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韧塑性优良的贝氏体辙叉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韧塑性优良的贝氏体辙叉及其制备方法,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利用大流量空气实现正火处理,细化组织,同时在马氏体转变温度以上恒温处理,获得95%含量以上的贝氏体和残奥组织,降低马氏体组织含量,提高贝氏体辙叉韧塑性的贝氏体辙叉用钢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各国铁路向高速、重载方向发展,对辙叉心轨性能也相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辙叉是铁路轨道结构的重要组成部件,是机车车辆的车轮从一股道转入另一股道时承受高强度的冲击碾压通过钢轨交叉点的特殊设备。机车车辆和钢轨之间的接触力是通过车轮与钢轨的接触斑点来传送的,车轮在刚通过辙叉时,辙叉尖端与车轮接触面会突然变得非常小,两者的接触应力变得非常高,往往造成辙叉主要伤损集中在尖端区域。并且,辙叉会起到导向转弯的作用,使车轮导向转弯,车轮将受到多个力的共同作用,辙叉表面会产生蠕滑,产生表面伤损。因此,辙叉对材料的性能要求极为严格要求,该辙叉部件需要强度足够、稳定性好、耐磨且有较长的使用寿命。
[0003]然而,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韧塑性优良的贝氏体辙叉,其特征在于,其化学成分按重量百分比计包括:C 0.25
‑
0.35%、Si 1.0
‑
2.0%、Mn 1.50
‑
2.00%、P0.002
‑
0.015%、S 0.002
‑
0.010%、Cr 0.80
‑
1.50%、Mo 0.30
‑
0.80%、Ni0.30
‑
0.80%、V 0.03
‑
0.10%、Al 0.001
‑
0.004%,其余为Fe。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韧塑性优良的贝氏体辙叉,其特征在于,所述贝氏体辙叉的长度≤50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韧塑性优良的贝氏体辙叉,其特征在于,所述贝氏体辙叉的组织为贝氏体+马氏体+残奥复相组织。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韧塑性优良的贝氏体辙叉,其特征在于,所述贝氏体+马氏体+残奥复相组织中贝氏体+残奥组织的含量≥95%。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韧塑性优良的贝氏体辙叉,其特征在于,所述贝氏体辙叉的抗拉强度≥1380MPa,延伸率≥20%,常温冲击≥80J,
‑
40℃低温冲击≥50J。6.一种如权利要求1
‑
5中任一项所述的韧塑性优良的贝氏体辙叉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按照以下重量百分比计的化学成分冶炼浇铸获得钢坯:C0.25
‑
0.35%、Si 1.0
‑
2.0%、Mn 1.50
‑
2.00%、P 0.002
‑
0.015%、S 0.002
‑
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俊,邹明,汪渊,杨大巍,
申请(专利权)人:攀钢集团攀枝花钢铁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