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预制T梁存梁的防倾覆钢架及预制T梁承托架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394003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8 11: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预制T梁存梁的防倾覆钢架及预制T梁承托架构,包括:第一支撑架体;第二支撑架体,对应的平面与第一支撑架体对应的平面之间相平行设置且保持为预定间距设置;联接杆体,设有四条,四条联接杆体之间两两分为一组,其中一组联接杆体固接架设于呈预定间距平行设置的第一支撑架体和第二支撑架体之间的上端部位置,另一组联接杆体固接架设于呈预定间距平行设置的第一支撑架体和第二支撑架体之间的下端部位置,且每组联接杆体对应的两条联接杆体均为相间隔设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预制T梁在预制完成进行存放等待时,其存放倾覆风险较高,且通过斜撑支护的稳定性差、易损伤混凝土、效果差的技术问题。效果差的技术问题。效果差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预制T梁存梁的防倾覆钢架及预制T梁承托架构


[0001]本技术涉及桥梁施工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用于预制T梁存梁的防倾覆钢架及预制T梁承托架构。

技术介绍

[0002]在桥梁架设施工领域中,装配式桥梁施工日益增加,其中,梁板预制施工尤为普遍。现阶段,施工单位在梁板预制方面已积累了诸多经验,但是,仍有部分问题有待提升,如预制T梁存放,T梁预制完成后需要在梁体架设之前进行存放等待,因预制T梁上宽下窄的结构特点,导致其存放倾覆风险较高。
[0003]传统多为在预制T梁的腋角处支护斜撑,此种支护结构至少有如下缺点:
[0004]1)斜撑无上下固定措施,稳定性差,安全风险高;
[0005]2)斜撑与T梁混凝土接触面积小,局部压强大,受压强易损伤混凝土;
[0006]3)斜撑整体文明施工效果差,不符合标准化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7]为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预制T梁存梁的防倾覆钢架及预制T梁承托架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预制T梁在预制完成进行存放等待时,其存放倾覆风险较高,且通过斜撑支护的稳定性差、易损伤混凝土、效果差的技术问题。
[0008]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9]一种用于预制T梁存梁的防倾覆钢架,包括:
[0010]第一支撑架体;
[0011]第二支撑架体,对应的平面与所述第一支撑架体对应的平面之间相平行设置且保持为预定间距设置;
[0012]联接杆体,设有四条,四条所述联接杆体之间两两分为一组,其中一组所述联接杆体固接架设于呈预定间距平行设置的所述第一支撑架体和所述第二支撑架体之间的上端部位置,另一组所述联接杆体固接架设于呈预定间距平行设置的所述第一支撑架体和所述第二支撑架体之间的下端部位置,且每组所述联接杆体对应的两条所述联接杆体均为相间隔设置。
[0013]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对本技术做如下进一步说明:
[0014]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第一支撑架体包括第一架框、第一横撑杆和第一斜撑杆。
[0015]所述第一架框设置为矩形框架体。
[0016]所述第一横撑杆固接架设于矩形所述第一架框的相对向两杆体的中间位置之间,矩形所述第一架框通过所述第一横撑杆形成两个矩形的第一分架框。
[0017]所述第一斜撑杆设有两组,两组所述第一斜撑杆分别一一对应斜向固接架设于两个矩形的所述第一分架框。
[0018]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两组所述第一斜撑杆之间对称设置,且每组所述第一斜撑杆均斜向固接架设于矩形所述第一分架框的对角部。
[0019]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第二支撑架体包括第二架框、第二横撑杆和第二斜撑杆。
[0020]所述第二架框设置为矩形框架体。
[0021]所述第二横撑杆固接架设于矩形所述第二架框的相对向两杆体的中间位置之间,矩形所述第二架框通过所述第二横撑杆形成两个矩形的第二分架框。
[0022]所述第二斜撑杆设有两组,两组所述第二斜撑杆分别一一对应斜向固接架设于两个矩形的所述第二分架框。
[0023]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两组所述第二斜撑杆之间对称设置,且每组所述第二斜撑杆均斜向固接架设于矩形所述第二分架框的对角部。
[0024]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第一支撑架体和所述第二支撑架体均设置为18#槽钢架构。
[0025]所述联接杆体均设置为18#短节槽钢架构。
[0026]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其中一组所述联接杆体对应的两条所述联接杆体的槽钢开口均朝向上方,且其中一组所述联接杆体通过其朝上的槽钢开口形成上部卡位槽。
[0027]所述上部卡位槽固接有橡胶条,所述橡胶条的上端面对应形成支撑平面。
[0028]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其中一组所述联接杆体对应的两条所述联接杆体的槽钢开口均朝向上方,且其中一组所述联接杆体通过其朝上的槽钢开口形成上部卡位槽。
[0029]所述上部卡位槽固接有橡胶条,所述橡胶条固接有橡胶垫,所述橡胶垫的上端面对应形成支撑平面。
[0030]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另一组所述联接杆体对应的两条所述联接杆体的槽钢开口均朝向下方,且另一组所述联接杆体通过其朝下的槽钢开口形成下部卡位槽。
[0031]所述下部卡位槽可拆装式卡位固接有若干组底撑调高支腿。
[0032]一种预制T梁承托架构,包括预制T梁以及四组所述用于预制T梁存梁的防倾覆钢架,四组所述用于预制T梁存梁的防倾覆钢架分别一一对应承托设置于所述预制T梁的梁顶四角部。
[0033]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34]1)钢架结构更为稳定,抗倾覆效果强。
[0035]2)钢架与T梁接触面积更大,局部压强更小,不易损伤T梁混凝土。
[0036]3)文明施工效果好,符合标准化要求。
附图说明
[003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
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0038]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用于预制T梁存梁的防倾覆钢架的整体轴测结构示意图。
[0039]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用于预制T梁存梁的防倾覆钢架的整体正视结构示意图。
[0040]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用于预制T梁存梁的防倾覆钢架的整体侧视结构示意图。
[0041]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预制T梁承托架构的结构示意图。
[0042]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0043]第一支撑架体1:第一架框11、第一横撑杆12、第一斜撑杆13;
[0044]第二支撑架体2:第二架框21、第二横撑杆22、第二斜撑杆23;
[0045]联接杆体3;预制T梁4。
具体实施方式
[0046]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47]本说明书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等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技术可实施的范畴。
[0048]如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预制T梁存梁的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预制T梁存梁的防倾覆钢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支撑架体;第二支撑架体,对应的平面与所述第一支撑架体对应的平面之间相平行设置且保持为预定间距设置;联接杆体,设有四条,四条所述联接杆体之间两两分为一组,其中一组所述联接杆体固接架设于呈预定间距平行设置的所述第一支撑架体和所述第二支撑架体之间的上端部位置,另一组所述联接杆体固接架设于呈预定间距平行设置的所述第一支撑架体和所述第二支撑架体之间的下端部位置,且每组所述联接杆体对应的两条所述联接杆体均为相间隔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预制T梁存梁的防倾覆钢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架体包括第一架框、第一横撑杆和第一斜撑杆;所述第一架框设置为矩形框架体;所述第一横撑杆固接架设于矩形所述第一架框的相对向两杆体的中间位置之间,矩形所述第一架框通过所述第一横撑杆形成两个矩形的第一分架框;所述第一斜撑杆设有两组,两组所述第一斜撑杆分别一一对应斜向固接架设于两个矩形的所述第一分架框。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预制T梁存梁的防倾覆钢架,其特征在于,两组所述第一斜撑杆之间对称设置,且每组所述第一斜撑杆均斜向固接架设于矩形所述第一分架框的对角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预制T梁存梁的防倾覆钢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架体包括第二架框、第二横撑杆和第二斜撑杆;所述第二架框设置为矩形框架体;所述第二横撑杆固接架设于矩形所述第二架框的相对向两杆体的中间位置之间,矩形所述第二架框通过所述第二横撑杆形成两个矩形的第二分架框;所述第二斜撑杆设有两组,两组所述第二斜撑杆分别一一对应斜向固接架设于两个矩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乔江王彦威周彪卢晓亮姜汶君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路桥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