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充电器反接保护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382595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20 10:23
本技术涉及电池保护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充电器反接保护电路;包括电池保护芯片、充电开关、放电开关、开关控制电路、反接检测电路以及用于与充电器连接的充电接口,所述反接检测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充电接口连接,所述反接检测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开关控制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开关控制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电池保护芯片连接,所述充电开关和所述放电开关的控制端均与所述电池保护芯片连接;本技术通过在电池保护芯片的外围电路中搭建反接检测电路和开关控制电路,当充电器反接时,反接检测电路和开关控制电路相应输出对应电平信号,电池保护电路根据电平信号关断充电开关和放电开关,从而实现反接保护功能;该电路电路简单,成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池保护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充电器反接保护电路


技术介绍

1、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硬件锂电保护i c的功能越来越完善,但是始终缺乏充电器反接保护功能;现有的反接保护功能主要是放在充电器侧,检测到电池反接时控制主回路的mosfet关断实现反接保护;但是这种方案需在充电器主回路中增加额外的mosfet,成本较高;另外还有部分充电器没有反接保护功能,一旦电池反接会进行强制大电流放电,只有触发硬件锂电保护芯片的短路保护功能之后才会断开主回路,容易损坏充电器。

2、因此,设计一种成本低且安全性高的充电器反接保护电路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成本低且安全性高的充电器反接保护电路,克服了现有技术中成本较高且容易损坏充电器的缺陷。

2、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充电器反接保护电路,其具体在于:所述充电器反接保护电路包括电池保护芯片、充电开关、放电开关、开关控制电路、反接检测电路以及用于与充电器连接的充电接口,所述反接检测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充电接口连接,所述反接检测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开关控制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开关控制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电池保护芯片连接,所述充电开关和所述放电开关的控制端均与所述电池保护芯片连接。

3、其中,较佳方案为,所述反接检测电路包括第一二极管、第一mos管、第二二极管以及第一三极管,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和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均与所述充电接口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一mos管的源极和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均与所述充电接口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第一mos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一mos管的漏极与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连接。

4、其中,较佳方案为,所述开关控制电路包括第二mos管、第三mos管和第四mos管,所述第二mos管的漏极和所述第三mos管的漏极均与所述充电接口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二mos管的源极和所述第四mos管的源极均与所述充电接口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二mos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三mos管的栅极和所述第四mos管的栅极均与所述第二mos管的源极连接,所述第三mos管的源极与所述第四mos管的漏极连接。

5、其中,较佳方案为,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第一mos管的栅极之间设置有第一电阻,所述第一mos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一mos管的源极之间设置有第二电阻。

6、其中,较佳方案为,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之间设置有第三电阻,所述第二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之间设置有第四电阻。

7、其中,较佳方案为,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第二二极管的正极之间设置有第五电阻。

8、其中,较佳方案为,所述第二mos管的源极与所述充电接口之间设置有第六电阻,所述第三mos管的源极与所述电池保护芯片之间设置有第七电阻,所述第四mos管的漏极均与所述电池保护芯片之间设置有第八电阻。

9、其中,较佳方案为,所述电池保护芯片上还设置有采样电阻。

10、其中,较佳方案为,所述充电开关包括第二三极管和第三二极管,所述第三二极管设置在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和集电极之间。

11、其中,较佳方案为,所述放电开关包括第三三极管和第四二极管,所述第四二极管设置在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发射极和集电极之间。

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通过在电池保护芯片的外围电路中搭建反接检测电路和开关控制电路,当充电器反接时,反接检测电路的输出信号由低电平转化为高电平并传递至开关控制电路,开关控制电路再根据接收的高电平将输出至电池保护电路的电平状态由低电平改为高电平,电池保护电路能够根据接收到的电平变化进而关断充电开关和放电开关,从而实现反接保护功能;该方案能够在短路保护功能启动之前断开主回路,有效避免了大电流放电;该电路不仅电路简单,还成本低。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充电器反接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器反接保护电路包括电池保护芯片、充电开关、放电开关、开关控制电路、反接检测电路以及充电接口,所述反接检测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充电接口连接,所述反接检测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开关控制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开关控制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电池保护芯片连接,所述充电开关和所述放电开关的控制端均与所述电池保护芯片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器反接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反接检测电路包括第一二极管、第一MOS管、第二二极管以及第一三极管,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和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均与所述充电接口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一MOS管的源极和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均与所述充电接口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第一MOS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一MOS管的漏极与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器反接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控制电路包括第二MOS管、第三MOS管和第四MOS管,所述第二MOS管的漏极和所述第三MOS管的漏极均与所述充电接口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二MOS管的源极和所述第四MOS管的源极均与所述充电接口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二MOS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三MOS管的栅极和所述第四MOS管的栅极均与所述第二MOS管的源极连接,所述第三MOS管的源极与所述第四MOS管的漏极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器反接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第一MOS管的栅极之间设置有第一电阻,所述第一MOS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一MOS管的源极之间设置有第二电阻。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器反接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之间设置有第三电阻,所述第二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之间设置有第四电阻。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器反接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第二二极管的正极之间设置有第五电阻。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电器反接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MOS管的源极与所述充电接口之间设置有第六电阻,所述第三MOS管的源极与所述电池保护芯片之间设置有第七电阻,所述第四MOS管的漏极均与所述电池保护芯片之间设置有第八电阻。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器反接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保护芯片上还设置有采样电阻。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器反接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开关包括第二三极管和第三二极管,所述第三二极管设置在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和集电极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器反接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电开关包括第三三极管和第四二极管,所述第四二极管设置在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发射极和集电极之间。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充电器反接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器反接保护电路包括电池保护芯片、充电开关、放电开关、开关控制电路、反接检测电路以及充电接口,所述反接检测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充电接口连接,所述反接检测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开关控制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开关控制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电池保护芯片连接,所述充电开关和所述放电开关的控制端均与所述电池保护芯片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器反接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反接检测电路包括第一二极管、第一mos管、第二二极管以及第一三极管,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和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均与所述充电接口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一mos管的源极和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均与所述充电接口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第一mos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一mos管的漏极与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器反接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控制电路包括第二mos管、第三mos管和第四mos管,所述第二mos管的漏极和所述第三mos管的漏极均与所述充电接口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二mos管的源极和所述第四mos管的源极均与所述充电接口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二mos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三mos管的栅极和所述第四mos管的栅极均与所述第二mos管的源极连接,所述第三mos管的源极与所述第四mos...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弘哲严威刘飞李才平李润朝廖兴群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省豪鹏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