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增阻大变形锚杆/索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支护装备
,具体涉及一种增阻大变形锚杆/索。
技术介绍
[0002]锚杆/索具有承载能力高、支护效果好、成本低、安装工艺简单等特点,在井巷支护中被广泛使用。锚杆/索本质上是一种钢材料,其支护效果受钢材料自身力学特性的限制较大,比如锚杆/索支护前期高预应力的施加与支护后期增阻变形的实现相互制约。当施加较高的预应力作用时,锚杆/索对应发生较大拉伸变形,透支了锚杆/索的变形潜力,无法随巷道变形持续提供合适的支护反力;而需保留锚杆/索的变形潜力时,意味着不可对锚杆/索施加较搞得预应力。但为了保障软岩大变形巷道的稳定性,支护前期的高预应力以及支护后期的增阻变形能力均是不可或缺的,现有技术中的支护装备无法同时兼备支护前期的高预应力以及支护后期的增阻变形能力。
[0003]因此,需要提供一种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不足的改进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增阻大变形锚杆/索。
[0005]为了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增阻大变形锚杆/索,其特征在于,包括锚杆/索体、增阻套管和增阻分离杆,所述增阻套管位于锚孔的孔口处,所述增阻套管包括螺纹连接的近端筒和远端筒,在所述近端筒内壁设有多个关于其周向均布的渐变槽,所述渐变槽的宽度自远端向近端逐渐减小;所述增阻分离杆位于远端筒的内腔,在增阻分离杆外壁设有多个沿其母线延伸的凸条,所述凸条宽度与所述渐变槽的远端宽度相适配,多个所述凸条与多个所述渐变槽一一对应;所述锚杆/索体包括第一锚杆/索体和第二锚杆/索体,所述第一锚杆/索体的远端锚固在锚孔底部,近端反力约束于所述远端筒内;所述第二锚杆/索体的远端穿过所述近端筒后固定连接所述增阻分离杆,近端伸出所述近端筒的近端后螺纹连接预紧螺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阻大变形锚杆/索,其特征在于,所述远端筒的近端设有对应所述增阻分离杆外径的内腔,所述远端筒的远端设有对应所述第一锚杆/索体的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毕清泉,安刚建,储巨球,余世祥,荣传新,罗彬,方祥,朱慧,石浩,冯吉昊,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四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安徽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