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促进河流附着生物多样性提升的微生境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405535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9 15:57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促进河流附着生物多样性提升的微生境结构,包括木桩、种植槽、填充卵石、混合基质、水生植物;该结构总体呈“V”形,顶角11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促进河流附着生物多样性提升的微生境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水生态修复
,尤其涉及一种促进河流附着生物多样性提升的微生境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河流是陆地表面因水流侵蚀作用而形成的典型地貌类型,被喻为地球的动脉,河流可以汇集和接纳地表径流,连通内陆和大海,是自然界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重要途径。
[0003]河流生态系统是河流内生物群落和河流环境相互作用的统一体;是动态的、开放的、连续的系统,具有典型的结构特征和独特的服务功能,是结构和功能的统一体;河流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物质资源和重要的生存环境,对人类的进化和社会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0004]河流同时也是最容易受到人类活动影响的生态系统之一,过去半个世纪中,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高速发展,土地利用、农林业活动、城市化和水利工程建设人类活动,对河流生态系统施加了很强的胁迫,加速了不同时间尺度内的物理过程、化学过程和生物过程的进程,使得外来物种的增加和本地生物群落的退化,使得生物多样性骤减,河流生态条件遭到严重破坏,河流的诸多服务功能也逐渐被削弱,造成全球范围内的河流生态系统的破坏;
[0005]在生态学中,微生境指特殊微小生物生活的空间和其中全部生态因子的总和;
[0006]附着生物是浸没于河湖等各类水体中的介质表面附着生长的细菌、藻类和微型动物等所构成的集合体,其在水生生态系统中占有独特的生态位,在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0007]附着生物较高的初级生产力可以为多种水生动物提供食物来源,是水生食物网的重要环节,对水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维持具有重要作用。同时,附着生物能够通过改变水动力学和水体理化性质等参与营养物质转化,并通过光合作用和固氮作用改变水体与沉积物之间的物质交换通量,对水体营养盐循环产生影响,提高水体对外源营养盐负荷的承载能力。
[0008]此外,附着生物中多数类群生活史较短,空间分布紧密,具有快速的群落重建能力,对生态特征变化具有独特的敏感性,能迅速地响应水生态环境状况的变化,常作为水体富营养化程度和水生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理想指示物种。
[0009]现有的水生态修复
中,在研究和实践中,还偏重于受污染水体的治理,对河流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恢复转变研究不够,无法实现河流微生境的恢复和生物多样性的增加;
[0010]现有公开技术中,也无法促进河流水体中附着物生物多样性的提升,对河流的自净化能力的提升也不够明显,不利于河流微生境的保护和恢复。
[0011]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致力于开发一种促进河流附着生物多样性提升的微生境结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12]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目前现有水生态修复
中,还偏重于受污染水体的治理,对河流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恢复转变研究不够,无法实现河流微生境的恢复和生物多样性的增加;也无法促进河流水体中附着物生物多样性的提升,对河流的自净化能力的提升也不够明显,不利于河流微生境的保护和恢复。
[0013]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一种促进河流附着生物多样性提升的微生境结构,包括木桩、种植槽、填充卵石、混合基质、水生植物;
[0014]所述微生境结构在总体上呈“V”形,顶角110
°

[0015]所述微生境结构的外围采用木桩固定,所述木桩的直径为15~30cm,所述木桩之间的安装间距为2~3cm;
[0016]所述微生境结构中,木桩在河流的河床以上的出露部分大于50cm,木桩深入河流河床以下的部分大于120cm;
[0017]所述微生境结构的内部填充有直径为20~40cm的填充卵石;
[0018]所述种植槽设置在微生境结构内,所述种植槽也同样呈“V”形排列;
[0019]所述种植槽,设置在木桩一侧,种植槽内填充有混合基质;
[0020]所述种植槽为穿孔种植槽,种植槽的直径为15~20cm;种植槽的底部与侧壁接开有穿孔;
[0021]所述微生境结构中的水生植物是种植在种植槽中的混合基质中的;
[0022]进一步地,所述穿孔种植槽的底部穿孔率为20%~25%,侧壁穿孔率35%~40%;
[0023]进一步地,所述穿孔种植槽,其内部填充的混合基质为河砂和草碳土混合物,河砂和草碳土的比例为3:2;
[0024]进一步地,所述种植槽的材质优选为竹筒;
[0025]进一步地,所述微生境结构布置时采用交错排列方式,顶端朝向河流上游方向,每处5~10排,根据河流规模布置;
[0026]进一步地,所述微生境结构进行拟布置前,需要对布置的河段开展前期现状调查,调查河流是否有河道生境简化、均质化、附着生物量少、多样低的问题,将促进附着生物多样性提升的微生境结构放置在河道的生物量少的位置;
[0027]采用以上方案,本专利技术公开的促进河流附着生物多样性提升的微生境结构,具有以下优点:
[0028](1)本专利技术的促进河流附着生物多样性提升的微生境结构,具有穿孔竹筒种植槽,其中有混合基质,混合基质上种植有本地水生植物,能够有效促进水体中附着生物多样性提升,增强河流自然净化能力,并且微生境结构内部填充有鹅卵石,能够为河流中的鱼类等水生动物提供索饵、栖息生境,有利于河流水生态系统的保护与恢复;
[0029](2)本专利技术的促进河流附着生物多样性提升的微生境结构,基于附着生物栖息、繁衍需求营造微生境结构,解决渠化河流生境异质性低,流态均一,生物群落多样性低的问题,增强河流自然净化能力,提升河流的生态功能,对河流微生境的保护和恢复具有积极作用;
[0030]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公开的促进河流附着生物多样性提升的微生境结构,能够有效促进水体中附着生物多样性提升,增强河流自然净化能力,能够为河流中的鱼类等水生动
物提供索饵、栖息生境,有利于河流水生态系统的保护与恢复;并且可以解决渠化河流生境异质性低,流态均一,生物群落多样性低的问题,增强河流自然净化能力,提升河流的生态功能,对河流微生境的保护和恢复具有积极作用。
[0031]以下将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的构思、具体技术方案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专利技术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附图说明
[0032]图1是本专利技术促进河流附着生物多样性提升的微生境结构俯视示意图;
[0033]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微生境结构布置区示意图;
[0034]图1中包括木桩、卵石、穿孔竹筒种植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35]以下介绍本专利技术的多个优选实施例,使其
技术实现思路
更加清楚和便于理解。本专利技术可以通过许多不同形式的实施例来得以体现,这些实施例为示例性描述,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非仅限于文中提到的实施例。
[0036]实施例1、
[0037]如图所示,图1是本专利技术促进河流附着生物多样性提升的微生境结构俯视示意图;
[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促进河流附着生物多样性提升的微生境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木桩、种植槽、填充卵石、混合基质、水生植物;所述微生境结构在总体上呈“V”形,顶角110
°
;所述微生境结构的外围采用木桩固定,所述木桩的直径为15~30cm,所述木桩之间的安装间距为2~3cm;所述微生境结构中,木桩在河流的河床以上的出露部分大于50cm,木桩深入河流河床以下的部分大于120cm;所述微生境结构的内部填充有直径为20~40cm的填充卵石;所述种植槽设置在微生境结构内,所述种植槽也同样呈“V”形排列;所述种植槽,设置在木桩一侧,种植槽内填充有混合基质;所述微生境结构中的水生植物是种植在种植槽中的混合基质中的。2.如权利要求1所述促进河流附着生物多样性提升的微生境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种植槽为穿孔种植槽,种植槽的直径为15~20cm;种植槽的底部与侧壁接开有穿孔。3.如权利要求1所述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志伟史方邹曦朱利明杨晴袁玉洁
申请(专利权)人:水利部中国科学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