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介入导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383740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8 11: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医用介入导管,包括集成了诊断和治疗的导管主体,所述导管主体包括位于远端的功能部,所述功能部用于目标管腔内的成像监控,还用于向目标管腔内的目标位置释放治疗源,所述治疗源包括治疗能量和/或治疗物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医用介入导管集诊断和治疗为一体,可以实现治疗过程中的实时成像监控,提高治疗的精准性和有效性。提高治疗的精准性和有效性。提高治疗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医用介入导管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特别涉及一种诊疗一体的医用介入导管。

技术介绍

[0002]动脉粥样硬化是影响动脉血管的综合征。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在动脉的壁中的慢性炎性响应,其大部分是由于脂质、巨噬细胞、泡沫细胞的累积以及在动脉壁中形成斑块所导致。动脉粥样硬化通常称为动脉硬化,疾病的病理生理学显现几种不同类型的病变,范围从纤维化到充满脂质到钙化。目前,临床上针对动脉粥样硬化主要的成熟治疗手段包括药物、介入和搭桥手术,但仍然存在远期再狭窄及血栓形成等问题。
[0003]热物理治疗,由于其相对较低的成本、很少的副作用以及较短的治疗时间,已经广泛用于临床中。实现热物理治疗的手段为热消融术,热消融术的能量产生方式主要有冷冻球囊、聚焦超声、激光和射频等。临床研究表明,射频消融有确定的安全频率、热能量输出可控以及更易于功能集成等优势。在热物理治疗时,为了保证消融效果,需要造成一定的组织损伤范围,但是目前还没有相关的技术手段来对纤维斑块消融范围进行精准的监控和控制。
[0004]血管腔内成像是主要的监控手段,该技术主要包括OCT(光学相干断层成像)、IVUS(血管内超声成像)、血管镜及血管内MRI等。相较于其他成像技术而言,OCT技术在成像分辨率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分辨率优于10μm),更能够获得生物组织的高清图像,非常有利于血管内斑块的精准成像与识别。但在治疗过程中,成像诊断和治疗过程通常是分开的,不仅治疗过程中操作繁琐,而且无法实时监控治疗效果,不能提供及时的治疗,在某些情况下仍具有较高的复发率,同时会增加整体治疗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集诊断和治疗为一体的医用介入导管,可以实现治疗过程中的实时成像监控,提高治疗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医用介入导管,其包括集成了诊断和治疗的导管主体,所述导管主体包括位于远端的功能部,所述功能部用于目标管腔内的成像监控,还用于向所述目标管腔内的目标位置释放治疗源,所述治疗源包括治疗能量和/或治疗物质。
[0007]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医用介入导管还包括头端,所述功能部的远端通过弹性连接部与所述头端的近端连接,所述连接部密封所述功能部的远端端部,且所述头端设置有导丝腔。
[0008]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功能部采用一种或多种成像方式实现对所述目标管腔内的成像监控。
[0009]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功能部采用OCT成像方式实现对所述目标管腔内的成像监控。
[0010]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功能部包括成像探头,所述成像探头设置在所述功能部的透明的成像窗口处。
[0011]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功能部能够释放一种或多种所述治疗能量。
[0012]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功能部能够释放射频、超声波、激光及冷冻流体中的至少一种治疗能量。
[0013]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功能部采用一种或多种方式向所述目标管腔内的目标位置释放所述治疗物质。
[0014]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治疗物质为药物,所述功能部采用药物涂层、给药孔以及给药微针中的至少一种方式向所述目标管腔内的目标位置释放所述药物。
[0015]在一实施方式中,当所述功能部采用给药孔和/或给药微针时,所述导管主体还包括管本体,所述给药孔和/或所述给药微针设置在所述管本体的外表面上,所述管本体内设置有给药通道,所述给药通道自所述功能部的管本体沿轴向延伸至所述管本体的近端,所述给药通道的远端与所述给药孔和/或所述给药微针连接。
[0016]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功能部包括成像探头、电极和测温部件,所述成像探头用于成像监控,所述电极用于释放射频,所述测温部件设置在所述电极上,并用于监控所述电极的表面温度。
[0017]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导管主体还包括管本体,所述成像探头设置在所述管本体内,所述电极设置在所述管本体的外表面上;
[0018]所述管本体内设置有独立的成像通道、电极导线通道和温控导线通道,所述成像通道、所述电极导线通道和所述温控导线通道均自所述功能部的管本体沿轴向延伸至所述管本体的近端,所述成像通道设置在所述管本体的中心位置,所述电极导线通道和所述温控导线通道均围绕所述成像通道布设;
[0019]所述成像通道内设置与所述成像探头连接的成像传输结构,所述电极导线通道内设置与所述电极连接的电极导线,所述温控导线通道内设置与所述测温部件连接的温控导线。
[0020]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管本体内还设置有控温流体通道,所述控温流体通道相对于所述成像通道、所述电极导线通道和所述温控导线通道独立设置,并布设在所述成像通道的外围,所述电极上设置有控温流体输出孔,所述控温流体通道自所述管本体的近端沿轴向延伸并与所述控温流体输出孔连接,所述控温流体通道用于输送控温流体,并由所述控温流体输出孔向所述目标位置释放所述控温流体。
[0021]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管本体为单腔编织管,所述单腔编织管内布设有温控流体管、成像管、电极导线管及温控导线管,所述温控流体管的内腔形成所述控温流体通道,所述成像管的内腔形成所述成像通道,所述电极导线管的内腔形成所述电极导线通道,所述温控导线管的内腔形成所述温控导线通道,所述温控流体管、所述成像管、所述电极导线管及所述温控导线管的壁厚均小于0.2mm。
[0022]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温控流体管、所述成像管、所述电极导线管及所述温控导线管彼此固定连接。
[0023]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管本体的外径为1.0mm~3.0mm,所述成像通道的直径不超过1.0mm,所述控温流体通道的直径不超过0.5mm,所述电极导线通道的直径为0.1mm~
0.5mm,所述温控导线通道的直径为0.1mm~0.5mm。
[0024]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控温流体输出孔为微孔,所述微孔的孔径为50μm~200μm。
[0025]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电极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电极沿所述导管主体的轴向和/或周向间隔排布,多个所述电极中至少两个所述电极为环形电极,至少两个所述环形电极沿所述导管主体的轴向间隔排布,所述成像探头设置在相邻两个所述环形电极之间。
[0026]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医用介入导管还包括接口部,所述导管主体的近端连接所述接口部,所述接口部包括:
[0027]与所述成像传输结构的近端连接的成像接口;
[0028]与所述控温流体通道的近端连接的流体灌注接口;以及,
[0029]与所述电极导线和所述温控导线的近端相连接的电信号接口。
[0030]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功能部包括成像探头,所述成像探头用于成像监控,所述导管主体还包括管本体,所述成像探头设置在所述管本体内,所述管本体内设置有成像通道,所述成像通道自所述功能部的管本体沿轴向延伸至所述管本体的近端,所述成像通道内设置与所述成像探头连接的成像传输结构,所述成像传输结构用于被驱动装置所驱动,以带动所述成像探头沿所述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医用介入导管,其特征在于,包括集成了诊断和治疗的导管主体,所述导管主体包括位于远端的功能部,所述功能部包括治疗部件和成像探头,所述成像探头设置在所述功能部的透明的成像窗口处,所述成像探头用于目标管腔内的成像监控,所述治疗部件用于向所述目标管腔内的目标位置释放治疗源,所述治疗源包括治疗能量和/或治疗物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介入导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头端,所述功能部的远端通过弹性连接部与所述头端的近端连接,所述连接部密封所述功能部的远端端部,且所述头端设置有导丝腔。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医用介入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部采用一种或多种成像方式实现对所述目标管腔内的成像监控。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医用介入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部采用OCT成像方式实现对所述目标管腔内的成像监控。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医用介入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部能够释放一种或多种所述治疗能量。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医用介入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部能够释放射频、超声波、激光及冷冻流体中的至少一种治疗能量。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医用介入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部采用一种或多种方式向所述目标管腔内的目标位置释放所述治疗物质。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医用介入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治疗物质为药物,所述功能部采用药物涂层、给药孔以及给药微针中的至少一种方式向所述目标管腔内的目标位置释放所述药物。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医用介入导管,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功能部采用给药孔和/或给药微针时,所述导管主体还包括管本体,所述给药孔和/或所述给药微针设置在所述管本体的外表面上,所述管本体内设置有给药通道,所述给药通道自所述功能部的管本体沿轴向延伸至所述管本体的近端,所述给药通道的远端与所述给药孔和/或所述给药微针连接。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医用介入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部还包括电极和测温部件,所述电极用于释放射频,所述测温部件设置在所述电极上,并用于监控所述电极的表面温度。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医用介入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主体还包括管本体,所述成像探头设置在所述管本体内,所述电极设置在所述管本体的外表面上;所述管本体内设置有独立的成像通道、电极导线通道和温控导线通道,所述成像通道、所述电极导线通道和所述温控导线通道均自所述功能部的管本体沿轴向延伸至所述管本体的近端,所述成像通道设置在所述管本体的中心位置,所述电极导线通道和所述温控导线通道均围绕所述成像通道布设;所述成像通道内设置与所述成像探头连接的成像传输结构,所述电极导线通道内设置与所述电极连接的电极导线,所述温控导线通道内设置与所述测温部件连接的温控导线。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医用介入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本体内还设置有控温流体通道,所述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奇张正海岳斌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微创医疗器械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