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碳耗湖泊治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9417119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9 16: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低碳耗湖泊治理系统,包括栽种沉水植物的移植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移植板将沉水植物栽种于湖泊底泥中,所述湖泊为藻类湖泊,所述治理系统还包括电极,所述电极电连接传感器,移植板包括设置的栽种件,栽种件均匀固定连接有多个拼接杆,多个拼接杆下端聚拢并拼成锥形状的载物腔,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移植板将黑藻苞芽埋入载物腔内的泥土中,然后利用第二支板贴合安装在第一支板的上侧面,橡胶片将栽种件的上端口部盖住,避免了黑藻苞芽容易脱离底泥向上漂浮,提高了黑藻植物栽种的存活率,并且配合电极的作用,形成燃料电池体系给黑藻提供稳定的营养源,从而以低碳耗的形式实现可持续的湖泊治理修复。现可持续的湖泊治理修复。现可持续的湖泊治理修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低碳耗湖泊治理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湖泊治理
,具体为一种低碳耗湖泊治理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功能良好的淡水生态系统对于环境建设和构建具有重要意义,其中有一类因藻类繁殖,例如蓝藻等导致湖泊的环境调节功能废弃或者改变,这种主要由于湖泊水中含高浓度养分、缺乏供应链、环境污染等等因素所导致。长期进行不仅水体污染加重,底泥也会沉积污染物。即使当外部污染源进行控制后,底泥将作为水体的污染物内源,会向水体释放污染物,对水体水质直接产生影响。
[0003]现有几种湖泊治理的方法,一般分为化学法、物理疏浚法以及生物法,其中化学法会滞留残留物,具有潜在的毒性效应;
[0004]物理疏浚法不可避免的产生沉积物颗粒悬浮像水体释放污染物,造成二次污染,同时耗能较大;
[0005]而生物法则可以通过引入植物进行处理,不仅耗能少,同时植物生长过程中能够实现富集二氧化碳、固氮并释放氧气形成低碳耗的治理方式。
[0006]通过引入沉水植物能够有效改变湖泊环境,并将其从藻类湖泊逐步向草类湖泊转变。实际应用中发现简单的种植沉水植物在前期会起到一定的改善,但随着藻类沉积物的深度降解,会抑制沉水植物的生长发育,从而降低其改善效果。
[0007]黑藻是常见的沉水植物,其具有多年生的特点,栽植后能够长期使用,有种子、苞芽、成株等不同阶段的栽植方式,但实际实施中种子的出芽率不易控制,而成株的阶段由于根部发育较慢,对于根系扎植不利,而苞芽状态下发育较快有利于黑藻的根系生长能够保证成活率。但是,人工水下种植黑藻苞芽不不便,增加了在种植过程中的难度,并且由于上层的底泥较为稀松或者底泥较薄的区域,黑藻苞芽容易脱离向上漂浮,降低存活率,所以为了能够提高治理的效果,其中之一的方式就是提高黑藻的种植成活率。
[0008]为此,我们提出一种低碳耗湖泊治理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0009]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低碳耗湖泊治理系统,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10]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低碳耗湖泊治理系统,包括栽种沉水植物的移植板,所述移植板将沉水植物栽种于湖泊底泥中,所述湖泊为藻类湖泊,所述治理系统还包括电极,所述电极电连接传感器;所述移植板包括第一支板与第二支板,第一支板与第二支板固定贴合在一起,所述第一支板上均匀设置有多个第一孔槽,所述第二支板上均匀设置有多个第二孔槽,所述第一孔槽的数量与第二孔槽的数量一一对应,每个第一孔槽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用于栽种藻类苞芽的栽种件,所述栽种件包括第一环套,所述第一环套固定套接在第一孔槽的内部,所述第一环套的下端均匀固定连接有多个拼接杆,多
个拼接杆下端聚拢并拼成锥形状的载物腔,载物腔内置入土壤以及沉水植物的苞芽,在栽种藻类苞芽时,将载物腔的内部装满泥土,然后将

粒藻类苞芽埋入泥土中,从而实现藻类苞芽的栽种,所述第二孔槽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二环套,所述第二环套的内部呈圆周阵列的形式均匀连接有多个用于将栽种件上端盖住的橡胶片。
[0011]优选的,相邻两个拼接杆之间存在供植物根系向外生长的间隙,且所述载物腔的内部铺设有垫片。
[0012]优选的,所述拼接杆的侧壁设置呈齿牙状结构,能够稳定的使根系在载物腔的内部进行生长,避免根系窜动,有利于藻类植物的生长。
[0013]优选的,所述第二环套的内侧壁上且位于橡胶片的下方设置有多个挡杆,且每个挡杆的侧壁上均匀分布有多个钩刺,钩刺的设置能够使挡杆更加稳定的将藻类茎叶钩住,保证了藻类植物生长的稳定性。
[0014]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板的中部设有套筒,所述套筒的内部活动插接有立杆,所述电极包括阴极板和阳极板,所述立杆的上下两端侧壁上设有阴极板与阳极板。
[0015]优选的,所述立杆的内部设有电阻,所述电阻均通过导线与阴极板、阳极板连接,所述阴极板、阳极板上向外部引出有一组与电阻并联的线路,在藻类植物生长过程中,产生的电能可通过导线传输至外部用电设备上,并给外部的用电设备提供电能。
[0016]优选的,所述第二支板的侧壁上开有多个通孔,多个通孔的内部均设置有螺栓,当第二支板贴合在第一支板上后,所述螺栓的螺纹端从通孔转出并啮合连接在第一支板的侧壁上,通过螺栓与通孔的配合下,实现将第二支板贴合固定在第一支板上。
[0017]优选的,所述第二支板的下侧面固定连接有多个夹板,且所述第一支板的侧壁上开有多个卡槽,所述夹板活动扣接在卡槽的内部。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引入燃料电池的形式,在种植沉水植物的同时,在水下不同区域安装阴、阳极板,利用燃料电池的原理,缓解藻型污染湖泊中的沉积藻的深度厌氧降解,降低对沉水植物的毒性效果,而且通过移植板将黑藻苞芽埋入载物腔内的泥土中,然后利用第二支板贴合安装在第一支板的上侧面,橡胶片将栽种件的上端口部盖住,此时藻类苞芽封闭在载物腔内,避免了苞芽容易脱离底泥向上漂浮,提高了藻类植物栽种的存活率,从而能够让沉水植物长期生长,以低碳耗的形式实现可持续的湖泊污染治理。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I;
[0020]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II;
[0021]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栽种件、第二环套与橡胶片处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支板与第二支板处的爆炸图;
[0023]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支板、第二支板、栽种件与橡胶片处的爆炸图;
[0024]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拼接杆、橡胶片与垫片处的爆炸图I;
[0025]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拼接杆、橡胶片与垫片处的爆炸图II;
[0026]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环套、橡胶片、挡杆与钩刺处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9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支板、第二支板、夹板与卡槽处的爆炸图;
[0028]图10为本专利技术的立杆、阴极板、阳极板与电阻处的剖视图。
[0029]图中:1、第一支板,101、第一孔槽,2、第二支板,201、第二孔槽,202、通孔,3、栽种件,301、第一环套,302、拼接杆,4、第二环套,5、橡胶片,6、垫片,7、挡杆,8、钩刺,9、套筒,10、立杆,11、阴极板,12、阳极板,13、电阻,14、导线,15、螺栓,16、夹板,17、卡槽,18、吊环,19、配重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1]请参阅图1

10,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低碳耗湖泊治理系统,包括栽种沉水植物的移植板,所述移植板将沉水植物栽种于湖泊底泥中,所述湖泊为藻类湖泊,即湖泊的底泥中含有沉积藻,所述治理系统还包括电极,所述电极电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低碳耗湖泊治理系统,包括栽种沉水植物的移植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移植板将沉水植物栽种于湖泊底泥中,所述湖泊为藻类湖泊,所述治理系统还包括电极,所述电极电连接传感器;所述移植板包括第一支板(1)与第二支板(2),所述第一支板(1)上均匀设置有多个第一孔槽(101),所述第二支板(2)上均匀设置有多个第二孔槽(201),每个第一孔槽(10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栽种件(3),所述栽种件(3)包括第一环套(301),所述第一环套(301)的下端均匀固定连接有多个拼接杆(302),多个拼接杆(302)下端聚拢并拼成锥形状的载物腔,载物腔内置入土壤以及沉水植物的苞芽,所述第二孔槽(20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二环套(4),所述第二环套(4)的内部呈圆周阵列的形式均匀连接有多个橡胶片(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碳耗湖泊治理系统,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拼接杆(302)之间存在供植物根系向外生长的间隙,且所述载物腔的内部铺设有垫片(6)。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低碳耗湖泊治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拼接杆(302)的侧壁设置呈齿牙状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低碳耗湖泊治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环套(4)的内侧壁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义龙龚瑞毕津瑞黄学平王香莲涂夏文范程鑫
申请(专利权)人:南昌工程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