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膜轴承耐压试漏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41319 阅读:2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油膜轴承耐压试漏装置,与电机相连的油泵一端通过吸口球阀和低压球阀并联吸油管与低压管,另一端通过卸压球阀和出口球阀并联卸压管与高压管;在低压管上通过截止阀连接回油管,在油泵与出口球阀之间设有压力表;回油管、吸油管及卸压管均与下部油箱连通,低压管和高压管与轴承箱进出油口相连。通过开启和关闭5个阀门,即可实现对油膜轴承进行打压试漏检测和油液回收,从而减少不必要的漏油,尤其是减少由于轴承漏油而被迫更换辊系的问题,每月可降低油脂消耗20桶,在减少维修和备件费用的同时,有效避免对水系统的污染,改善作业环境。(*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轴承密封检测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轧机油膜轴承的耐压试漏直O
技术介绍
对于大型中厚板轧机来说,现有的耐压试漏装置大多是针对检测液压缸的试验打 压系统,该系统一般压力与流量是可调的,并带有相关控制阀台、管路及压力表,测试时将 管路与需要打压的油缸连接,通过控制阀组控制油缸动作,关闭相关阀门后观察压力表指 针变化情况,从而分析油缸有无内、外泄漏现象。但是,迄今为止尚无针对稀油润滑系统的 耐压试漏装置,特别是对于油膜轴承润滑系统,由于其需要经常进行分解、装配或更换密封 等操作,因此出现漏油的几率亦明显增加,而一旦出现漏油又难以处理,且需更换其他辊 系,更换时间长,严重影响轧机的作业率,加大了油脂消耗,增加了维修工作量和备件费用, 污染环境特别是对水系统的污染尤为严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能准确检测装配后的油膜轴承密封状态,从而减 少漏油,避免重复更换辊系,降低油脂消耗和环境污染的耐压试漏装置。为此,本技术所采取的解决方案是一种油膜轴承耐压试漏装置,由油箱、低压管、高压管、油泵、电机、压力表及相关 管路、阀门构成;与电机相连的油泵一端通过吸口球阀和低压球阀分别连接吸油管与低压 管,另一端通过卸压球阀和出口球阀分别连接卸压管与高压管;在低压管上通过截止阀连 接有一回油管,在油泵与出口球阀之间设有压力表;回油管、吸油管及卸压管均与下部油箱 连通,且回油管和吸油管的下端开口低于油箱内的油脂液面;低压管和高压管则通过胶管 与外部轴承箱进出油口相连接。当对轴承箱进行打压时,关闭低压球阀和卸压球阀,启动油泵后,油液先后流经吸 油管、吸口球阀、油泵和出口球阀进入轴承箱;同时观察回油管处有无油流流回油箱,当回 油管处有回油时慢慢调节截止阀并观察压力表的压力值,使之达到油膜轴承箱的使用压力 要求为止,保压一端时间检查轴承箱漏油情况。打压结束后,停止油泵,关闭出口球阀、截止 阀及吸口球阀,开启低压球阀和卸压球阀,启动油泵,将轴承箱内残油经低压球阀、油泵、卸 压球阀和卸压管吸回到油箱内。本技术结构简单,便于操作,通过开启和关闭5个阀门,即可实现对油膜轴承 进行打压试漏检测和油液回收,用时少,动作准确可靠,能显著减少不必要的漏油,尤其是 减少由于轴承漏油而被迫更换辊系的问题,每月可降低油脂消耗20桶,在减少维修和备件 费用的同时,有效控制油脂对水系统的污染,改善作业环境。附图说明附图为油膜轴承耐压试漏装置结构示意图。图中低压管1、截止阀2、回油管3、低压球阀4、吸口球阀5、吸油管6、油泵7、电 机8、卸压球阀9、卸压管10、压力表11、出口球阀12、高压管13、油箱14。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由附图可见,本技术之油膜轴承耐压试漏装置主要是由低压管1、回油管3、 吸油管6、油泵7、电机8、卸压管10、压力表11、高压管13、油箱14及其相关的管路与阀门 所组成,阀门包括截止阀2、低压球阀4、吸口球阀5、卸压球阀9和出口球阀12,整个电机8、 油泵7及管路系统等均设置在油箱14的上面。电机8连接油泵7,油泵7左端通过低压球阀4和吸口球阀5并联低压管1和吸油 管6,在低压管1上还连接有一回油管3,回油管3上设有截止阀2。油泵7的右端通过卸压 球阀9和出口球阀12并联卸压管10与高压管13,在油泵7与出口球阀12之间设有压力表 11。回油管3、吸油管6及卸压管10均与下部油箱14连通,且回油管3、吸油管6的下端开 口伸入在油箱14内的油脂液面以下。低压管1和高压管13则通过胶管与外部轴承箱进出 油口相连接,从而形成循环回路。权利要求一种油膜轴承耐压试漏装置,其特征在于,由油箱、低压管、高压管、油泵、电机、压力表及相关管路、阀门构成;与电机相连的油泵一端通过吸口球阀和低压球阀分别连接吸油管与低压管,另一端通过卸压球阀和出口球阀分别连接卸压管与高压管;在低压管上通过截止阀连接有一回油管,在油泵与出口球阀之间设有压力表;回油管、吸油管及卸压管均与下部油箱连通,低压管和高压管则通过胶管与外部轴承箱进出油口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膜轴承耐压试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回油管和吸油 管的下端开口低于油箱内的油脂液面。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油膜轴承耐压试漏装置,与电机相连的油泵一端通过吸口球阀和低压球阀并联吸油管与低压管,另一端通过卸压球阀和出口球阀并联卸压管与高压管;在低压管上通过截止阀连接回油管,在油泵与出口球阀之间设有压力表;回油管、吸油管及卸压管均与下部油箱连通,低压管和高压管与轴承箱进出油口相连。通过开启和关闭5个阀门,即可实现对油膜轴承进行打压试漏检测和油液回收,从而减少不必要的漏油,尤其是减少由于轴承漏油而被迫更换辊系的问题,每月可降低油脂消耗20桶,在减少维修和备件费用的同时,有效避免对水系统的污染,改善作业环境。文档编号G01M3/02GK201662465SQ20102012209公开日2010年12月1日 申请日期2010年3月3日 优先权日2010年3月3日专利技术者杜永洪, 范君, 赵洪峰 申请人:鞍钢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油膜轴承耐压试漏装置,其特征在于,由油箱、低压管、高压管、油泵、电机、压力表及相关管路、阀门构成;与电机相连的油泵一端通过吸口球阀和低压球阀分别连接吸油管与低压管,另一端通过卸压球阀和出口球阀分别连接卸压管与高压管;在低压管上通过截止阀连接有一回油管,在油泵与出口球阀之间设有压力表;回油管、吸油管及卸压管均与下部油箱连通,低压管和高压管则通过胶管与外部轴承箱进出油口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永洪范君赵洪峰
申请(专利权)人: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