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支撑吊盘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367679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8 11: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双支撑吊盘结构,包括:支撑盘,其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收容凹槽和第二收容凹槽,其中第一收容凹槽的底壁设有第一通孔,第二收容凹槽的底壁设有第二通孔;吊杆,其一端设置有连接件,另一端设置在支撑盘的中心处;第一支撑件,用于插设并支撑在待煮的禽类中,设置在支撑盘的第一收容凹槽中;第二支撑件,用于插设并支撑在待煮的禽类中,设置在支撑盘的第二收容凹槽中;其中,第一支撑件从其顶部至其底部方向呈逐渐变小方式设置,第二支撑件从其顶部至其底部方向呈逐渐变小方式设置。通过上述方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公开的双支撑吊盘结构可通过支撑盘固定两个禽类,有效提高加工效率,同时也使得禽类稳定设置在支撑盘上。撑盘上。撑盘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支撑吊盘


[0001]本技术涉及熟食生产线
,特别涉及一种应用于禽类蒸煮流水线的双支撑吊盘。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技术的发展,随着禽类(主要是家禽)肉产品的消费需求量增加,禽类的加工效率也需要进一步提高,目前,在一些畜禽宰杀加工厂中,当宰杀完禽类后,都需要将宰杀好的禽类输送至热水槽进行蒸煮,然后在输送至预定位置进行加工打包等。
[0003]目前,市面上出现了自动式的禽类蒸煮流水线,设有链条,链条下方设有挂件,并在链条的预定位置设有热水槽,在作业过程中,将宰杀完禽类挂在挂件上,如将禽类的头部挂在挂件上,并控制链条转动,可以使得挂件上的禽类进入热水槽进行蒸煮加热等。
[0004]然而,由于禽类是挂在链条下方的挂件上的,而链条的转动的,因此在链条转动过程中,禽类容易晃动(禽类脖子比较长容易造成晃动),而每一个挂件也只能挂一个禽类,使得加工效率比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应用于禽类蒸煮流水线的双支撑吊盘,可以支撑两个禽类,有效提高加工效率,同时也使得禽类稳定设置在支撑盘上。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双支撑吊盘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盘,其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收容凹槽和第二收容凹槽,其中所述第一收容凹槽的底壁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二收容凹槽的底壁设有第二通孔;吊杆,其一端设置有连接件,另一端设置在所述支撑盘的中心处;第一支撑件,用于插设并支撑在待煮的禽类中,设置在所述支撑盘的第一收容凹槽中;第二支撑件,用于插设并支撑在待煮的禽类中,设置在所述支撑盘的第二收容凹槽中;其中,所述第一支撑件从其顶部至其底部方向呈逐渐变小方式设置,所述第二支撑件从其顶部至其底部方向呈逐渐变小方式设置。
[0007]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支撑件包括第一竖直杆、第二竖直杆、第三竖直杆、第四竖直杆、第一倾斜杆、第二倾斜杆、第三倾斜杆和第四倾斜杆,其中所述第一竖直杆、所述第二竖直杆、所述第三竖直杆和所述第四竖直杆沿竖直方向间隔环绕设置在所述第一通孔外,所述第一倾斜杆的底端与所述第一竖直杆的顶端连接,所述第二倾斜杆的底端与所述第二竖直杆的顶端连接,所述第三倾斜杆的底端与所述第三竖直杆的顶端连接,所述第四倾斜杆的底端与所述第四竖直杆的顶端连接,且所述第一倾斜杆的顶端与所述第三倾斜杆的顶端连接,所述第二倾斜杆的顶端与所述第四倾斜杆的顶端连接。
[000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倾斜杆的顶端与所述第三倾斜杆的顶端的连接处位于所述第二倾斜杆的顶端与所述第四倾斜杆的顶端的连接处的下方。
[0009]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支撑件包括第五竖直杆、第六竖直杆、第七竖直杆、第八竖直杆、第五倾斜杆、第六倾斜杆、第七倾斜杆和第八倾斜杆,其中所述第五竖直杆、所述第六竖
直杆、所述第七竖直杆和所述第八竖直杆沿竖直方向间隔环绕设置在所述第二通孔外,所述第五倾斜杆的底端与所述第五竖直杆的顶端连接,所述第六倾斜杆的底端与所述第六竖直杆的顶端连接,所述第七倾斜杆的底端与所述第七竖直杆的顶端连接,所述第八倾斜杆的底端与所述第八竖直杆的顶端连接,且所述第五倾斜杆的顶端与所述第七倾斜杆的顶端连接,所述第六倾斜杆的顶端与所述第八倾斜杆的顶端连接。
[0010]进一步的,所述第五倾斜杆的顶端与所述第七倾斜杆的顶端的连接处位于所述第六倾斜杆的顶端与所述第八倾斜杆的顶端的连接处的下方。
[0011]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收容凹槽的底壁还设有多个第三通孔,所述第二收容凹槽的底壁还设有多个第四通孔。
[0012]进一步的,所述吊杆的顶端设有第一卡置部,所述吊杆的中部设有第二卡置部,其中所述第一卡置部和所述第二卡置部之间的吊杆中滑动设置有连接件,且所述连接件中设置有挂件,该挂件设有挂孔。
[0013]进一步的,所述支撑盘的中心处间隔设置有第一穿设孔和第二穿设孔,所述吊杆的底端的两侧延伸设有第一延伸杆和第二延伸杆,其中第一延伸杆的底端穿设在第一穿设孔中,所述第二延伸杆的底端穿设在所述第二穿设孔中,且所述支撑盘的底部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延伸杆的底端和所述第二延伸杆的底端连接的连接板。
[0014]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收容凹槽和所述第二收容凹槽对称设置。
[00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技术所公开的双支撑吊盘结构用于安装在禽类蒸煮流水线的链条上,在进行蒸煮加工作业时,可通过支撑盘固定两个禽类,有效提高加工效率,另外,禽类是插设并固定在支撑件上,这样可以使得禽类稳定设置在支撑盘上,不会出现晃动现象。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技术双支撑吊盘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图1中吊杆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3是图1中支撑盘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如图1

3所示,该双支撑吊盘结构包括支撑盘10、吊杆11、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
[0020]支撑盘10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收容凹槽101和第二收容凹槽102。优选地,第一收容凹槽101和第二收容凹槽102对称设置。
[0021]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收容凹槽101的底壁设有第一通孔1011,第二收容凹槽102的底壁设有第二通孔1021。应理解,第一通孔1011和第二通孔1021主要用排走遗留在第一收容凹槽101和第二收容凹槽102内的水及油等。
[0022]进一步的,第一收容凹槽101的底壁还设有多个第三通孔1012,第二收容凹槽102的底壁还设有多个第四通孔1022,以进一步通过第三通孔1012和第四通孔1022排走水及油等。
[0023]吊杆11的一端(即顶端)设置有连接件111,以通过连接件111与禽类蒸煮流水线的
链条连接,吊杆11的另一端(即底端)设置在支撑盘10的中心处。
[0024]进一步的,吊杆11的顶端设有第一卡置部112,吊杆11的中部设有第二卡置部113,其中第一卡置部112和第二卡置部113之间的吊杆11中滑动设置有连接件111。应理解,连接件111是设有开孔的,吊杆11穿设在该开孔中。
[0025]优选地,连接件111中设置有挂件1111,该挂件1111设有挂孔(链条上设有可穿过该挂孔的挂钩)。
[0026]在本实施例中,支撑盘10的中心处间隔设置有第一穿设孔103和第二穿设孔104,其中吊杆11的底端的两侧延伸设有第一延伸杆114和第二延伸杆115,第一延伸杆114的底端穿设在第一穿设孔103中,第二延伸杆115的底端穿设在第二穿设孔104中,且支撑盘10的底部设置有与第一延伸杆114的底端和第二延伸杆115的底端连接的连接板116,使得支撑盘10可相对吊杆11移动。
[0027]第一支撑件用于插设并支撑在待煮的禽类中,其中第一支撑件设置在支撑盘10的第一收容凹槽101中。
[0028]第二支撑件用于插设并支撑在待煮的禽类中,其中第二支撑件设置在支撑盘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支撑吊盘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盘,其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收容凹槽和第二收容凹槽,其中所述第一收容凹槽的底壁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二收容凹槽的底壁设有第二通孔;吊杆,其一端设置有连接件,另一端设置在所述支撑盘的中心处;第一支撑件,用于插设并支撑在待煮的禽类中,设置在所述支撑盘的第一收容凹槽中;第二支撑件,用于插设并支撑在待煮的禽类中,设置在所述支撑盘的第二收容凹槽中;其中,所述第一支撑件从其顶部至其底部方向呈逐渐变小方式设置,所述第二支撑件从其顶部至其底部方向呈逐渐变小方式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支撑吊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件包括第一竖直杆、第二竖直杆、第三竖直杆、第四竖直杆、第一倾斜杆、第二倾斜杆、第三倾斜杆和第四倾斜杆,其中所述第一竖直杆、所述第二竖直杆、所述第三竖直杆和所述第四竖直杆沿竖直方向间隔环绕设置在所述第一通孔外,所述第一倾斜杆的底端与所述第一竖直杆的顶端连接,所述第二倾斜杆的底端与所述第二竖直杆的顶端连接,所述第三倾斜杆的底端与所述第三竖直杆的顶端连接,所述第四倾斜杆的底端与所述第四竖直杆的顶端连接,且所述第一倾斜杆的顶端与所述第三倾斜杆的顶端连接,所述第二倾斜杆的顶端与所述第四倾斜杆的顶端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支撑吊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倾斜杆的顶端与所述第三倾斜杆的顶端的连接处位于所述第二倾斜杆的顶端与所述第四倾斜杆的顶端的连接处的下方。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支撑吊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件包括第五竖直杆、第六竖直杆、第七竖直杆、第八竖直杆、第五倾斜杆、第六倾斜杆、第七倾斜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翁伟斌陈金安高振乾陆钊贤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金立昌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