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朔性淤泥地质条件下防偏桩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395871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9 15:5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流朔性淤泥地质条件下防偏桩施工方法,步骤一:在管桩施工前对淤泥地质的软土进行改良处理;步骤二:管桩实施前,进行防挤沟和应力释放孔施工;步骤三:管桩施工过程中进行质量监控;步骤四:土方开挖工程中进行质量监控;步骤五:管桩施工过程中进行位移监测。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在深厚流朔性淤泥地质状态下,PHC管桩施工过程中,有效预防偏桩、断桩的施工方法。施工方法。施工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流朔性淤泥地质条件下防偏桩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土木工程,具体的说是流朔性淤泥地质条件下防偏桩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1、淤泥类软土层兼具高压缩性、触变性和流变性,场地地表土因地耐力较差,桩机在移动过程中,桩机行走部分的支腿直接站压在桩顶或桩顶软土层上,形成对地表土层的强大挤压作用,当地基土上部有较厚的软土层或地表面较薄的硬土层下有较厚的软土层时,可将管桩推挤倾斜,甚至断桩。同时挖土机械碰撞,重型车辆或施工机械碾压,均会造成管桩损伤、偏位。
[0003]2、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属挤土型桩,在施打大面积密集群桩时,往往造成先打入的桩挤土产生倾斜,管桩施工速度太快时会加剧挤土效应,导致偏桩、断桩。
[0004]3、工程地质在持力层层面高差太大,并有明显陡坡的情况下,造成实际单桩负荷不均,或在陡坡处滑移,严重者倾斜断裂。尤其在“上软下硬,软硬突变”的地质条件下打桩,管桩很快穿越软土覆盖层遭遇硬土层,贯入度突然变小,桩身反弹剧烈,桩身容易断裂。
[0005]4、挖土过程中,由于淤泥质土本身的流动性大,加上土体中积聚的打桩挤压力、土层中缝隙水压向开挖释放,进而加剧了淤泥向开挖方向流动;又因预应力管桩较长对水平的抵抗能力小,随着土体的位移而向开挖方向倾斜,会造成桩顶大量位移。
[0006]在上述情况地质条件下采用传统施工方案进行PHC管桩施工极易出现偏桩、断桩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旨在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流朔性淤泥地质条件下防偏桩施工方法,解决在淤泥类软土层进行管桩施工时,容易出现偏桩、断桩的问题。
[0008]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流朔性淤泥地质条件下防偏桩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在管桩施工前对淤泥地质的软土进行改良处理;步骤二:管桩实施前,进行防挤沟和应力释放孔施工;步骤三:管桩施工过程中进行质量监控;步骤四:土方开挖工程中进行质量监控;步骤五:管桩施工过程中进行位移监测。
[0009]所述的流朔性淤泥地质条件下防偏桩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淤泥地质的软土改良处理方法为:采用再生塑料排水板进行疏水处理,采用固结法的软基处理方式,在管桩施工及基坑开挖范围内,进行排水板施工;采用再生塑料排水板,排水板材料断面尺寸为4mm
×
100mm,施工为间距1000*1000mm,施工深度为超过开挖深度6米;施工时采用履带式插板机人工辅助定位,履带轮走行方向必须与排水板排方向一致,排水板施工完成后在场地内开挖间距不大50m排水沟;
基坑支护中对被动区和坑中坑采用单轴水泥搅拌桩进行加固处理,单轴搅拌桩采用两搅两喷成桩工艺,水泥土搅拌桩采用42.5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掺入量为15~18%,水泥浆的水灰比为0.5,处理深度为进入基坑底不少于9m,处理范围为基坑四周及电梯井、集水井等坑中坑位置,每边加固宽度不少于3排搅拌桩,28天以上的龄期才能进行土方开挖。
[0010]所述的流朔性淤泥地质条件下防偏桩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防挤沟的施工方法为:在管桩施工前,对于大场地进行分区,每一区域不大于3000平方米,在场地四周及区域与之间开挖防挤沟,沟宽度1m,深度1.5m;应力释放孔的施工方法为:在场地内预钻应力释放,孔径1m,间距15m,孔深18m,在场地范围内呈梅花形布置;为防止静压桩施工之前桩孔塌陷,在孔内安放通长φ900的毛竹笼,毛竹笼由8根3cm宽的毛竹片扎成,要求毛竹笼内部用间距为1.0m直径为12mm的钢筋做圆箍,竹笼外面包塑料编织袋,在安放过程中必须在底部安放块石,防止毛竹笼的上浮。
[0011]所述的流朔性淤泥地质条件下防偏桩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管桩施工过程中质量监控的方法为:1)大面积压桩前一定要做好试桩工作,并根据试桩情况确定好管桩长度,同时送桩长度尽量到达设计桩顶标高位置,以避免压桩达到要求后管桩高出桩顶设计标高过高,造成挖土不便和增大淤泥土对桩的侧压力;2)打桩前预钻应力释放孔和防挤沟,释放打桩引起的应力,防止工程桩倾斜;3)对地表必须进行建筑垃圾铺设、碾压,保证其达到设计要求的地耐力,并正确选择沉桩顺序,遵循“先深后浅,先密集、后稀疏”的原则;4)沉桩前应对桩构件进行检查,检查桩顶面有无凹凸情况,桩顶平面是否垂直于桩轴线,桩尖有否偏斜,对不符合规范要求的桩不宜采用或经过修补等处理后才能使用;5)在稳桩过程中,如发现桩不垂直应及时纠正,桩打入一定深度后发生严重倾斜时,不宜采用移架方法来校正,应将桩拔出,回填桩孔后重新施工;接桩时,要保证上下两节桩在同一轴线上,接头处应严格按照操作要求执行;6)对于挤土效应造成桩身上浮、移位和地面隆起的,桩身上浮采用复打施工工艺,复打前要将管芯内的土或水部分清除,清除深度不小于50cm,复打时桩帽与桩周围的间隙应控制在5~10 目之间,锤与桩帽、桩帽与桩之间放置缓冲垫并要有足够的弹性,缓冲垫压实后的厚度不小于120 mm;锤、桩帽以及桩身应在同一中心线上;开始复打时先用低挡复打l~3 次,以便调整顺直度并将桩身激活;在送桩器上标上刻度,用水准仪跟踪观测下沉量,选择经验丰富的操作人员操作;同时油门控制要及时,最终控制锤击高度在400~600mm,确保在满足锤击能的前提下桩不再下沉后再锤击10 击即可停锤;及时观测复位情况,提出指导性意见,复位后及时停锤。
[0012]所述的流朔性淤泥地质条件下防偏桩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土方开挖工程中质量监控的方法为:1)根据工程体量、施工阶段进行灵活分区施工,挖土时宜逐层均匀进行,开挖次序严格遵循“分层开挖,先撑后挖”及“大基坑,小开挖”的原则进行分区开挖;淤泥土每层挖土的厚度不应超过1m,先挖区块与后挖区块进行放坡,其坡度不大于40
°
;挖至坑底标高后,挖至设计标高以上300mm改用人工修土,并且修土一块垫层及时施工一块,同时还要注意标高,防止超挖,以避免因土体卸荷后而产生的压力差造成涌土等不良现象;
2)开挖时严禁边压桩边开挖,开挖在桩基全部完成并至少隔15d进行,以利于压桩中形成的土体内聚应力的消除;挖土机和运土机械在路基平面上行走,应设立指挥,挖土过程中严禁机械碰撞工程桩,严禁超载;3)挖土过程中,对高出设计标高的工程桩应根据高出数据,在挖土过程中分段进行截桩;每挖出高出50~100mm即截掉桩头,以防止桩两侧土压力不平衡从而造成工程桩发生倾斜;4)按方案进行基坑、水平位移和沉降监测,水平位移速率不得大于 1 cm/d连续3 d的位移总量应小于2cm;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定人定期观测,若有异常情况应进行连续观测,并及时通知各有关单位以便及时处理;同时做好应急预防措施防止突发事件发生。
[0013]所述的流朔性淤泥地质条件下防偏桩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管桩施工过程中位移监测的方法为:在每根桩施工完成后,及时在管桩顶部设置监测点位,并用红油漆标记,对已施工的支护桩、立柱桩及管桩进行实施监测,每日至少一次,直至土方开挖完成,记录监测数据,与前期监测数据对比,如有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流朔性淤泥地质条件下防偏桩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在管桩施工前对淤泥地质的软土进行改良处理;步骤二:管桩实施前,进行防挤沟和应力释放孔施工;步骤三:管桩施工过程中进行质量监控;步骤四:土方开挖工程中进行质量监控;步骤五:管桩施工过程中进行位移监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朔性淤泥地质条件下防偏桩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淤泥地质的软土改良处理方法为:采用再生塑料排水板进行疏水处理,采用固结法的软基处理方式,在管桩施工及基坑开挖范围内,进行排水板施工;采用再生塑料排水板,排水板材料断面尺寸为4mm
×
100mm,施工为间距1000*1000mm,施工深度为超过开挖深度6米;施工时采用履带式插板机人工辅助定位,履带轮走行方向必须与排水板排方向一致,排水板施工完成后在场地内开挖间距不大50m排水沟;基坑支护中对被动区和坑中坑采用单轴水泥搅拌桩进行加固处理,单轴搅拌桩采用两搅两喷成桩工艺,水泥土搅拌桩采用42.5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掺入量为15~18%,水泥浆的水灰比为0.5,处理深度为进入基坑底不少于9m,处理范围为基坑四周及电梯井、集水井等坑中坑位置,每边加固宽度不少于3排搅拌桩,28天以上的龄期才能进行土方开挖。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朔性淤泥地质条件下防偏桩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防挤沟的施工方法为:在管桩施工前,对于大场地进行分区,每一区域不大于3000平方米,在场地四周及区域与之间开挖防挤沟,沟宽度1m,深度1.5m;应力释放孔的施工方法为:在场地内预钻应力释放,孔径1m,间距15m,孔深18m,在场地范围内呈梅花形布置;为防止静压桩施工之前桩孔塌陷,在孔内安放通长φ900的毛竹笼,毛竹笼由8根3cm宽的毛竹片扎成,要求毛竹笼内部用间距为1.0m直径为12mm的钢筋做圆箍,竹笼外面包塑料编织袋,在安放过程中必须在底部安放块石,防止毛竹笼的上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朔性淤泥地质条件下防偏桩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管桩施工过程中质量监控的方法为:1)大面积压桩前一定要做好试桩工作,并根据试桩情况确定好管桩长度,同时送桩长度尽量到达设计桩顶标高位置,以避免压桩达到要求后管桩高出桩顶设计标高过高,造成挖土不便和增大淤泥土对桩的侧压力;2)打桩前预钻应力释放孔和防挤沟,释放打桩引起的应力,防止工程桩倾斜;3)对地表必须进行建筑垃圾铺设、碾压,保证其达到设计要求的地耐力,并正确选择沉桩顺序,遵循“先深后浅,先密集、后稀疏”的原则;4)沉桩前应对桩构件进行检查,检查桩顶面有无凹凸情况,桩顶平面是否垂直于桩轴线,桩尖有否偏斜,对不符合规范要求的桩不宜采用或经过修补等处理后才能使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贝宝荣凌雅纯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宝冶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