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古建筑修复用装置及其该装置的施工使用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405361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9 15: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古建筑修复用装置及其该装置的施工使用方法,其结构包括可移动的底架、固定于底架上的侧架、安装于侧架上的若干个呈方格分布的基块;同行的相邻基块通过一连接件进行连接;若干个所述基块通过直杆进行横向串联;其基块上具有供直杆所插入的槽,该槽具有供基块于直杆上进行位移的间隙;在其一面的墙体外镜像设置2个底架;所述基块上具有供一插入件所插入的孔;该插入件将贯穿墙体;所述直杆由侧架上进行插入,通过利用基块与直杆搭配相应的施工方法,一是可以将整个墙面的支撑力分担到坚固的基块和直杆上;使其墙体更加抗震;二是可以根据墙体的长度选择合适数量的基块进行连接进而接近墙体长度、或是根据墙体高度,选择相应的侧架数量调节基块条的行数以适应墙体的高度,施工灵活。施工灵活。施工灵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古建筑修复用装置及其该装置的施工使用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是一种古建筑修复用装置及其该装置的施工使用方法,属于建筑修复领域。

技术介绍

[0002]古建筑修复是指对历史建筑遗产进行保护和修复的过程,旨在恢复其原始的艺术和文化价值,同时延续其历史文化的传承。
[0003]随着人们对文化遗产价值的认识不断提高,对古建筑修复的需求也逐渐增加。古建筑作为历史的见证和文化的载体,承载着重要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因此修复古建筑成为了一项重要的文化保护工作。
[0004]在古建筑墙体的修复过程中存在的一些行业难题,主要是墙体由于一些松动的瓦砖、或夯土松动脱落或是地质变化活动,其墙面是凹凸不平的,如此一般坚固的网架是难以完全契合在墙面起到支撑效果,进而只能采用一些细网架,如此所修复的墙体抗震级别低;且细网架也难以完全契合墙面,通常也是先抹上水泥相对平整后在放置网架。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古建筑修复用装置及其该装置的施工使用方法,以解决问题。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古建筑修复用装置及其该装置,其结构包括可移动的底架、固定于底架上的侧架、安装于侧架上的若干个呈方格分布的基块;同行的相邻基块通过一连接件进行连接;若干个所述基块通过直杆进行横向串联;其基块上具有供直杆所插入的槽,该槽具有供基块于直杆上进行位移的间隙;在其一面的墙体外镜像设置2个底架;所述基块上具有供一插入件所插入的孔;该插入件将贯穿墙体;所述直杆由侧架上进行插入。
[0007]优选的,所述侧架具有若干个,其相邻的侧架通过直线滑轨进行滑动连接;每个侧架上均对应安装一行的基块。
[0008]优选的,所述基块上具有螺纹连接有一固定件,该固定件的延伸端伸入槽中并顶住直杆。
[0009]优选的,所述连接件包括设于基块一侧的挂环及另一侧的挂钩;相邻的基块由挂钩钩挂于挂环上使其构成连接。
[0010]优选的,墙体两面进设置有两个底架和侧架,使其插入件由一面基块插入后并贯穿墙体至另一面基块。
[0011]优选的,所述插入件与孔螺纹连接并具有尖端。
[0012]优选的,同行的基块由2根直杆进行插入,其2个直杆分布于插入件的上下两侧。
[0013]优选的,所述侧架上具有供直杆滑出的开放式槽口。
[0014]一种使用古建筑修复用装置的施工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5]步骤1:将2个底架分别放置于墙体的左右角,使其2个底架之间的间隙接近墙体长度;
[0016]步骤2:将若干个基块依次通过连接件进行组装,使其基块长条长度接近墙体长度;
[0017]步骤3:由2根直杆分别插入基块的槽使其基块得到固定,从而可多行平行呈现方格分布;
[0018]步骤4:通过推动侧架使其部分基块可贴合墙体;
[0019]步骤5:分别推动步骤4中未贴合墙体的其余基块使其紧贴墙体,而后旋转拧紧固定件使其墙体两面的基块夹持固定住墙体;
[0020]步骤6:通过旋转插入件贯穿墙体至另一面的基块;
[0021]步骤7:清理墙面,对墙面已松动损坏的碎渣进行清理;
[0022]步骤8:在基块外侧设立一侧墙,往墙体与侧墙之间填充水泥,使其基块与墙体得到固定,并在水泥干燥后移出侧架;
[0023]步骤9:将钢筋架柱搭建在直杆上,而后再次填充水泥使其墙面平直;
[0024]步骤10;制作与原墙面颜色相同的墙料,并将墙料涂刷到墙面上,形成墙料层。
[0025]有益效果
[0026]本专利技术通过利用基块与直杆搭配相应的施工方法,一是可以将整个墙面的支撑力分担到坚固的基块和直杆上;使其墙体更加抗震;二是可以根据墙体的长度选择合适数量的基块进行连接进而接近墙体长度、或是根据墙体高度,选择相应的侧架数量调节基块条的行数以适应墙体的高度,施工灵活;三是每个基块均可单独进行调节,能够使得基块完全契合墙体的凹凸不平之处,大大的减小了墙体的负担;四是修复后的墙体稳定性高,既有多跟插入的插入件作为支撑,又有两面的基块和直杆及水泥进行固定。
附图说明
[0027]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0028]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古建筑修复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古建筑修复用装置的侧视安装结构示意图;
[0030]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古建筑修复用装置的俯视安装结构示意图;
[0031]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种侧架上的开放式槽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为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
[0033]请参阅图1

图4,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古建筑修复用装置及其该装置,其安装有万向轮可移动的底架1、固定于底架1上的侧架2、安装于侧架2上的若干个呈方格分布的基块3;基块3为钢制成方形;同行的相邻基块3通过一连接件5进行连接;所述连接件5包括设于基块3一侧的挂环及另一侧的挂钩;相邻的基块3由挂钩钩挂于挂环上使其构成连接;
[0034]所述直杆4由侧架2上进行插入,同行的基块3由2根直杆4进行插入,使其基块3通
过直杆4进行横向串联;采用2根直杆4插入,是为避免串入基块3后基块3晃动从而达到限位的目的;如此基块3将多行平行呈现方格分布从而均匀分布在墙体上;而直杆4由侧架2上进行插入;
[0035]所述基块3上具有供一插入件6所插入的孔33;该插入件6将贯穿墙体;所述插入件6与孔螺纹连接并具有尖端;借用外部工具使得插入件6旋转对墙体进行贯穿;优选的在墙体的两面分别镜像设置2个底架1也就是两面的方格分布的基块3,值得一提的是基块3位置需相对应方便插入件6伸出墙体后插入另一基块3的孔33中;
[0036]为保证修复的全面性,可将2个底架1分别放置于墙体的左右角,使其2个底架1之间的间隙接近墙体长度;如此串联的基块3条长度将接近墙体长度;
[0037]而为了使基块3能够紧贴墙面,一是将侧架2成若干个,其相邻的侧架2通过直线滑轨21进行滑动连接;每个侧架2上均对应安装一行的基块3;如此推动侧架2边可改变基块3与墙体的距离从而使大部分基块3贴合墙体;二是增大基块3上供直杆4所插入的槽31的长度,使该槽31具有供基块3于直杆4上进行位移的间隙;如此可进一步对单独的基块3进行调整,最终是所有基块3均紧贴墙体;
[0038]优选的在所述基块3上具有螺纹连接有一固定件32,该固定件32的延伸端伸入槽31中并顶住直杆4,从而使得墙体两面基块3无法向后滑动,位置得到完全固定;利用基块3紧紧的夹持固定住墙体;
[0039]一种使用古建筑修复用装置的施工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40]步骤1:将2个底架1分别放置于墙体的左右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古建筑修复用装置,其特征在于:其结构包括可移动的底架、固定于底架上的侧架、安装于侧架上的若干个呈方格分布的基块;同行的相邻基块通过一连接件进行连接;若干个所述基块通过直杆进行横向串联;其基块上具有供直杆所插入的槽,该槽具有供基块于直杆上进行位移的间隙;在其一面的墙体外镜像设置2个底架;所述基块上具有供一插入件所插入的孔;该插入件将贯穿墙体;所述直杆由侧架上进行插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古建筑修复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架具有若干个,其相邻的侧架通过直线滑轨进行滑动连接;每个侧架上均对应安装一行的基块。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古建筑修复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块上具有螺纹连接有一固定件,该固定件的延伸端伸入槽中并顶住直杆。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古建筑修复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包括设于基块一侧的挂环及另一侧的挂钩;相邻的基块由挂钩钩挂于挂环上使其构成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古建筑修复用装置,其特征在于:墙体两面进设置有两个底架和侧架,使其插入件由一面基块插入后并贯穿墙体至另一面基块。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古建筑修复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入件与孔螺纹连接并具有尖端。7.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云雷林超楠陈良金杨金辉庄晓晴徐正炜萧满红郭俊驱
申请(专利权)人: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