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损伤木构架加固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408933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9 16:0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损伤木构架加固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损伤木构架加固方法,包括安装在方形木构建筑上的夹持机构和安装在柱形木构建筑上的固定机构,所述夹持机构与固定机构之间设置有尼龙带,夹持机构包括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第二夹板一侧贯穿转动连接有转杆,转杆另一端贯穿第一夹板,并与之滑动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置贯穿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的的转杆,安装时,将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放在方形木构建筑两侧,控制转杆转动,通过齿轮与锯齿皮带的配合,可使得第一螺纹杆移动,第二螺纹杆边移动便转动,直至第二螺纹杆与螺纹孔螺纹连接,可将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固定在方形木构建筑两侧,无需一边对孔一边扶持,同时也无需进行多次与安装操作便利。装操作便利。装操作便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损伤木构架加固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损伤木构架加固
,具体为一种损伤木构架加固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木结构是单纯由木材或主要由木材承受荷载的结构,通过各种金属连接件或榫卯手段进行连接和固定。木构古建筑在长期时候后,结构连接处会发生松动、变形和损坏,需要使用加固装置进行连接支撑,如授权公告号为CN217760211U,授权公告日为2022年11月08日公开的一种木构古建筑结构的加固装置,包括固定板、环形架和棘轮,所述固定板一侧壁上设置有橡胶垫,所述固定板上安装有四个固定栓,所述固定栓上设置有固定螺母,所述固定板另一侧壁上设置有固定架。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通过设置的固定板、环形架、尼龙带、棘轮和卡块,能够连接固定在木构建筑表面,不易对木构建筑结构造成损伤,同时松紧程度可进行自由调整,从而提高了装置使用时的便捷性。
[0003]上述现有技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还存以下问题,在上述现有技术中,在将固定板固定在方形木构建筑两侧时,需要通过对多个固定栓和固定螺母进行连接固定,需要多次安装,较为麻烦,且在连接固定时,还存在对孔的处理,需要一边对孔,一边用手来固定固定板的位置,且在对损伤的木构架加固时,需要攀登爬高的工具,在高处进行安装时,一只手进行对孔一只手扶持固定板较为危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损伤木构架加固方法,解决目前在对损伤的木构架加固时,将固定板固定在木构建筑上时,需要通过固定栓和固定螺母进行连接固定,需要多次安装,较为麻烦,且在连接固定时,还存在不便于对孔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损伤木构架加固方法,包括安装在方形木构建筑上的夹持机构和安装在柱形木构建筑上的固定机构,所述夹持机构与固定机构之间设置有尼龙带,所述夹持机构包括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所述第二夹板一侧贯穿转动连接有转杆,所述转杆另一端贯穿第一夹板,并与之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夹板一侧贯穿设置有第一螺纹杆和第二螺纹杆,所述第一螺纹杆与第一夹板滑动连接,所述第二夹板一侧贯穿开设有与第一螺纹杆滑动连接的穿孔和与第二螺纹杆螺纹连接的螺纹孔,所述第一螺纹杆一端转动连接有连接板,所述第二螺纹杆与连接板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夹板内开设有空腔,所述空腔内转动连接有多个齿轮,多个所述齿轮之间啮合套设有锯齿皮带,所述转杆与位置对应的齿轮滑动连接,所述第一螺纹杆与位置对应的齿轮螺纹连接,所述第二螺纹杆外侧螺旋滑动连接有与空腔侧壁转动连接的螺旋环,所述第二夹板外侧转动设置有控制转杆转动的转动机构,所述第二夹板外侧还设置有对转动机构进行限位的限位机构,所述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安装架,所述安装架上转动设置有对尼龙带进行收纳的的收纳锁紧机构;
[0006]加固方法:通过控制转杆转动,来控制第一螺纹杆和第二螺纹杆移动,将第一夹板
和第二夹板固定在方形木构建筑两侧,然后将固定机构与柱形木木构建筑连接,再通过收纳锁紧机构将尼龙带收紧。
[0007]优选地,所述转动机构包括与第二夹板外侧转动连接的转盘,所述转盘与转杆固定连接,所述转盘外侧固定连接有转环。
[0008]优选地,所述限位机构包括与第二夹板外侧固定连接的安装筒,所述安装筒上端滑动连接有滑杆,所述滑杆与安装筒之间固定设置有第一弹簧,所述滑杆上端固定连接有对转盘进行限位的挤压环,所述挤压环内部固定连接有防滑垫,所述滑杆内设置有对滑杆进行限位的连接机构。
[0009]优选地,所述连接机构包括开设在滑杆一侧的安装口,所述安装口内滑动连接有弧形限位块,所述弧形限位块与安装口之间固定设置有第二弹簧,所述安装筒内壁贯穿开设有与安装口连通的限位口。
[0010]优选地,所述固定机构包括两个卡环,其中一个所述卡环与尼龙带一端固定连接,两个所述卡环一侧均固定连接有转块,两个所述转块之间为转动连接,两个所述转块之间贯穿螺纹连接有螺栓。
[0011]优选地,所述收纳锁紧机构包括与安装架转动连接的收纳杆,所述尼龙带一端与收纳杆固定缠绕连接,所述收纳杆一端固定连接有棘轮,所述安装架外侧转动连接有与棘轮匹配的棘爪。
[0012]优选地,所述转杆位于第一夹板一端固定连接有限位板。
[0013]优选地,所述卡环内侧固定安装有挤压垫。
[0014]优选地,所述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内侧均固定安装有防护垫。
[0015]与现有技术对比,本专利技术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6]1、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贯穿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的的转杆,安装时,将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放在方形木构建筑两侧,控制转杆转动,通过齿轮与锯齿皮带的配合,可使得第一螺纹杆移动,第二螺纹杆边移动便转动,直至第二螺纹杆与螺纹孔螺纹连接,可将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固定在方形木构建筑两侧,无需一边对孔一边扶持,同时也无需进行多次与安装操作便利。
[0017]2、本专利技术通过在第二夹板外侧的安装筒上端滑动连接滑杆,在滑杆上端固定连接对转盘进行限位的挤压环,在控制转杆转动,将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固定好后,通过挤压环限位,避免外力导致转杆转动,使得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与方形木构建筑的连接出现松动。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专利技术整体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夹板的立体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图1中A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本专利技术收纳锁紧机构与固定机构的连接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5为本专利技术固定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6为本专利技术限位机构的立体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4]图7为图6中B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5]图中:1、第一夹板;2、第二夹板;3、转杆;4、穿孔;5、螺纹孔;6、防护垫;7、第一螺纹
杆;8、防滑垫;9、转环;10、转盘;11、挤压环;12、滑杆;13、安装筒;14、限位口;15、弧形限位块;16、挤压垫;17、螺栓;18、尼龙带;19、安装架;20、限位板;21、卡环;22、空腔;23、锯齿皮带;24、齿轮;25、转块;26、棘轮;27、连接板;28、收纳杆;29、棘爪;30、第一弹簧;31、第二弹簧;32、安装口;33、第二螺纹杆;34、螺旋环。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0027]请参阅图1

图7,一种损伤木构架加固方法,包括安装在方形木构建筑上的夹持机构和安装在柱形木构建筑上的固定机构,夹持机构与固定机构之间设置有尼龙带18,夹持机构包括第一夹板1和第二夹板2,第一夹板1和第二夹板2内侧均固定安装有防护垫6,第二夹板2一侧贯穿转动连接有转杆3,转杆3另一端贯穿第一夹板1,并与之滑动连接,转杆3位于第一夹板1一端固定连接有限位板20,第一夹板1一侧贯穿设置有第一螺纹杆7和第二螺纹杆33,第一螺纹杆7与第一夹板1滑动连接,第二夹板2一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损伤木构架加固方法,包括安装在方形木构建筑上的夹持机构和安装在柱形木构建筑上的固定机构,所述夹持机构与固定机构之间设置有尼龙带(18),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机构包括第一夹板(1)和第二夹板(2),所述第二夹板(2)一侧贯穿转动连接有转杆(3),所述转杆(3)另一端贯穿第一夹板(1),并与之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夹板(1)一侧贯穿设置有第一螺纹杆(7)和第二螺纹杆(33),所述第一螺纹杆(7)与第一夹板(1)滑动连接,所述第二夹板(2)一侧贯穿开设有与第一螺纹杆(7)滑动连接的穿孔(4)和与第二螺纹杆(33)螺纹连接的螺纹孔(5),所述第一螺纹杆(7)一端转动连接有连接板(27),所述第二螺纹杆(33)与连接板(27)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夹板(1)内开设有空腔(22),所述空腔(22)内转动连接有多个齿轮(24),多个所述齿轮(24)之间啮合套设有锯齿皮带(23),所述转杆(3)与位置对应的齿轮(24)滑动连接,所述第一螺纹杆(7)与位置对应的齿轮(24)螺纹连接,所述第二螺纹杆(33)外侧螺旋滑动连接有与空腔(22)侧壁转动连接的螺旋环(34),所述第二夹板(2)外侧转动设置有控制转杆(3)转动的转动机构,所述第二夹板(2)外侧还设置有对转动机构进行限位的限位机构,所述第一夹板(1)和第二夹板(2)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安装架(19),所述安装架(19)上转动设置有对尼龙带(18)进行收纳的的收纳锁紧机构;加固方法:通过控制转杆(3)转动,来控制第一螺纹杆(7)和第二螺纹杆(33)移动,将第一夹板(1)和第二夹板(2)固定在方形木构建筑两侧,然后将固定机构与柱形木木构建筑连接,再通过收纳锁紧机构将尼龙带(18)收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损伤木构架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机构包括与第二夹板(2)外侧转动连接的转盘(10),所述转盘(10)与转杆(3)固定连接,所述转盘(10)外侧固定连接有转环(9)。3.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晨田泽穗张军
申请(专利权)人: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