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血沉测量装置及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396933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9 15:5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血沉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自动血沉测量装置及方法,包括检测仪,所述检测仪的内部设置有用于加速的电压组件,所述检测仪的内部设置有用于固定的储存组件,所述检测仪的内部设置有用于传动的传动组件,所述电压组件包括有负极电板、负极元件、正极电板与正极元件,通过电源控制负极元件带有负电荷,也控制正极元件带有正电荷,用来加速血沉速率,避免了自动血沉时需要浪费大量的时间,还可防止单次自动血沉收取到的红细胞量较少,从而导致在救治病人时由于红细胞不足,使得病人错失了最佳的抢救时机,并且为医学研究过程中提供了大量的标本进行医学实验,在提高了血沉效率的同时为救治病人也提供了充足的红细胞。的同时为救治病人也提供了充足的红细胞。的同时为救治病人也提供了充足的红细胞。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血沉测量装置及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血沉
,具体为一种自动血沉测量装置及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血沉全称为血红细胞沉降速率,是现代临床医疗上的一个重要参数,对疾病的诊断、预测疾病的发展方向、确定治疗方案和后续疗效观察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0003]传统的自动血沉采用的是魏氏法,将血液与抗凝剂充分混合在一起后倒入到试管的内部,然后将试管放到试管架上静置,一般是通过一个小时或者两个小时进行血沉,需要浪费大量的时间且收集到的红细胞样本较少,导致在救治病人时无法提供充足的红细胞,同时无法对血沉所处的环境进行密封,导致外部细菌进入到血液中,造成血液中的红细胞失活或者变异,影响了医学实验室结果的准确率与可靠性。
[0004]为解决上述问题,专利技术者提出了一种自动血沉测量装置及方法,具备加快血沉速度的同时避免外部环境存在的细菌对血液造成污染的优点。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实现上述加快血沉速度的同时防止外部环境存在的细菌血液进行污染的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自动血沉测量装置及方法,包括检测仪,所述检测仪的内部设置有用于加速的电压组件,所述检测仪的内部设置有用于固定的储存组件,所述检测仪的内部设置有用于传动的传动组件;
[0007]所述电压组件包括有负极电板、负极元件、正极电板与正极元件,所述负极电板的一侧转动连接在检测仪的顶部,所述负极元件固定连接在负极电板的下表面,所述正极电板固定连接在检测仪的内壁,所述正极元件固定连接在正极电板的上表面;
[0008]所述储存组件包括有载物槽,所述载物槽限位滑动在检测仪的内部;
[0009]所述传动组件包括有驱动腔与第二限位滑槽板,所述驱动腔固定连接在检测仪的内部,所述第二限位滑槽板限位滑动在驱动腔的内部。
[0010]进一步的,所述电压组件还包括有第一限位滑槽,所述第一限位滑槽对称开设在负极电板的两侧,所述负极电板的远离第一限位滑槽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扭簧杆,所述扭簧杆远离负极电板的一侧转动连接在检测仪的顶部,所述第一限位滑槽的内部横向滑动连接有支架杆,所述支架杆的中部转动连接在检测仪的外壁,所述负极电板的下表面贴合设置有导电杆,所述导电杆的顶部固定连接在检测仪的内部。
[0011]进一步的,所述储存组件还包括有试管,所述试管限位滑动在载物槽的内部。
[0012]进一步的,所述传动组件还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固定连接在载物槽的内侧表面,所述支架杆的底部转动连接在固定板的顶部,所述固定板靠近驱动腔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伸缩弹簧杆,所述伸缩弹簧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限位滑槽板,所述第二限位滑槽板靠近固定杆的一侧对称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
所述第一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驱动腔的内部,所述驱动腔的外壁转动连接有滑杆,所述滑杆的另一端限位滑动在第二限位滑槽板的内部。
[0013]进一步的,所述正极电板的内侧与导电杆相抵触,所述负极元件与电源负极电性连接,所述正极元件与电源正极电性连接,所述负极元件的尺寸与试管的顶部开口处尺寸相适配,且所述负极元件对试管的顶部进行封堵,所述支架杆与固定板相连接的一端具备自动伸缩功能,所述固定板的两端贯穿连接在检测仪的内部。
[0014]进一步的,所述试管内部存放有血液,且血液中红细胞的细胞膜带有负电荷。
[0015]一种自动血沉测量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16]步骤一:将血液与抗凝剂EDTA轻轻颠倒混匀后,将混合物起入到刻度血沉管的内部;
[0017]步骤二:然后手动推动血沉仪的载物台,将载物台自动解除卡接,并移动到血沉检测仪的外侧,然后将装有血液与抗凝剂的血沉管竖直放置到血沉架的内部进行固定;
[0018]步骤三:通过调节血沉仪的温度,使得血沉仪的内部温度保持在37℃,然后通过血沉仪对血沉标本进行旋转,使得血液与抗凝剂EDTA充分混合;
[0019]步骤四:手动推动载物台,将载物台推入血沉检测仪的内部,并通过电性元件板对血沉管进行密封,然后通过血沉管上下两侧分别设有的电性元件板,使得血沉管上方设有的电性元件板与电源负极相通,血沉管下方设有的电性元件板与电源正极相连,使得通电后的电性元件板对红细胞进行引导;
[0020]步骤三:通过按操作键后仪器开始进行分析观察数据图,20分钟以后,当数据图区域平稳时停止检验,并记录显示器上出现的分析结果,最后取出血沉管。
[0021]血沉管在22℃~25℃下垂直置于血沉架上。
[0022]血液与抗凝剂EDTA混合比例为1:4。
[0023]有益效果
[0024]与现有技术及产品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5]1、通过电源控制负极元件带有负电荷,也控制正极元件带有正电荷,用来加速血沉速率,避免了自动血沉时需要浪费大量的时间,还可防止单次自动血沉收取到的红细胞量较少,从而导致在救治病人时由于红细胞不足,使得病人错失了最佳的抢救时机,并且为医学研究过程中提供了大量的标本进行医学实验,在提高了血沉效率的同时为救治病人也提供了充足的红细胞;
[0026]2、通过向试管的内部倒入血液与抗凝剂,然后再将试管放入到载物槽的内部,避免了在自动血沉的过程中由于试管出现摇晃使得血液易洒出的问题,提高了血沉效率的同时也为医学研究提供了大量的标本;
[0027]3、通过负极电板带动负极元件对试管封堵并抵触到载物槽顶部,避免了在自动血沉的过程中与外界空气环境接触,避免空气中掺杂的灰尘杂质等进入血液内,导致血沉速率降低,也防止了由于外部细菌进入血液中造成红细胞失活与变异的情况,提高了医学实验的准确率与可靠性。
附图说明
[0028]图1为本专利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9]图2为本专利技术检测仪与储存组件位置关系示意图;
[0030]图3为本专利技术负极电板与正极电板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0031]图4为本专利技术导电杆与第一限位滑槽位置关系示意图;
[0032]图5为本专利技术扭簧杆与负极电板位置关系示意图;
[0033]图6为本专利技术载物槽与支架杆位置关系示意图;
[0034]图7为本专利技术载物槽与检测仪位置关系示意图;
[0035]图8为本专利技术支架杆与驱动腔位置关系示意图;
[0036]图9为本专利技术固定杆与第二限位滑槽板位置关系示意图;
[0037]图10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弹簧与伸缩弹簧杆位置关系示意图;
[0038]图11为本专利技术滑杆与第二限位滑槽板位置关系示意图;
[0039]图12为本专利技术方法流程框图。
[0040]附图标记:1、检测仪;
[0041]2、电压组件;21、负极电板;22、负极元件;23、第一限位滑槽;24、正极电板;25、正极元件;26、导电杆;27、扭簧杆;28、支架杆;
[0042]3、储存组件;31、载物槽;32、试管;
[0043]4、传动组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血沉测量装置,包括检测仪(1),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仪(1)的内部设置有用于加速的电压组件(2),所述检测仪(1)的内部设置有用于固定的储存组件(3),所述检测仪(1)的内部设置有用于传动的传动组件(4);所述电压组件(2)包括有负极电板(21)、负极元件(22)、正极电板(24)与正极元件(25),所述负极电板(21)的一侧转动连接在检测仪(1)的顶部,所述负极元件(22)固定连接在负极电板(21)的下表面,所述正极电板(24)固定连接在检测仪(1)的内壁,所述正极元件(25)固定连接在正极电板(24)的上表面;所述储存组件(3)包括有载物槽(31),所述载物槽(31)限位滑动在检测仪(1)的内部;所述传动组件(4)包括有驱动腔(41)与第二限位滑槽板(44),所述驱动腔(41)固定连接在检测仪(1)的内部,所述第二限位滑槽板(44)限位滑动在驱动腔(41)的内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血沉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组件(2)还包括有第一限位滑槽(23),所述第一限位滑槽(23)对称开设在负极电板(21)的两侧,所述负极电板(21)的远离第一限位滑槽(2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扭簧杆(27),所述扭簧杆(27)远离负极电板(21)的一侧转动连接在检测仪(1)的顶部,所述第一限位滑槽(23)的内部横向滑动连接有支架杆(28),所述支架杆(28)的中部转动连接在检测仪(1)的外壁,所述负极电板(21)的下表面贴合设置有导电杆(26),所述导电杆(26)的顶部固定连接在检测仪(1)的内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动血沉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存组件(3)还包括有试管(32),所述试管(32)竖向滑动连接于载物槽(31)的内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自动血沉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组件(4)还包括固定板(47),所述固定板(47)固定连接在载物槽(31)的内侧表面,所述支架杆(28)的底部转动连接在固定板(47)靠近固定杆(46)的一端,所述固定板(47)靠近驱动腔(4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杆(46),所述固定杆(46)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伸缩弹簧杆(43),所述伸缩弹簧杆(43)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限位滑槽板(44),所述第二限位滑槽板(44)靠近固定杆(46)的一侧对称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42),所述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腾辛青松蒲荣宋娇廖丽平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常安医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