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舱的控制方法、装置、车辆及存储介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396009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9 15:50
本申请涉及车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座舱的控制方法、装置、车辆及存储介质,其中,方法包括:接收用户的模式切换请求,其中,模式切换请求包括目标场景模式,在当前场景模式与目标场景模式不一致时,基于目标场景模式,确定座舱的玻璃调光策略和/或玻璃调光策略对应的座舱联动策略,并根据玻璃调光策略调节对应玻璃的透光度和/或根据座舱联动策略调节对应的座舱设备,直至满足目标场景模式。由此,解决了相关技术难以满足用户多场景调光需求的问题,可以根据用户使用习惯,设定智能化多场景一键切换,采用全车智能调光方案,兼顾行车过程中的安全性及休息娱乐时的隐私性,为用户打造多场景第三生活空间。场景第三生活空间。场景第三生活空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座舱的控制方法、装置、车辆及存储介质


[0001]本申请涉及车辆
,特别涉及一种座舱的控制方法、装置、车辆及存储介质。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人们越来越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车辆作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除了日常出行以外,还需要满足工作、娱乐、旅游、露营、休闲、休息等各种需求,使车辆成为人们的第三个生活空间,而作为第三生活空间,其隐私性的打造尤为关键。
[0003]相关技术通过获取车辆的发动机状态以及透光度调节模式,根据发动机状态以及透光度调节模式调节车窗透光度。
[0004]然而,相关技术的车窗玻璃的透光度(或透明度)的调节方法,功能实现过于单一,智能度较低,无法根据用户需求对车窗玻璃的透光度进行相应的调节。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申请提供一种座舱的控制方法、装置、车辆及存储介质,以解决相关技术难以满足用户多场景调光需求的问题,可以根据用户使用习惯,设定智能化多场景一键切换,采用全车智能调光方案,兼顾行车过程中的安全性及休息娱乐时的隐私性,为用户打造多场景第三生活空间。
[000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座舱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接收用户的模式切换请求,其中,所述模式切换请求包括目标场景模式;若当前场景模式与所述目标场景模式不一致,则基于所述目标场景模式,确定座舱的玻璃调光策略和/或所述玻璃调光策略对应的座舱联动策略;以及根据所述玻璃调光策略调节对应玻璃的透光度和/或根据所述座舱联动策略调节对应的座舱设备,直至满足所述目标场景模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接收所述用户的模式切换请求之后,还包括:若所述当前场景模式与所述目标场景模式一致,则维持车辆处于所述当前场景模式。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场景模式包括:全隐私模式、行车遮阳模式、全明模式、娱乐办公模式和观影模式中的至少一种。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目标场景模式,确定所述座舱的所述玻璃调光策略和/或所述玻璃调光策略对应的座舱联动策略,还包括:在所述目标场景模式为所述全隐私模式时,所述玻璃调光策略为调节所有玻璃的透光度低于第一预设阈值或调节所有玻璃的雾度低于第二预设阈值,所述座舱联动策略为自动关闭所有侧窗和/或将空调调至预设温度和/或将座椅调至预设位置。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目标场景模式,确定所述座舱的所述玻璃调光策略和/或所述玻璃调光策略对应的座舱联动策略,还包括:在所述目标场景模式为所述行车遮阳模式时,所述玻璃调光策略为调节前挡挡风玻璃的第一区域、左前侧窗玻璃的第一区域、右前侧窗玻璃的第一区域、左后侧窗玻璃、右后侧窗玻璃、后风挡玻璃玻璃和天幕玻璃的透光度低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调节或调节所述前挡挡风玻璃的第一区域、所述左前侧窗玻璃的第一区域、所述右前侧窗玻璃的第一区域、所述左后侧窗玻璃、所述右后侧窗玻璃、所述后风挡玻璃玻璃和所述天幕玻璃的或雾度低于所述第二预设阈值,并调节所述前挡风玻璃的第二区域、所述左前侧窗玻璃的第二区域和所述右前侧窗玻璃的第二区域的透光度高于第三预设阈值,并确定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楼巧笑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