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氮化硅闭气孔隔热陶瓷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415533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9 16:0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氮化硅闭气孔隔热陶瓷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30~90vol.%的Si3N4中空微球和10~70vol.%的Si粉混合得到混粉,再与无水乙醇混合后均匀填充到模具中加压形成Si3N4陶瓷素坯;将Si3N4陶瓷素坯直接放入氮化炉中,以N2作为反应气,保持气流量为60~100ml/min,从室温升温至1100~1200℃后缓慢升温至1350~1450℃保温4~6h,冷却得到预强化的Si3N4陶瓷预制体;对预强化的Si3N4陶瓷预制体进行先驱体浸渍裂解致密化处理,得到Si3N4闭气孔隔热陶瓷。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目前Si3N4陶瓷介电常数偏高,热导率和密度相对较大的问题。题。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氮化硅闭气孔隔热陶瓷的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多孔陶瓷的制备
,具体涉及一种氮化硅闭气孔隔热陶瓷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天线罩作为高超音速飞行器前端的一个重要部件,集隔热、透波和承载等多功能于一体。近年来,随着飞行器不断向高速度、长航时方向发展,天线罩的工作条件愈来愈苛刻,服役温度逐步提升、载荷情况逐渐复杂、环境腐蚀愈发严重。这便要求天线罩材料不仅应具备低介电常数和介电损耗、高强度、高韧性、好的耐腐蚀能力,还须兼具优异的轻质、隔热、耐热、抗热冲击性能。这些特性不仅能使天线罩很好地承受空气动力和异物冲击,而且可以保护天线罩内部天线免受高温和环境侵蚀,保证电磁波信号的高效传输。
[0003]氮化硅(Si3N4)陶瓷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和良好的热稳定性,是公认的热结构部件候选材料。致密的Si3N4陶瓷具有较高的介电常数、介电损耗和热导率,在陶瓷中引入气孔获得多孔Si3N4陶瓷,可以显著提高其透波性能和隔热性能,兼具轻质特征,满足高超音速飞行器天线罩材料的结构功能一体化要求。
[0004]传统多孔陶瓷中的孔隙多以开气孔为主,而新型高温轻质隔热透波材料的孔隙结构应向微细化、球形化、闭孔化方向发展,而陶瓷中空微球是实现这一结构特征的关键材料,目前关于Si3N4闭气孔陶瓷的研究鲜有报道。张笑妍等(Si3N
4 hollow microsphere toughened porous ceramics from direct coagulation method via dispersant reaction.Advanced Engineering Materials,2019,21(3):858

866)以Si3N4聚空心微球为造孔剂,利用分散剂反应法结合热压烧结制备出气孔率为48.2%~60.6%的Si3N4多孔陶瓷。但陶瓷内部孔隙多以开气孔为主,且孔径约为89.22μm,这与上文所述“微细化、闭孔化”的孔隙结构特征差异很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避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氮化硅闭气孔隔热陶瓷的制备方法,实现了微细化、球形化、闭孔化的孔隙结构,解决了目前Si3N4陶瓷介电常数偏高,热导率和密度相对较大的问题,为新一代隔热、透波、力学性能协同的结构陶瓷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0006]一种氮化硅闭气孔隔热陶瓷(Si3N4)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7]步骤1.Si3N4陶瓷素坯成型:将30~90vol.%的Si3N4中空微球和10~70vol.%的Si粉混合得到混粉,再将混粉和无水乙醇混合,混粉和无水乙醇的混合比例不重要,不过混粉与无水乙醇的质量比通常为1:1~1:5,优选为1:3,磁力搅拌4~6h后,经旋转蒸发1~2h得到混合均匀的粉体;将粉体均匀填充到金属模具中,施以轴向50~200MPa的压力,保压1~2min,使其成为具有一定或者说所需形状的Si3N4陶瓷素坯。
[0008]步骤2.Si3N4陶瓷素坯的预强化:将步骤1得到的Si3N4陶瓷素坯直接放入氮化炉
中,持续通入N2作为反应气,保持气流量为60~100ml/min,先以10℃/min从室温升温至1100~1200℃,再以5℃/min缓慢升温至1350~1450℃保温4~6h,之后以5℃/min降温至600℃,最后自然冷却至室温。上述过程可使素坯中的Si粉与N2反应生成Si3N4,由此得到具有一定强度的陶瓷预制体。
[0009]步骤3.Si3N4陶瓷预制体的先驱体浸渍裂解(Precursor infiltration pyrolysis,PIP)致密化:将步骤2得到的预强化后的Si3N4陶瓷预制体进行PIP致密化。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PIP致密化的具体过程一般为:配制前驱体(聚硅氮烷(PSN))溶液,其中PSN与二甲苯的质量比为1:10~1:1,将陶瓷预制体悬挂在前驱体溶液上方,放入浸渍罐中抽真空,时间一般为0.5h,将预制体内部开气孔中的空气抽出,再将预制体完全浸没在前驱体溶液中,抽真空(时间一般为0.5h)后,将预制体取出,完成浸渍过程;将真空浸渍后的预制体放入管式炉中,在NH3气氛下900℃裂解,重复此浸渍裂解过程最终得到Si3N4闭气孔隔热陶瓷。
[0010]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方法采用干压成型结合Si粉氮化预强化和PIP工艺制备Si3N4闭气孔陶瓷,本专利技术实现了微细化、球形化、闭孔化的孔隙结构,解决了目前Si3N4陶瓷介电常数偏高,热导率和密度相对较大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1]图1是图解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方法的流程图。
[0012]图2是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采用的Si3N4中空微球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照片。
[0013]图3是按照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4制备的Si3N4陶瓷预制体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照片,其中图3(b)为图3(a)中所示方框部分的放大图。
[0014]图4是按照本专利技术实施例4制备的Si3N4闭气孔陶瓷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照片,其中图4(b)为图4(a)中所示方框部分的放大图。
[0015]图5是按照本专利技术实施例4制备的Si3N4闭气孔陶瓷的X射线衍射(XRD)图谱。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为了更清楚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7]本专利技术以实验室自制的直径约为1μm的Si3N4中空微球为造孔剂制备Si3N4闭气孔陶瓷。首先通过干压成型工艺将Si3N4中空微球粉体压制成陶瓷素坯;然后为了避免后续致密化过程中应力导致的素坯开裂问题,提出了素坯预强化这一关键步骤,具体涉及Si粉氮化原位反应生成Si3N4强化微球骨架这一途径,该步骤可给予素坯一定强度,保证后续致密化过程中素坯有足够强度支撑而不被破坏,由此制备出具有一定强度的多孔Si3N4陶瓷预制体;之后,考虑到热压烧结过程中Si3N4中空微球在烧结助剂的作用下可能发生结构破坏,而且烧结过程中陶瓷会发生比较严重的体积收缩,本专利技术不沿用其他研究中涉及的传统烧结方法,而是采用先驱体浸渍裂解(Precursor infiltration pyrolysis,PIP)工艺对多孔Si3N4陶瓷预制体进行致密化,最终净尺寸制备获得Si3N4闭气孔隔热陶瓷。
[0018]综上,本专利技术提出干压成型结合Si粉氮化预强化制备多孔Si3N4陶瓷预制体,后通过PIP法致密化得到Si3N4闭气孔隔热陶瓷的方法。
[0019]实施例1
[0020]步骤1.Si3N4陶瓷素坯成型:将4.569g Si3N4中空微球和16.31g的Si粉混合得到混粉,再按照1:3的质量比将混粉和无水乙醇混合,经磁力搅拌4h后,旋转蒸发2h得到混合均匀的粉体;将粉体均匀填充到金属模具中,在模压机下150MPa保压2min,得到陶瓷素坯。
[0021]步骤2.Si3N4陶瓷素坯的预强化:将步骤2得到的Si3N4陶瓷素坯直接放入φ120管式炉中,持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氮化硅闭气孔隔热陶瓷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Si3N4陶瓷素坯成型:将30~90vol.%的Si3N4中空微球和10~70vol.%的Si粉混合得到混粉,再将混粉和无水乙醇混合形成均匀的粉体;将粉体均匀填充到模具中,加压形成Si3N4陶瓷素坯;步骤2:Si3N4陶瓷素坯的预强化:将Si3N4陶瓷素坯直接放入氮化炉中,以N2作为反应气,保持气流量为60~100ml/min,从室温升温至1100~1200℃后缓慢升温至1350~1450℃保温4~6h,冷却后得到预强化的Si3N4陶瓷预制体;步骤3:对预强化的Si3N4陶瓷预制体进行先驱体浸渍裂解致密化处理,得到Si3N4闭气孔隔热陶瓷。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步骤1中,所述混粉与无水乙醇的质量比为1:1~1:5。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步骤1中,所述混合形成均匀的粉体包括将混粉和无水乙醇的混合物磁力搅拌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成来飞叶昉杨宏珂赵凯张立同
申请(专利权)人:西北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