡块(8)的活动卡块(12),活动卡块(12)的一端嵌设在限位槽(11)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能导线换向用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移机构(22)包括设置在板架(20)上的位移气缸(221),立板(21)和板架(20)上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中杰万安平俞天曜闫晨博刘璨贤王文晖
申请(专利权)人:浙大城市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