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爆片及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394428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8 11:15
为了克服现有防爆片发生严重形变降低电池安全性能的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防爆片和电池,防爆片包括爆破主体,所述爆破主体上形成有薄弱区和多个加强筋,所述加强筋于所述爆破主体的一侧形成有凹槽,所述加强筋于所述爆破主体的另一侧形成有凸起,所述加强筋至少部分围合形成加强区域,所述加强区域的部分区域向靠近所述加强区域的中部收缩。本申请提供的防爆片,提高防爆片的结构强度,减少形变的发生,保持爆破压力阈值的稳定性。保持爆破压力阈值的稳定性。保持爆破压力阈值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爆片及电池


[0001]本技术涉及电池
,尤其涉及一种防爆片及电池。

技术介绍

[0002]锂离子电池以其高能量密度、高电压、长寿命、自放电率低、环境友好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轮船动力、工业及家用储能等领域。为了电池的安全考虑,通常会在锂离子电池盖板上设置防爆阀,在防爆阀内设在防爆片,防爆片上设置有刻痕,刻痕处为防爆片最薄弱的部位,当电池内部压力达到一定值时,即电池内部压强增大并超过防爆片的开启压力时,防爆片将从刻痕处破裂进行泄压,释放电池内部压力,防止电池内部压力进一步增大而导致电池爆炸,保证电池的安全性能。因此防爆片性能尤其重要,既要保证电池正常使用时的抗压强度,又要保证达到防爆片阈值时及时泄压。现有技术中的防爆片,防爆片自身厚度薄,抗变形强度差,设置在防爆片中的加强筋大多是与刻痕连接的两个半圆结构,虽能增加抗变形强度,但抗变形强度仍低,应用动力电池中时,由于电池内部的压力因使用工况不但变化,也容易导致防爆片自身不但伸缩形变,影响刻痕处的破裂压力,影响防爆阀的爆破压力值,降低电池安全性能和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现有防爆片抗变形强度低,自身发生严重形变,降低电池安全性能的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防爆片和电池。
[0004]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防爆片,包括爆破主体,所述爆破主体上形成有薄弱区和多个加强筋,所述加强筋于所述爆破主体的一侧形成有凹槽,所述加强筋于所述爆破主体的另一侧形成有凸起,所述加强筋至少部分围合形成加强区域,所述加强区域的部分区域向靠近所述加强区域的中部收缩。
[0005]优选的,多个所述加强筋均不与所述爆破主体的外周相交,多个所述加强筋围合形成所述加强区域,所述加强区域包括两个第一变形区,两个所述第一变形区相连接,在第一方向上所述第一变形区向靠近两个所述第一变形区相连接的方向收缩;
[0006]或多个所述加强筋围合形成所述加强区域,所述加强区域包括第二变形区和两个第一变形区,所述第二变形区设置在两个所述第一变形区之间,在第一方向上所述第一变形区向靠近所述第二变形区的方向收缩。
[0007]优选的,多个所述加强筋包括多个弧型加强筋组和多个条形加强筋,所述弧型加强筋组包括多个第一圆弧加强筋和多个第二圆弧加强筋,多个所述第一圆弧加强筋分别位于所述爆破主体的两端,所述条形加强筋组包括多个直线型加强筋,多个所述直线型加强筋位于多个所述第一圆弧加强筋之间,且每个所述第一圆弧加强筋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直线型加强筋连接,多个所述直线型加强筋相交于一点,
[0008]或,多个所述直线型加强筋的延伸线相交于一点,位于同侧的两个所述直线型加强筋通过所述第二圆弧加强筋连接。
[0009]优选的,多个所述第一圆弧加强筋分别为第一半圆弧加强筋和第二半圆弧加强筋,多个所述第二圆弧加强筋分别为第一圆弧段调节型加强筋和第二圆弧段调节型加强筋,多个所述直线型加强筋分别为第一直线段加强筋、第二直线段加强筋、第三直线段加强筋和第四直线段加强筋;
[0010]所述第一半圆弧加强筋和所述第二半圆弧加强筋分别位于所述爆破主体的两端,且所述第一半圆弧加强筋的圆心和所述第二半圆弧加强筋的圆心位于所述第一半圆弧加强筋和所述第二半圆弧加强筋之间;所述第一直线段加强筋和所述第二直线段加强筋分别与所述第一半圆弧加强筋的两端连接,形成一个所述第一变形区;所述第三直线段加强筋和所述第四直线段加强筋分别与所述第二半圆弧加强筋的两端连接,形成另一个所述第一变形区;
[0011]所述第一直线段加强筋和所述第三直线段加强筋同侧设置,所述第一直线段加强筋和所述第三直线段加强筋通过所述第一圆弧段调节型加强筋连接,所述第二直线段加强筋和所述第四直线段加强筋同侧设置,所述第二直线段加强筋和所述第四直线段加强筋通过所述第二圆弧段调节型加强筋连接,所述第一圆弧段调节型加强筋和所述第二圆弧段调节型加强筋之间形成所述第二变形区。
[0012]优选的,所述第一直线段加强筋、所述第二直线段加强筋、所述第三直线段加强筋和所述第四直线段加强筋的延伸线相交于一点,且交点位于所述第一半圆弧加强筋和所述第二半圆弧加强筋的圆心连线上。
[0013]优选的,所述薄弱区设置在所述加强筋外周,或所述薄弱区设置在所述爆破主体的外周,所述薄弱区包括至少一个刻槽,所述刻槽的截面为梯形或V形。
[0014]优选的,所述防爆片还包括固定部,所述固定部设置在所述爆破主体的外周,所述固定部与所述爆破主体的连接处设置所述薄弱区;所述固定部结构为跑道型,所述刻槽数量为一个时,所述刻槽为环形或弧形;
[0015]所述刻槽数量为多个时,所述刻槽为弧形,多个所述刻槽间隔设置在所述爆破主体与所述固定部的连接处。
[0016]优选的,所述刻槽包括第一刻槽和第二刻槽,所述第一刻槽的深度小于所述第二刻槽的深度,所述第一刻槽和所述第二刻槽间隔设置。
[0017]优选的,所述防爆片包括如下a至k中的至少一个技术特征:
[0018]a.所述薄弱区具有刻槽,所述刻槽整体呈环状或者具有缺口的环状;
[0019]b.所述加强筋及所述加强区域均位于所述薄弱区内,且均位于由所述刻槽形成的所述环状内部;
[0020]c.所述防爆片整体具有跑道型形状;
[0021]d.呈跑道型形状的所述防爆片的宽长比为1/3至2/3;
[0022]e.所述薄弱区具有刻槽,所述刻槽整体呈环状或者具有缺口的环状,所述环状或者所述具有缺口的环状均具有跑道型形状;
[0023]f.所述加强筋围合形成封闭闭环的加强区域,或者所述加强筋围合形成具有缺口的大部分闭环的加强区域;
[0024]g.所述加强区域在未收缩前的形状呈跑道状,所述加强区域的收缩区域为跑道状的直边区域中的至少一侧;
[0025]h.所述加强区域在未收缩前的形状呈跑道状,所述加强区域的收缩区域为跑道状的直边区域中的两侧;所述收缩区域收缩后的最小直径为收缩前宽度的1/6至1/2;
[0026]i.所述加强区域在未收缩前的形状呈跑道状,所述收缩区域为跑道状的直边区域的整个直边区域;
[0027]j.所述收缩区域的最小直径处位于所述防爆片的中部;
[0028]k.所述薄弱区具有刻槽,所述刻槽整体呈跑道环状或者具有缺口的跑道环状,所述加强区域在未收缩前的形状呈跑道状,所述加强区域的收缩区域为跑道状的直边区域中的整个直边区域,所述加强区域在未收缩前的跑道状距离所述刻槽的跑道环状的间距为所述刻槽的跑道环状的宽度的1/5至3/5。
[0029]另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电池,包括上述所述的防爆片。
[0030]有益效果:
[003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提供的防爆片,包括爆破主体,爆破主体上形成有薄弱区和多个加强筋,加强筋至少部分围合形成加强区域,加强区域的部分区域向靠近加强区域的中部收缩,通过部分区域收缩,使得加强筋内部区域也相对加强,能够为防爆片提供更充足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爆片,其特征在于,包括爆破主体,所述爆破主体上形成有薄弱区和多个加强筋,所述加强筋于所述爆破主体的一侧形成有凹槽,所述加强筋于所述爆破主体的另一侧形成有凸起,所述加强筋至少部分围合形成加强区域,所述加强区域的部分区域向靠近所述加强区域的中部收缩。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爆片,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加强筋均不与所述爆破主体的外周相交,多个所述加强筋围合形成所述加强区域,所述加强区域包括两个第一变形区,两个所述第一变形区相连接,在第一方向上所述第一变形区向靠近两个所述第一变形区相连接的方向收缩;或多个所述加强筋围合形成所述加强区域,所述加强区域包括第二变形区和两个第一变形区,所述第二变形区设置在两个所述第一变形区之间,在第一方向上所述第一变形区向靠近所述第二变形区的方向收缩。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爆片,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加强筋分别为弧型加强筋组组和条形加强筋组,所述弧型加强筋组包括多个第一圆弧加强筋和多个第二圆弧加强筋,多个所述第一圆弧加强筋分别位于所述爆破主体的两端,所述条形加强筋组包括多个直线型加强筋,多个所述直线型加强筋位于多个所述第一圆弧加强筋之间,且每个所述第一圆弧加强筋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直线型加强筋连接,多个所述直线型加强筋相交于一点,或,多个所述直线型加强筋的延伸线相交于一点,位于同侧的两个所述直线型加强筋通过所述第二圆弧加强筋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爆片,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一圆弧加强筋分别为第一半圆弧加强筋和第二半圆弧加强筋,多个所述第二圆弧加强筋分别为第一圆弧段调节型加强筋和第二圆弧段调节型加强筋,多个所述直线型加强筋分别为第一直线段加强筋、第二直线段加强筋、第三直线段加强筋和第四直线段加强筋;所述第一半圆弧加强筋和所述第二半圆弧加强筋分别位于所述爆破主体的两端,且所述第一半圆弧加强筋的圆心和所述第二半圆弧加强筋的圆心位于所述第一半圆弧加强筋和所述第二半圆弧加强筋之间;所述第一直线段加强筋和所述第二直线段加强筋分别与所述第一半圆弧加强筋的两端连接,形成一个所述第一变形区;所述第三直线段加强筋和所述第四直线段加强筋分别与所述第二半圆弧加强筋的两端连接,形成另一个所述第一变形区;所述第一直线段加强筋和所述第三直线段加强筋同侧设置,所述第一直线段加强筋和所述第三直线段加强筋通过所述第一圆弧段调节型加强筋连接,所述第二直线段加强筋和所述第四直线段加强筋同侧设置,所述第二直线段加强筋和所述第四直线段加强筋通过所述第二圆弧段调节型加强筋连接,所述第一圆弧段调节型加强筋和所述第二圆弧段调节型加强筋之间形成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先文王奇志廖兴群孙廷生潘党育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省豪鹏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