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进气双流道缸盖及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发动机缸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进气双流道缸盖及方法
。
技术介绍
[0002]气体发动机的缸内燃烧通常采用火花塞点燃缸内燃气和空气的混合气,现有天然气
、
沼气等发动机中
(
如济柴
G190
系列
、H190
系列;卡特彼勒
G34
系列
、G35
系列
、G36
系列;颜巴赫
3/4/6
系列
)
燃气和空气混合多采用预混合和进气歧管
/
进气道多点混合方式
。
预混合技术是指燃气和空气在压气机前或进气管前完成混合,进气管前的通道内为燃气和空气的混合气;进气道多点混合技术是指燃气和空气在进气歧管或进气道进行混合,气道内为燃气和空气的混合气
。
[0003]与天然气等燃气相比,氢气燃烧速度快,爆炸极限宽,更易发生“回火”、“放炮”问题,在富氢发动机和氢气发动机中,预混合和进气歧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1.
一种进气双流道缸盖,其特征在于,包括缸盖基体,缸盖基体内设有相互独立的燃气流道
、
空气流道和排气流道,燃气流道位于缸盖基体所配合缸体轴线的一侧,空气流道位于缸盖基体所配合缸体轴线的另一侧,燃气流道与空气流道之间设有与二者相隔离的冷却水腔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气双流道缸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气流道和空气流道对置设计,燃气流道的进口与空气流道的进口位于缸盖基体的异侧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气双流道缸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流道内设有第一弯曲段,空气流道的喉口配合有第一进气门,第一弯曲段引导空气流道内的部分空气气流从喉口位置沿平行于第一弯曲段的切向输出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进气双流道缸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气流道内设有第二弯曲段,燃气流道的喉口配合有第二进气门,第二弯曲段引导燃气流道内的部分燃气气流从喉口位置沿平行于第二弯曲段的切向输出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进气双流道缸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流道和燃气流道的所处位置相对于所配合缸体轴线对称分布,经过引导的部分燃气气流和部分空气气流于缸体内碰撞形成涡流,进行缸内混合
技术研发人员:郭进举,周杰,李全武,杨加成,刘东,张东科,马本强,李明晓,孙成香,陈毅,韩常勇,张磊,赵二兰,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