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后负荷血流动力学模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385231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8 11: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心脏后负荷血流动力学模拟器,包括类似于人体上半身形体的外壳,外壳通过连接线与电源相连接;其特征在于,在外壳内部设置有心脏模块、肺循环模块和动力泵模块,所述心脏模块、动力泵模块、肺循环模块之间由循环模块相连接,具有心脏结构模拟、模拟外周循环、循环阻力模拟、肺循环模拟、血液黏度模拟的功能,并且具备辅助器械测量各个数值变化功能,是一种多功能式血流动力学动态变化模拟器。模拟器。模拟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心脏后负荷血流动力学模拟器


[0001]本技术属于医学领域的动力学辅助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心脏后负荷血流动力学模拟器,主要用于心脏结构模拟、外周循环模拟、循环阻力模拟、肺循环模拟、血液黏度模拟,同时适用于心脏血流动力学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应用。

技术介绍

[0002]心脏是人体的重要的器官,主要起到向全身输送血液的功能,其收缩和舒张目的是将血液送到外周,能满足组织代谢需要。心脏需要克服后负荷,进行有效的射血。心脏的后负荷是指心脏的压力负荷,主要取决于主动脉的顺应性、外周血管阻力、血液黏度、外周循环容量。对于左心室,引起后负荷增加的因素有全身血管阻力(SVR)增加、左心室容积增加。对于右心室,引起后负荷增加的因素有肺血管阻力(PVR)增加、右心室容积增加。由医学欧姆定律可知后负荷的急剧上升,心肌缩短速度降低,在有限的收缩期,射血减少导致每搏输出量下降和舒张末期容积增加,这导致左室舒张末容积(前负荷)继发性的上升,这种心脏在急性后负荷增加时恢复正常心搏出量的内在能力被称为Anrep效应。后负荷异常将导致患者心悸、气短、恶心、头晕、心脑血管供应不足,过重是引起心衰。
[0003]临床上,PiCCO血流动力学监测通过血压和心输出量(CO)计算得出后负荷全身血管阻力(SVR)。全身血管阻力指数(SVRI)是全身血管阻力(SVR)与体表面积(BMI)之比,如果SVRI增加,为维持同样的射血量,心脏收缩力必须上升,如果后负荷超出了心肌纤维的承受范围,心脏可能出现代偿表现。围术期容量平衡、血流动力学稳定的管理需要对后负荷平稳进行实时监测。负荷失衡的患者情况危急,及时发现并采取相对应措施维持负荷平衡很重要。对于初级医生而言临床训练机会很少,因此迫切需要一款心脏后负荷血流动力学模拟器,辅助医生对于后负荷的理解。现阶段,临床教学上应用的后负荷模拟器品种少、功能较为单一,不能满足复杂条件下的训练需求。
[0004]由此可见,目前已有的模拟器不满足于解决当前此领域内“医、教、研”问题,需要设计一种能够反复使用、新颖的一款心脏后负荷血流动力学模拟器。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临床医生的教学需求,辅助临床医对于血流动力学的后负荷稳定的理解,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同时具有心脏结构模拟、外周循环模拟、循环阻力模拟、肺循环模拟、血液黏度模拟的心脏后负荷血流动力学模拟器。
[0006]为了实现上述任务,本技术采取如下的技术解决方案:
[0007]一种心脏后负荷血流动力学模拟器,包括类似于人体上半身形体的外壳,外壳通过连接线与电源相连接;其特征在于,在外壳内部设置有心脏模块、肺循环模块和动力泵模块,所述心脏模块、动力泵模块、肺循环模块之间由循环模块相连接,其中:
[0008]所述外壳为中空箱体,内部有固定心脏模块、动力泵模块和肺循环模块的支架,箱体正面覆盖可置换表皮,表皮下镶嵌胸骨结构,基座内缘固定有硅胶卡槽,心脏模块固定在
胸腔位置,动力泵模块固定在腹腔位置;循环模块用于连接心脏模块、肺循环模块和动力泵模块模块,构成封闭式液体循环系统,循环模块绕箱体内缘布置,置于外壳内缘硅胶卡槽内;
[0009]所述循环模块采用塑料软管,软管内镶嵌加热导丝,用于模拟人体血管,连接处为螺旋接口,设置有通用单向阀,可连接心脏模块、动力泵模块和肺循环模块,构成封闭式液体循环系统,通过电动泵转轮摩擦软管,产生匀速单向的模拟血流;
[0010]所述心脏模块为封装在软硅胶内的一体式心脏模型和心包模型,并与外壳的表皮和胸骨框架紧密贴合;其中:
[0011]所述心脏模型的图像数据取自患者真实CT,材质为硅胶,通过3D打印形成,液体进出口有螺旋接口,与循环模块对接;
[0012]所述心包模型采用自愈材料制成,触感仿真;
[0013]所述动力泵模块包括主动脉泵、肺动脉泵、上下腔静脉泵、肺静脉泵,通过螺旋接口连接循环模块,用于实现正常血流模拟,通过所述主动脉泵、肺动脉泵、上下腔静脉泵和肺静脉泵的电动转轮给予循环模块中匀速的血流;
[0014]所述肺循环模块为密闭容器,两端连接循环模块,其中填充导热凝胶小球,用于增大液体与空气接触,减缓液体流动速度,模拟肺循环的作用。
[0015]本技术的其它特点是:
[0016]所述软管内流动的液体由聚乙烯醇、甘油、水溶液并加入适量淀粉稀释液组成。
[0017]本技术的心脏后负荷血流动力学模拟器,具有心脏结构模拟、模拟外周循环、循环阻力模拟、肺循环模拟、血液黏度模拟的功能,并且具备辅助器械测量各个数值变化功能,是一种多功能式血流动力学动态变化模拟器。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技术的心脏后负荷血流动力学模拟器的外壳示意图;
[0019]图2是外壳内部分布示意图;
[0020]图3是循环模块示意图;
[0021]图4是肺循环模块结构示意图;
[0022]图5心脏模块结构示意图。
[0023]图6是本技术的心脏后负荷血流动力学模拟器的内部结构细节示意图。
[0024]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25]参见图1至图6,本实施例给出一种心脏后负荷血流动力学模拟器,包外壳,外壳通过连接线与电源相连接;在外壳内部设置有心脏模块、肺循环模块和动力泵模块,所述心脏模块、动力泵模块、肺循环模块之间由循环模块相连接。此款心脏后负荷血流动力学模拟器,其中各个模块的特点在于:
[0026]1、外壳
[0027]外壳为中空箱体,形状为成年男性上半身模型,内部有固定心脏模块、动力泵模块、肺循环模块的支架。箱体正面覆盖可置换表皮,表皮下镶嵌胸骨结构。基座内缘固定有
硅胶卡槽,心脏模块固定在胸腔位置,动力泵模块固定在腹腔位置。循环模块采用软管,用于连接心脏模块、肺循环模块和动力泵模块模块,构成封闭式液体循环系统,软管绕箱体内缘布置,置于外壳内缘硅胶卡槽内。
[0028]①
表皮:模拟人表层皮肤,由硅胶材料制成,触感仿真,可拆卸、更换、清洗维护;
[0029]②
胸骨:模拟人体胸骨结构,有肋间隙,作用是支撑表皮。骨骼结构可卡扣在基座内缘,可拆卸、更换;
[0030]2、循环模块
[0031]参见图3,循环模块采用塑料软管,用于模拟人体血管,连接处为螺旋接口,设置有通用单向阀,可连接各个模块(如图中的模块A至模块B),构成封闭式液体循环系统。通过动力泵模块的电动泵转轮摩擦塑料软管,产生匀速单向的模拟血流,此部分优势在于“血液”在封闭环境下流动,不需要外带水箱。转轮磨损的塑料软管可替换,也可增加塑料软管长度。塑料软管布线于外壳内缘一周,卡在外壳内缘的硅胶里,硅胶体与外壳表皮,胸骨框架紧密贴合。塑料软管内镶嵌加热导丝,塑料软管内流动的介质(“血液”)采用由聚乙烯醇和甘油、水组成的溶液,再加入少量淀粉稀释液。加热导致淀粉糊化,“血液”黏度增加,模拟外周循环阻力的上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心脏后负荷血流动力学模拟器,包括类似于人体上半身形体的外壳,外壳通过连接线与电源相连接;其特征在于,在外壳内部设置有心脏模块、肺循环模块和动力泵模块,所述心脏模块、动力泵模块、肺循环模块之间由循环模块相连接,其中:所述外壳为中空箱体,内部有固定心脏模块、动力泵模块和肺循环模块的支架,箱体正面覆盖可置换表皮,表皮下镶嵌胸骨结构,基座内缘固定有硅胶卡槽,心脏模块固定在胸腔位置,动力泵模块固定在腹腔位置;循环模块用于连接心脏模块、肺循环模块和动力泵模块模块,构成封闭式液体循环系统,循环模块绕箱体内缘布置,置于外壳内缘硅胶卡槽内;所述循环模块采用塑料软管,软管内镶嵌加热导丝,用于模拟人体血管,连接处为螺旋接口,设置有通用单向阀,可连接心脏模块、动力泵模块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灿华韩宇鹏张涛王鹏冯自立叶健安田翔刘丽文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