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向自复位装配式隔墙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377885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8 11: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双向自复位装配式隔墙结构,包括墙体、框架梁、固定夹板高强螺栓、水平向高强螺栓和竖向高强螺栓;所述框架梁的数量为2个,2个所述框架梁分别设置于所述墙体的上下两端,所述墙体连接夹板上朝向所述连接角钢的侧面上设有多个棱台状凹型坡面,多个所述棱台状凹型坡面的位置与多个第二竖向槽孔一一对应设置,所述连接角钢上朝向所述墙体连接夹板的侧面上设有多个棱台状凸型坡面,多个所述棱台状凸型坡面与多个第一水平向槽孔一一对应设置,多个所述棱台状凸型坡面嵌入多个所述棱台状凹型坡面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旨在解决现有装配式隔墙连接位置易受振动变形等原因导致结构损伤的问题。因导致结构损伤的问题。因导致结构损伤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向自复位装配式隔墙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装配式隔墙
,具体涉及一种双向自复位装配式隔墙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隔墙是指在建筑结构中主要用于空间分隔、不起承重作用的墙体。为了减少现场湿作业量,提高隔墙的安装速度,可以采用预制钢筋混凝土隔墙进行装配式施工。预制隔墙与框架梁的连接方案,包括采用预埋钢筋和砂浆塞缝、标准孔螺栓连接等刚性连接方案,采用柔性填缝料或柔性连接结构的柔性连接方案,以及采用高强螺栓摩擦耗能连接等耗能型连接方案。当采用刚性连接方案,地震作用下隔墙受力过大、容易产生破坏,且与结构之间的相互作用较难计算。当采用柔性连接方案,地震作用下隔墙不参与结构抗震,对抗震性能无贡献。随着对建筑物抗震水平要求的提高,通过合理设计预制隔墙构件与主体结构的连接节点,让隔墙适度、可控的参与结构抗震,是提高结构抗震性能的策略之一。如当预制隔墙与框架梁之间采用高强螺栓摩擦耗能连接方案,预制隔墙与整体结构共同工作,为结构提供抗侧刚度和中大震作用下的耗能作用,从而能够提供结构抗震性能,且提高了材料利用率。
[0003]不过,现有的摩擦耗能连接方案中,在隔墙受力的明确性、合理性、复位性方面仍存在不足。现有的预制隔墙高强螺栓摩擦耗能连接技术,采用水平向扩孔螺栓连接结构,能够在预制隔墙与框架梁之间产生水平方向相对变形时产生水平向摩擦耗能作用,但忽视了预制隔墙与主体结构之间存在竖向相对变形的情况,且在不同连接部位的竖向方向相对变形不均匀。这使预制隔墙与框架梁之间产生竖向方向相对变形时螺栓受竖向剪切力,且该力随着相对变形的增大而增大,导致螺栓受力不明确、水平向摩擦耗能受影响、隔墙与主体结构的相互作用力不明确,从而导致隔墙的设计不合理。
[0004]另一方面,随着对结构抗震韧性性能需求的增加,强震后不需修缮或者仅需要简单修缮即可恢复使用功能的韧性结构的开发成为热点。目前,在预制隔墙如何在震后为整体结构提供复位力、减小结构残余变形的相关研究与运用不足。特别地,对预制隔墙与主体结构之间存在水平和竖向相对变形的情况,现有的仅在单个受力方向提供复位力的连接结构均无法满足设计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装配式隔墙连接位置易受振动变形等原因导致结构损伤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双向自复位装配式隔墙结构,达到墙体震后双向自复位的效果。
[0006]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双向自复位装配式隔墙结构,包括墙体、框架梁、固定夹板高强螺栓、水平向高强螺栓和竖向高强螺栓;所述框架梁的数量为2个,2个所述框架梁分别设置于所述墙体的上下两端,所述墙体的端部与所述框架梁之间有水平接缝,在靠近水平接缝的框架梁表面,沿所述框架梁的长度方向设有多个第一标准孔,墙体上下两端接近水
平接缝处设有多个第一竖向槽孔和多个第二标准孔,所述水平接缝的两侧均设置有连接角钢,所述连接角钢为L形角钢,所述连接角钢的一边与墙体连接,所述连接角钢的另一边与框架梁连接,所述连接角钢与墙体之间设有墙体连接夹板,所述墙体连接夹板上设置供所述水平向高强螺栓穿过的多个第二竖向槽孔和供所述固定夹板高强螺栓穿过的多个第四标准孔,所述连接角钢的一边上设有多个第一水平向槽孔,所述连接角钢的另一边上设有多个第三标准孔,沿框架梁的长度方向,所述连接角钢上第一水平向槽孔的位置和数量与墙体上竖向槽孔的位置和数量相同,所述连接角钢上第三标准孔的位置和数量与框架梁上第一标准孔的位置和数量相同,所述连接角钢上第四标准孔的位置和数量与所述墙体上第二标准孔的位置和数量相同,所述水平向高强螺栓穿过第一竖向槽孔、第二竖向槽孔和第一水平向槽孔连接墙体、连接角钢和墙体连接夹板,所述竖向高强螺栓穿过第一标准孔和第三标准孔连接框架梁和连接角钢,所述固定夹板高强螺栓穿过第四标准孔和第二标准孔连接墙体连接夹板和墙体,所述墙体连接夹板上朝向所述连接角钢的侧面上设有多个棱台状凹型坡面,多个所述棱台状凹型坡面的位置与多个第二竖向槽孔一一对应设置,所述连接角钢上朝向所述墙体连接夹板的侧面上设有多个棱台状凸型坡面,多个所述棱台状凸型坡面与多个第一水平向槽孔一一对应设置,多个所述棱台状凸型坡面嵌入多个所述棱台状凹型坡面中。
[0007]进一步的,所述连接角钢的一边背离所述墙体连接夹板的侧面设置有丁基橡胶垫片,所述丁基橡胶垫片上开设有供所述水平向高强螺栓穿过的第二水平槽孔。
[0008]进一步的,所述连接角钢两边之间设加劲肋。
[0009]相比于现有结构,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0](1)区别于传统预制隔墙通过预埋钢筋和砂浆塞缝与框架梁刚性连接的方式,本专利的设坡面双向自复位和摩擦耗能连接结构的装配式隔墙,构件可大规模工业化生产,通过高强螺栓现场连接,施工更方便,减少现场湿作业量,无砂浆填缝不密实问题,且墙体与主体结构的相互作用更明确。
[0011](2)区别于预制隔墙通过柔性连接结构与框架梁连接的方式,本专利的设坡面双向自复位和摩擦耗能连接结构的装配式隔墙,通过坡面双向自复位和摩擦耗能连接结构进行墙体与框架梁的连接,使墙体参与整体结构抗震。结构在克服螺栓滑动的最大静摩擦力前,螺栓不滑动,连接结构为刚性连接;在克服螺栓滑动的最大静摩擦力后,螺栓滑动,连接结构通过摩擦耗能,提高了结构在小震时的抗侧刚度,提高了结构在中、大型地震作用下的耗能能力。
[0012](3)区别于预制隔墙通过设标准孔螺栓与框架梁连接的方式,本专利的设坡面双向自复位和摩擦耗能连接结构的装配式隔墙,在墙体与框架梁发生相对水平变形时,连接角钢与墙体连接夹板发生水平向摩擦滑移;在墙体与框架梁发生相对竖向变形时,连接角钢与墙体连接夹板发生竖向摩擦滑移,实现中、大震作用下的摩擦耗能。发生水平和竖向相对变形时,连接结构的高强螺栓除了有预紧力外,连接角钢水平和竖向高强螺栓均只承担水平向布置连接角钢高强螺栓预紧力产生的沿坡面的坡面反力和摩擦反力带来的剪力和拉力,固定夹板高强螺栓只承担水平向布置连接角钢高强螺栓预紧力产生的沿坡面的坡面反力和摩擦反力带来的剪力,水平与竖向力明确。在墙体与框架梁发生相对水平或竖向变形时,连接角钢纵向高强螺栓水平或竖向滑移至碰壁前不受剪力,连接角钢纵向高强螺栓
的剪力小于在墙体设标准孔或仅设水平槽孔连接方式时高强螺栓所受剪力,受力更加合理明确。这一方面,可以避免预制隔墙与墙体端部的高强螺栓在地震作用下发生过大剪切变形甚至破坏,使结构稳定发挥摩擦耗能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减小墙体所受竖向变形和转动变形的约束,减小墙体受力,从而减小地震过程中墙体的损伤,也使墙体的设计更易操作;再者,使墙体对整体结构的抗震作用计算更明确,包括抗侧刚度、发挥的耗能能力。
[0013](4)区别于预制隔墙摩擦连接结构,本专利的设坡面双向自复位和摩擦耗能连接结构的装配式隔墙,墙体连接夹板设置棱台状凹型坡面,连接角钢与墙体相邻的边上设置凸型坡面,该棱台状凸型坡面的形状参数与墙体连接夹板所设的棱台状凸型坡面相同,二者能够贴合。高强螺栓预设预紧力,在墙体与框架梁发生相对竖向或水平向变形时,墙体连接夹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向自复位装配式隔墙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墙体、框架梁、固定夹板高强螺栓、水平向高强螺栓和竖向高强螺栓;所述框架梁的数量为2个,2个所述框架梁分别设置于所述墙体的上下两端,所述墙体的端部与所述框架梁之间有水平接缝,在靠近水平接缝的框架梁表面,沿所述框架梁的长度方向设有多个第一标准孔,墙体上下两端接近水平接缝处设有多个第一竖向槽孔和多个第二标准孔,所述水平接缝的两侧均设置有连接角钢,所述连接角钢为L形角钢,所述连接角钢的一边与墙体连接,所述连接角钢的另一边与框架梁连接,所述连接角钢与墙体之间设有墙体连接夹板,所述墙体连接夹板上设置供所述水平向高强螺栓穿过的多个第二竖向槽孔和供所述固定夹板高强螺栓穿过的多个第四标准孔,所述连接角钢的一边上设有多个第一水平向槽孔,所述连接角钢的另一边上设有多个第三标准孔,沿框架梁的长度方向,所述连接角钢上第一水平向槽孔的位置和数量与墙体上竖向槽孔的位置和数量相同,所述连接角钢上第三标准孔的位置和数量与框架梁上第一标准孔的位置和数量相同,所述连接角钢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左志亮肖成凯李晨慧杨哲张伟生区志鑫汪爽张华健陈泽林华炜
申请(专利权)人:华南理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