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肥胖小鼠模型的构建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401357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9 15:53
本研究采用肌肉注射睾酮、腹腔注射大豆油+胸腺嘧啶灌胃+禁水禁食和黑暗处理+红光刺激多种方式联合诱导的方式,以期复制出与人类肥胖相似的疾病动物模型,并从行为学、理化指标等方面进行评价,以期为相关实验研究奠定前期基础。本研究旨在通过内外多因素诱导C57BL/6J小鼠建立肥胖动物模型,筛选肥胖动物建模关键指标、并评价C57BL/6J小鼠肥胖成模稳定性,为肥胖症动物实验研究模型选择提供理论基础。肥胖症动物实验研究模型选择提供理论基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肥胖小鼠模型的构建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儿童疾病动物模型构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肥胖小鼠模型的构建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肥胖是一个世界性的健康问题。研究证实,肥胖不仅是引发糖尿病、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等代谢性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也与癌症等疾病密切相关,已成为人类健康的绊脚石。1990年至2015年,高体质指数已导致全球400万人死亡,预计到2025年全球肥胖患病率将在男性中达18%,在女性中超过21%。众所周知,肥胖会增加多种疾病的患病风险,包括血脂异常、2型糖尿病、高血压及多种癌症。肥胖患者更易发生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症、中风、痴呆、抑郁症。全球的肥胖发病率逐步飙升,肥胖引发的相关性疾病如:II型糖尿病、高血脂症、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慢性炎症等已是目前社会重点关注的一个健康问题。
[0003]肥胖是一种多因素导致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其主要特征为体内脂肪的过量累积。肥胖症不仅与多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及癌症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也为患病人群带来较大的经济负担与死亡风险。肥胖是一种典型的环境因素与遗传因素互相作用而导致能量摄入与消耗失去平衡所造成的慢性疾病,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面对该流行趋势,迫切需要研究人员对其致病机制进行深入研究,动物模型就成为了研究发病机制及治疗靶点的主要工具,为研究人员在整体水平系统研究肥胖症提供了可行性、从而弥补在细胞实验水平缺乏的整体影响效应。诱导肥胖、构建动物肥胖模型已成为研究及治疗肥胖相关性疾病的前提。小型啮齿类动物,尤其是小鼠广泛用于研究代谢紊乱疾病动物模型,小鼠和大鼠的生理机能比非哺乳动物物种更接近人类。近交系C57BL/6J小鼠因易发生严重肥胖、脂肪堆积、葡萄糖不耐受和中度胰岛素抵抗而被广泛用作肥胖模型;雄性小鼠更容易受到高脂饲料的影响,因此它们比雌性小鼠可更快、更大程度地形成肥胖。
[0004]建立肥胖动物模型,对于研究肥胖及其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机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常用营养性、精神抑制药、维生素D、下丘脑损伤性、双侧卵巢切除法等五种肥胖动物模型,其造模方法、肥胖指标的变化和应用均有较大差异。营养性肥胖动物造模常用的高脂饲料配方一般由普通饲料、胆固醇、胆盐、蛋黄粉、猪油、丙基硫氧嘧啶等成分构成,在不同实验中各成分所占的比例有所不同;进食方式常用自由进食与灌胃相结合。不同高脂饲料配方和不同动物造模,模型动物体质量、TG、TC、LDL

C和HDL

C等肥胖指标的变化有差异。目前,精神抑制药致动物肥胖模型主要有氯丙嗪和奥氮平致动物肥胖模型。大量维生素D致动物肥胖方法简易、经济、快速、便捷,可致大鼠动脉出现弥漫性的中膜钙化,引起弹性纤维断裂,动脉僵硬、顺应性降低而发生动脉硬化,进而又加重高脂血症的程度,可防止因多种不确定因素导致动物模型不稳定的情况发生,但对大鼠单纯性肥胖有干预作用。下丘脑损伤性肥胖是指下丘脑能量稳态调节系统结构或功能损伤引起的食欲亢进和短期内体质量显著增加综合征,是有别于单纯性肥胖的一组临床综合征,由于下丘脑在机体能量
稳态调节中的作用复杂,下丘脑性肥胖仍是临床治疗中的难点。目前常用谷胺酸钠和金硫葡萄糖建立下丘脑损伤性动物肥胖模型。营养性肥胖动物模型的优点在于成本低、成功率比较高,重复性好,但缺点是动物易感性不同,存在肥胖抵抗现象,需要将其剔除;且高脂饲料配制较麻烦。大剂量VD肥胖动物模型优点在于简易、经济、快速、便捷,缺点在于VD对大鼠单纯性肥胖有干预作用。精神抑制药动物模型有简便、经济、成模周期短的优点,但缺点在于与正常小鼠相比,体质量差异小。下丘脑损伤动物模型的优点是成功率高且稳定性好,可用于由肥胖引起的不孕症的研究;但是常伴随活动过度及生长发育障碍,剂量大易痉挛致死和引起视网膜损伤。卵巢切除法的优点在于模拟人体激素水平的变化过程,方法简单,缺点是成功率只有50%,需独特的手术。由此可见,传统的啮齿动物模型试验需要大量人员和基础设备支持,成本较高,周期较长,而且肥胖变异高,肥胖发生率低,因而寻求简单,成本低,周期短,肥胖发生率高且稳定性好的肥胖动物模型成为人们所需。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研究旨在成功建立肥胖小鼠模型,并观察动物的表现行为及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以评价模型的稳定性,目的是制作出实用、贴近临床、重复性好的肥胖小鼠模型,便于进一步研究肥胖的发病机制及其病理生理变化,同时为肥胖干预措施如何实施提供一定的依据。
[0006]本研究建立的肥胖小鼠模型操作简单,造模条件量化、可控、造模周期相对较短、模型基本稳定,可作为开展肥胖基础研究的动物模型,为开发治疗肥胖的有效药物提供基础实验依据。
[0007]本研究采用肌肉注射睾酮、腹腔注射大豆油+胸腺嘧啶灌胃+禁水禁食和黑暗处理+红光刺激多种方式联合诱导的方式,以期复制出与人类肥胖相似的疾病动物模型,并从行为学、理化指标等方面进行评价,以期为相关实验研究奠定前期基础。本研究旨在通过内外多因素诱导C57BL/6J小鼠建立肥胖动物模型,筛选肥胖动物建模关键指标、并评价C57BL/6J小鼠肥胖成模稳定性,为肥胖症动物实验研究模型选择提供理论基础。
[0008]本专利技术旨在开发一种能够重点针对肥胖的经典症状,能够很好的进行针对肥胖的药效评价的动物模型。本专利技术构建的肥胖小鼠模型在诱发肥胖经典症状(体重增加、脂肪过量累积、肝细胞水肿、胰岛素抵抗等),以及血脂四项升高、易怒等肥胖伴随症状上均表现出较高的成功率和稳定性。本研究能很好的模拟肥胖临床发病,为快速筛选治疗药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建模方法稳定可靠、成本低、效率高、周期短。
[0009]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10]一种肥胖小鼠模型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歩骤:
[0011](1)、体内注射:选择6周龄SPF级雄性C57BL/6J小鼠,体重16

20g,饲养在50%

60%相对湿度、20

22℃及12~12h明暗交替的环境中,自由进食、饮水,每2d更换一次垫料,在鼠笼内适应性饲养两周后开始造模;分别在第1、15、40天对小鼠肌肉注射睾酮4.5mg/kg,分别在第5、20、45天对小鼠腹腔注射大豆油0.5mL/kg。
[0012](2)、胸腺嘧啶灌胃:从第1天开始,对小鼠进行胸腺嘧啶灌胃,每隔2天灌胃1次,每次剂量为100mg/kg,共持续30天;即第1、4、7、10、13、16、19、21、24、27、30天进行灌胃。灌胃时可将胸腺嘧啶溶于温水或者生理盐水中。
[0013](3)、禁水禁食和黑暗处理:从第31天开始,用黑布盖住鼠笼,营造完全黑暗的养殖环境,同时对小鼠禁水禁食,第32天取走黑布正常饲养并饲喂高脂饲料,第33天再次禁水禁食和黑暗处理,第34天取走黑布正常饲养并饲喂高脂饲料,如此循环,每隔一天处理一次,共持续30天。
[0014](4)、红光刺激:鼠笼内设置有红光灯,在上述步骤(3)中每次取走黑布正常饲养时,开启红光灯1小时,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肥胖小鼠模型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体内注射:选择6周龄SPF级雄性C57BL/6J小鼠,体重16

20g,饲养在50%

60%相对湿度、20

22℃及12~12h明暗交替的环境中,自由进食、饮水,每2d更换一次垫料,在鼠笼内适应性饲养两周后开始造模;分别在第1、15、40天对小鼠肌肉注射睾酮4.5mg/kg,分别在第5、20、45天对小鼠腹腔注射大豆油0.5mL/kg。(2)、胸腺嘧啶灌胃:从第1天开始,对小鼠进行胸腺嘧啶灌胃,每隔2天灌胃1次,每次剂量为100mg/kg,共持续30天;即第1、4、7、10、13、16、19、21、24、27、30天进行灌胃。(3)、禁水禁食和黑暗处理:从第31天开始,用黑布盖住鼠笼,营造完全黑暗的养殖环境,同时对小鼠禁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宇飞李晓霞张竞戈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省儿童医院郑州儿童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