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机器学习和模型约束的全球电离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408372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9 16: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机器学习和模型约束的全球电离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机器学习和模型约束的全球电离层F2层参数建模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太空环境态势感知领域,特别涉及该领域中的一种基于机器学习和模型约束的全球电离层
F2
层参数建模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电离层是影响通信

导航定位

指挥控制

遥感侦查等无线电系统关键的太空环境影响因素之一

根据高度的不同,电离层可相应划分为
D

、E
层和
F

。F
层从地球上方约
140

600km
延伸,白天分为
F1

F2
两层
。F2
层具有最大的电子密度,对
10

35MHz
频率的高频
(HF)
无线信号传播具有重要影响

建立全球电离层
F2
层参数模型,特别是
F2
层峰值密度
(NmF2)
和峰值高度
(hmF2)
,对于提升穿越电离层的无线电系统,如短波通信

卫星导航

测控和监视雷达的性能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

[0003]目前,全球电离层可以获取到的观测数据正日益增多

美国马萨诸塞州罗威尔
(Lowell)
大学建立了全球电离层无线电观测台
(Global Ionospheric Radio Observatory,GIRO)

GIRO
可以提供全球超过
50
个台站的数字电离层测高仪自动判读
(Auto Scaling)
数据

同时,自
2006

COSMIC
星座建立以来,利用无线电掩星进行电离层探测的卫星也日益增多

这些地基和卫星提供了大量的

高质量的全球电离层探测数据资料,为构建全球电离层建模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0004]机器学习能指导计算机寻找大数据规律,从海量数据中学习得到合适的模型,拟合复杂非线性函数,常用于预测或估计其他未知数据

随着计算机性能的提升和数据量的不断增加,机器学习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机器学习算法缺乏对电离层物理变化的内在约束,限制了模型泛化能力的提升

如能将机器学习与现有的电离层模型相结合,则可进一步提升机器学习算法的可靠性和建模精度

[0005]太阳是电离层变化最重要的影响源,太阳辐射变化能够对全球电离层的变化产生全局的影响,从而强烈控制电离层的变化行为

地磁活动对电离层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对带电粒子运动的控制作用,因此地磁同样是影响电离层活动的另一个重要的影响来源,加上受中性气体成分和电离成分综合作用的影响,电离层时间和空间变化规律非常复杂

如何找到控制电离层
F2
层参数的关键控制参量,并以这些关键控制参量为输入,利用大规模的天基和地基观测资料,构建出最优化的数学模型,对
F2
层峰值密度
(NmF2)
和峰值高度
(hmF2)
的时间和空间变化特征加以准确地描述,是电离层建模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提供一种基于机器学习和模型约束的全球电离层
F2
层参数建模方法

[0007]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8]一种基于机器学习和模型约束的全球电离层
F2
层参数建模方法,其改进之处在
于,包括如下步骤:
[0009]步骤1,测高仪观测资料的获取与预处理:
[0010]步骤
11
,下载全球电离层无线电观测台电离层数字测高仪自动判读数据;
[0011]步骤
12
,从自动判读数据中,提取测高仪经度

纬度坐标

观测时刻

自动判读置信分

电离层
F2
层临界频率
foF2
和电离层
F2
层峰值高度
hmF2

[0012]步骤
13
,删除自动判读置信分低于
75
的垂测数据;
[0013]步骤
14
,利用
foF2
计算电离层
F2
层峰值密度
NmF2
,计算方法如下:
[0014]NmF2

foF22/80.62
[0015]步骤
15
,输出经步骤
13
处理后的电离层垂测参量并存储到文本文件中,所述的电离层垂测参量包括测高仪经度

纬度坐标

观测时刻
、NmF2

hmF2

[0016]步骤2,掩星观测资料的获取与预处理:
[0017]步骤
21
,下载掩星电子密度剖面观测资料;
[0018]步骤
22
,从电子密度剖面中,提取观测时刻

碰撞点纬度

经度

高度坐标和电离层值;
[0019]步骤
23
:从电子密度剖面中提取
NmF2

hmF2

[0020]NmF2

max{Ne
i
,i

1,2,...,n}
[0021]hmF2

h
j
(Ne
j
==
NmF2)
j

1,2,...n
[0022]上式中,
max
表示取最大值,
Ne
为电子密度,
h
为碰撞点高度,
n
为一次掩星事件包含的采样点总数;
[0023]步骤
24
:剔除
hmF2
不在
150

450km
高度区间的电子密度剖面;
[0024]步骤
25
:剔除
490km

420km
高度上的斜率
S
不在

9<S<

0.02
区间的电子密度剖面:
[0025][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基于机器学习和模型约束的全球电离层
F2
层参数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测高仪观测资料的获取与预处理:步骤
11
,下载全球电离层无线电观测台电离层数字测高仪自动判读数据;步骤
12
,从自动判读数据中,提取测高仪经度

纬度坐标

观测时刻

自动判读置信分

电离层
F2
层临界频率
foF2
和电离层
F2
层峰值高度
hmF2
;步骤
13
,删除自动判读置信分低于
75
的垂测数据;步骤
14
,利用
foF2
计算电离层
F2
层峰值密度
NmF2
,计算方法如下:
NmF2

foF22/80.62
步骤
15
,输出经步骤
13
处理后的电离层垂测参量并存储到文本文件中,所述的电离层垂测参量包括测高仪经度

纬度坐标

观测时刻
、NmF2

hmF2
;步骤2,掩星观测资料的获取与预处理:步骤
21
,下载掩星电子密度剖面观测资料;步骤
22
,从电子密度剖面中,提取观测时刻

碰撞点纬度

经度

高度坐标和电离层值;步骤
23
:从电子密度剖面中提取
NmF2

hmF2

NmF2

max{Ne
i
,i

1,2,...,n}hmF2

h
j
(Ne
j
==
NmF2)
j

1,2,...n
上式中,
max
表示取最大值,
Ne
为电子密度,
h
为碰撞点高度,
n
为一次掩星事件包含的采样点总数;步骤
24
:剔除
hmF2
不在
150

450km
高度区间的电子密度剖面;步骤
25
:剔除
490km

420km
高度上的斜率
S
不在

9<S<

0.02
区间的电子密度剖面:上式中,
N
e,490
表示
490km
高度上的电子密度,
N
e,420
表示
420km
高度上的电子密度;步骤
26
,剔除各点的电子密度值与原值之间平均偏差
M
D
大于3的电子密度剖面:上式中,
N
表示电子密度的样本数量;步骤
27
,剔除
110km
以上存在小于0的电子密度剖面;步骤
28
,输出满足要求的掩星参量并存储到文本文件中,所述的掩星参量包括碰撞点经度

纬度坐标

观测时刻
、NmF2

hmF2
;步骤3,利用国际参考电离层模型
IRI
计算
NmF2

hmF2
:步骤
31
,将测高仪坐标

掩星碰撞点坐标

观测时刻和太阳黑子数输入到国际参考电离层模型
IRI
中,计算对应时间和地点处的
NmF2

hmF2
;步骤
32
,输出
IRI
模型计算所得的
NmF2

hmF2
,并存储到文本文件中;步骤4,利用水平风场模型
HWM
计算纬向风场速度和经向风场速度:步骤
41
,将测高仪坐标

掩星碰撞点坐标

观测时刻,太阳黑子数

地磁指数输入到水平
风场模型中,计算对应时间和地点处的纬向风场速度和经向风场速度;步骤
42
,输出
HWM
模型计算所得的纬向风场速度和经向风场速度,并存储到文本文件中;步骤5,机器学习构建全球
NmF2
模型:步骤
51
,选择年积日
DOY、
地方时
LT、
地理纬度坐标地磁纬度地理经度坐标
λ

太阳黑子数
、F10.7
指数

太阳风速

地磁
Ap
指数
、Kp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欧明王志钢郭珊朱庆林甄卫民陈龙江吴家燕王妍张宇航陈亮刘钝董翔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波传播研究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二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