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供水用一体化加压泵站及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408373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9 16: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供水用一体化加压泵站及施工方法,供水用一体化加压泵站包括由混凝土制成的箱体和一个隔墙,隔墙竖直设置于箱体内,以将箱体分隔成泵房和蓄水池;泵房内设置有供水装置,供水装置通过吸水管与蓄水池连通,供水装置配置为对蓄水池内的水增压并将其输送出箱体。由于供水用一体化加压泵站采用了混凝土制成的箱体和隔墙,应用时可以现场施工,因此能够避免现有技术中一体化钢制消防泵房及消防水箱耐腐蚀性能差、运输不便、现场拼装不便、接缝处防腐处理难度大、后期运营维护不便、有地下水位的地方无法应用的缺点;并且,蓄水池和泵房同基坑施工,施工方便,可适用于有地下水的情况,经久耐用,有利于产品推广和应用。应用。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供水用一体化加压泵站及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给排水工程
,具体为一种供水用一体化加压泵站及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铁路车站生产、生活给水因自来水压力不够,通常采用二次加压供水;同时室内、外消防通常需要采用临时高压消防系统,因此需配套给水加压站或消防加压站。为节省占地和土建投资、打造良好的车站景观效果,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标准图集《装配式箱泵一体化消防给水泵站选用及安装》(18CS01)中的地埋式一体化钢制消防泵房及消防水箱实现对自来水二次加压。但该一体化设备存在耐腐蚀性能差、运输不便、现场拼装不便、接缝处防腐处理难度大、后期运营维护不便、有地下水位的地方无法应用等缺点,导致整个工程麻烦且复杂,不利于产品的推广和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鉴于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供水用一体化加压泵站及施工方法,能够解决给水加压站或消防加压站施工麻烦且复杂的问题。
[0004]具体地,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供水用一体化加压泵站,包括由混凝土制成的箱体和至少一个隔墙,所述隔墙竖直设置于所述箱体内,以将所述箱体分隔成泵房和蓄水池;所述泵房内设置有供水装置,所述供水装置通过吸水管与所述蓄水池连通,所述供水装置配置为对所述蓄水池内的水增压并将其输送出所述箱体。
[0005]可选地,所述隔墙的顶部开设有用于将所述泵房和所述蓄水池连通的溢流通道,以使所述蓄水池内过量的水进入所述泵房。
[0006]可选地,所述泵房内设置有集水坑,所述集水坑位于所述溢流通道的下方,以收集进入所述泵房内的水。
[0007]可选地,所述隔墙的数量为一个,以将所述箱体分隔成一个泵房和一个蓄水池;所述蓄水池的侧壁上开设有为进水管让位的进水孔;所述泵房的侧壁或顶壁上开设有为出水管让位的出水孔。
[0008]可选地,所述隔墙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隔墙间隔设置,以将所述箱体分隔成一个泵房和两个蓄水池;所述泵房位于两个所述蓄水池之间;所述蓄水池的侧壁上开设有为进水管让位的进水孔;所述泵房的侧壁或顶壁上开设有为出水管让位的出水孔。
[0009]可选地,所述蓄水池底部形成有下凹的吸水坑,所述吸水管一端位于所述吸水坑内,另一端与所述供水装置连接。
[0010]可选地,所述蓄水池内衬有食品级不锈钢板;所述吸水管和/或所述进水管和/或所述出水管连通有紫外线消毒设备和/或臭氧消毒设备。
[0011]可选地,所述泵房的顶部开设有检修孔,所述泵房内设置有楼梯,所述楼梯位于所
述检修孔下方。
[0012]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供水用一体化加压泵站的施工方法,所述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3]在埋地钢筋混凝土水池内修建一个或两个隔墙,以形成泵房和蓄水池;
[0014]在所述泵房顶部设检修孔,并配置楼梯;
[0015]在所述泵房和所述蓄水池内布置供水相关设备。
[0016]可选地,所述钢筋混凝土水池包括新建的水池或既有的水池。
[0017]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8]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供水用一体化加压泵站中,由于采用了由混凝土制成的箱体和隔墙,应用时可以现场施工,因此能够避免现有技术中一体化钢制消防泵房及消防水箱耐腐蚀性能差、运输不便、现场拼装不便、接缝处防腐处理难度大、后期运营维护不便、有地下水位的地方无法应用的缺点;并且,蓄水池和泵房同基坑施工,施工方便,可适用于有地下水的情况,经久耐用,有利于产品推广和应用。
[0019]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供水用一体化加压泵站可直接在按照国标图集《矩形钢筋混凝土蓄水池》(22S804)建造的蓄水池中加隔墙改造,设计和施工简便,应用于既有改造工程中,便于既有房屋的消防和生产、生活用水过渡;也可根据需要新建供水用一体化加压泵站。泵房和蓄水池采用钢筋混凝土现浇,可适用于有地下水的情况,经久耐用,维护运营方便。泵房和蓄水池同基坑施工,施工方便,节省土建投资。供水用一体化加压泵站采用地埋式的水池和加压泵房,节省占地,不影响车站景观效果,并且可实现无人值守的功能,仅需定期检修即可。
[0020]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专利技术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0021]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0022]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供水用一体化加压泵站的示意性平面布置图;
[0023]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供水用一体化加压泵站的示意性剖面图;
[0024]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供水用一体化加压泵站的示意性平面布置图;
[0025]图4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的供水用一体化加压泵站的示意性平面布置图;
[0026]图5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的供水用一体化加压泵站的示意性剖面图。
[0027]图中:100、箱体,110、泵房,111、集水坑,112、检修孔,120、蓄水池,121、吸水坑,200、隔墙,300、供水装置,310、消防水泵,320、增压稳压装置,330、变频供水设备,410、吸水管,420、进水管,430、出水管,500、溢流管,600、紫外线消毒设备,700、楼梯,810、通气管,820、通风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参照图1至图5来描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供水用一体化加压泵站及施工方法。在
本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也即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当某个特征“包括或者包含”某个或某些其涵盖的特征时,除非另外特别地描述,这指示不排除其它特征和可以进一步包括其它特征。
[0029]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固定”“耦合”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30]此外,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也即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供水用一体化加压泵站,其特征在于,包括由混凝土制成的箱体和至少一个隔墙,所述隔墙竖直设置于所述箱体内,以将所述箱体分隔成泵房和蓄水池;所述泵房内设置有供水装置,所述供水装置通过吸水管与所述蓄水池连通,所述供水装置配置为对所述蓄水池内的水增压并将其输送出所述箱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水用一体化加压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隔墙的顶部开设有用于将所述泵房和所述蓄水池连通的溢流通道,以使所述蓄水池内过量的水进入所述泵房。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供水用一体化加压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泵房内设置有集水坑,所述集水坑位于所述溢流通道的下方,以收集进入所述泵房内的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水用一体化加压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隔墙的数量为一个,以将所述箱体分隔成一个泵房和一个蓄水池;所述蓄水池的侧壁上开设有为进水管让位的进水孔;所述泵房的侧壁或顶壁上开设有为出水管让位的出水孔。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水用一体化加压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隔墙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隔墙间隔设置,以将所述箱体分隔成一个泵房和两个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婷王松林刘飞刘志然唐寅林亚楠陈勇邢剑黄丽娟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