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铁路隧道道床排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382058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8 11: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铁路隧道道床排水装置,属于隧道施工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地下水丰富的铁路隧道道床下由于地质条件、施工工艺等各类因素影响,较易出现翻浆冒泥的问题,其包括中心沟和排水装置,所述中心沟设在道床上,所述排水装置包括集水筒和排水管,所述集水筒设在隧道仰拱下方,所述排水管的一端和集水筒连通,另一端与中心沟连通,所述集水筒的外壳上贯穿设有若干第一出水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地下水首先经过第一出水孔过滤后进入到集水筒内,当地下富水达到一定压力时,集水筒内汇集的地下水经过排水管导入到中心沟内进行排放;即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地下富水铁路隧道道床翻浆冒泥病害问题,实现主动排泄富余地下水和释放地下水压力。和释放地下水压力。和释放地下水压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铁路隧道道床排水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隧道工程
,具体涉及一种铁路隧道道床排水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我国铁路建设的逐步推广,铁路隧道建设面临的各类风险及病害也愈加复杂。地下水丰富的铁路隧道道床下由于地质条件、施工工艺等各类因素影响,较易出现翻浆冒泥病害,特别是长度在6km以上且铺设整体道床的隧道,运营期间若出现此病害,受不能中断行车、整治施工窗口时间短、整体道床不易维修等苛刻条件限制,治理根除极其困难。因此,在充分掌握此病害的成因后,在隧道建设期间采取行之有效的设计方案和可靠的施工措施进行预防,是消除此病害的最佳选择。基于上述问题,提出了本技术结构,通过在病害高风险地段预先施作降压排水结构,从而实现主动排泄地下富水和释放地下水压力的目的,达到防治隧道道床翻浆冒泥病害的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一种铁路隧道道床排水装置,解决地下富水铁路隧道道床翻浆冒泥病害问题,实现主动排泄富余地下水和释放地下水压力。
[0004]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铁路隧道道床排水装置,包括中心沟和排水装置,所述中心沟设在道床上,所述排水装置包括集水筒和排水管,所述集水筒设在隧道仰拱下方,所述排水管的一端和集水筒连通,另一端与中心沟连通,所述集水筒的外壳上贯穿设有若干第一出水孔。
[0006]该技术方案中,需要说明的是,集水筒的高度为730mm,直径为710mm;同时集水筒埋于地下,需要具备一定强度的材料,但由于其长期处于潮湿环境中,主体材料必须考虑而腐蚀性能,同时兼顾经济性,在综合比较不锈钢、PE、PVC等材料后,最终选用改性PVC材料,以满足实际施工的需求;本方案在具体原理为:地下水首先经过第一出水孔过滤后进入到集水筒内,当地下富水达到一定压力时,集水筒内汇集的地下水经过排水管导入到中心沟内进行排放;综上所述,本技术解决了地下富水铁路隧道道床翻浆冒泥病害问题,实现主动排泄富余地下水和释放地下水压力。
[0007]优选的,所述集水筒的内壁上覆盖有过滤层,所述过滤层将若干第一出水孔覆盖。
[0008]该技术方案中,需要说明的是,地下水排放的过程中,还应该防止水土流失,因此本方案设有过滤层,过滤层具体为长丝土工布,长丝土工布是良好的导水材料,它可以在土体结构形成排水通道,将土体结构内部多余的液体和气体排除),通过设置的长丝土工布使得本装置在排水的同时,还能防止水土流失。
[0009]优选的,所述集水筒内设有过滤筒,所述过滤筒的外壳上贯穿设有若干第二出水孔,所述过滤筒的高度小于集水筒的高度,所述过滤筒的顶部和集水筒的顶部齐平,且所述过滤筒和集水筒之间填充有过滤料。
[0010]该技术方案中,需要说明的是,地下水经过长丝土工布后,其水中仍然会残留许多杂质,因此,本方案针对这一问题,设有过滤筒和过滤料,过滤料为透水层TSC

09;且由于过滤筒的高度小于集水筒的高度,又过滤筒的顶部与过滤筒的顶部齐平,因此过滤筒的侧壁以及底部与集水筒的内壁之间形成一个凹字形的间隙,在间隙中填充过滤料能够使得所有的地下水都会经过过滤料进行过滤。
[0011]优选的,所述过滤筒的侧壁和集水筒的侧壁之间设有隔板,所述隔板的一端和集水筒上的过滤层连接,所述隔板的另一端和过滤筒的侧壁连接,所述隔板为多个,多个所述隔板沿过滤筒的周向间隔设置,且相邻两个隔板之间都填充有过滤料。
[0012]该技术方案中,需要说明的是,隔板的数量具体为8个,隔板的作用主要为了对过滤筒进行固定,保证整个装置的稳定性。
[0013]优选的,所述集水筒的上下两端分别可拆卸连接有上端盖和下端盖,所述下端盖上贯穿设有若干通孔;所述隔板与过滤筒、集水筒可拆卸连接,所述过滤层由弹性材料制成,所述隔板的宽度大于过滤层与过滤筒之间的距离。
[0014]该技术方案中,需要说明的是,上端盖、下端盖与集水筒之间为螺纹连接或者卡和连接;其次,由于隔板的宽度大于过滤层与滤筒之间的距离,因此隔板可通过过盈连接的方式卡入过滤层和过滤之间;具体操作步骤如下,首先将过滤筒置于集水筒内,之后通过人力或者机器将过滤筒固定,之后再将隔板卡入过滤筒和集水筒之间;综上,本方案将以上部件都设为可拆卸连接能够极大地减少现场施工工程量,同时工人不用在隧道内通过焊接的方式将各个部件连接,降低了隧道内发生爆炸或者失火的风险。
[0015]优选的,所述隔板为空心结构,所述隔板的内腔中设有X型加固筋,所述加固筋的四端分别和隔板的四个拐角连接。
[0016]该技术方案中,需要说明的时,将隔板设为空心结构能够极大的节约材料;同时本方案在隔板的内腔中设有X型加固筋能够起到对隔板的加固作用,增强了隔板的稳定性。
[0017]优选的,所述集水筒与排水管为可拆卸连接;所述集水筒的上端盖上贯穿设有可供排水管插入的插孔,所述排水管的侧壁上设有外螺纹,所述排水管上螺纹连接有两个锁紧螺母。
[0018]该技术方案中,需要说明的是,本方案将排水管与上端盖设为可拆卸连接具有以下优点:其一为:可拆卸连接能够极大地减少现场施工工程量,同时工人不用在隧道内通过焊接的方式将各个部件连接,降低了隧道内发生爆炸或者失火的风险;其二为:安装时,工人可对管道进行一定范围调节,确保各种工况下,排水管顶部低于日常过水面。
[0019]优选的,所述排水管的出水口处设有单向排水装置,所述单向排水装置包括阀体、连接杆、转轴和弹簧,所述阀体设在排水管的出水口处,所述连接杆的一端和阀体的顶部连接,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通过转轴和排水管转动连接,所述弹簧的一端和连接杆连接,另一端和排水管连接。
[0020]该技术方案中,需要说明的是,单向阀的设置保证中心沟的水不会流入下部集水系统中;弹簧的设置能够增加单向阀的密封性,防止其松动。
[0021]铁路隧道道床排水装置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2]步骤1:在隧道仰拱底部挖出用以安装集水筒的安装槽;
[0023]步骤2:将下端盖平放于安装槽槽底,并在下端盖顶部填充过滤料;
[0024]步骤3:在集水筒的内壁上覆盖一层过滤层(过滤层具体为土工布),之后将集水筒的底部与下端盖扣合;
[0025]步骤4:将过滤筒放置在位于下端盖上的过滤料的上方,之后将八个隔板等距间隔的插入过滤筒和集水筒之间,并在相邻两个隔板之间填充过滤料;
[0026]步骤5:在排水管的侧壁上安装一个螺母,之后将排水管的进水端插入上端盖的插口处,且排水管的插入深度根据隧道现场水面的高度进行调整,保证排水管的进水端低于隧道内的日常过水面,之后将另一个螺母安装在排水管上,并揪动两个螺母,以将排水管和上端盖进行组装;
[0027]步骤6:将上端盖与集水筒的顶部端口扣合,并在道床上挖掘出可供排水管与中心沟连通的通道,并通过通道将排水管的另一端引入中心沟内。
[0028]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铁路隧道道床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中心沟(10)和排水装置,所述中心沟(10)设在道床上,所述排水装置包括集水筒(20)和排水管(30),所述集水筒(20)设在隧道仰拱下方,所述排水管(30)的一端和集水筒(20)连通,另一端与中心沟(10)连通,所述集水筒(20)的外壳上贯穿设有若干第一出水孔(2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铁路隧道道床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筒(20)的内壁上覆盖有过滤层(24),所述过滤层(24)将若干第一出水孔(21)覆盖。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铁路隧道道床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筒(20)内设有过滤筒(50),所述过滤筒(50)的外壳上贯穿设有若干第二出水孔(51),所述过滤筒(50)的高度小于集水筒(20)的高度,所述过滤筒(50)的顶部和集水筒(20)的顶部齐平,且所述过滤筒(50)和集水筒(20)之间填充有过滤料(25)。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铁路隧道道床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筒(50)的侧壁和集水筒(20)的侧壁之间设有隔板(40),所述隔板(40)的一端和集水筒(20)上的过滤层(24)连接,所述隔板(40)的另一端和过滤筒(50)的侧壁连接,所述隔板(40)为多个,多个所述隔板(40)沿过滤筒(50)的周向间隔设置,且相邻两个隔板(40)之间都填充有过滤料(25)。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铁路隧道道床排水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永发丁文云冯韬张可军雷啸刘莉曾正林成王立李贵民罗胜利杨进京殷洪波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二院昆明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