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带测量功能的弹簧式储能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壳体、活塞杆和行程测量装置,所述壳体在下端设置有进油口,所述壳体在内部由下至上依次设置有活塞件和弹簧件,所述活塞杆的一端经由所述壳体的上端且穿过所述弹簧件以与所述活塞件传动连接,所述行程测量装置可拆卸安装地设置在所述壳体上,所述行程测量装置包括夹持件、从动杆和行程传感器,所述活塞杆的另一端通过所述夹持件以与所述从动杆的一端传动连接,所述从动杆的另一端与所述行程传感器传动连接。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行程测量装置,使行程传感器能够测量和记录弹簧式储能器中活塞件的行程数据,进而能够对弹簧式储能器进行性能检测。测。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测量功能的弹簧式储能器
[0001]本技术属于机械储能
,尤其涉及一种带测量功能的弹簧式储能器。
技术介绍
[0002]储能器是将压力液体的液压能转换为势能储存起来,当液压系统需要时再由势能转换为液压能而做功的容器。储能器可以作为辅助或应急的动力源,可以补充液压系统的泄漏,稳定系统的工作压力,以及吸收泵的脉动和回路上的液压冲击。当液压系统发生故障,油泵中断供油,储能器能提供一定油量作为应急动力源,使执行元件能继续完成必要的动作。
[0003]目前国内汽轮机厂家普遍采用皮囊式储能器以适应高油压系统的运行,储能器数量多且体积大,所占空间比较多。而且由于皮囊式储能器的设计压力等级大多为10MPa以上,如果应用到以上的润滑油系统(压力等级小于1MPa)时,采用弹簧式储能器明显比采用皮囊式储能器更合适。
[0004]但现有的弹簧式储能器,反应不够灵敏,噪声大,液压油容易泄漏进入活塞件的上部区域,而且现有的弹簧式储能器不具备性能检测功能。现有的专利文件CN101526014A公开了一种汽轮机液压系统中的弹簧式蓄能器,该专利文件的方案也没有解决上述问题。
[0005]因此,亟需一种具备性能检测功能的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带测量功能的弹簧式储能器,以解决现有弹簧式储能器不具备性能检测功能的问题。
[000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8]一种带测量功能的弹簧式储能器,包括壳体、活塞杆和行程测量装置,所述壳体在下端设置有进油口,所述壳体在内部由下至上依次设置有活塞件和弹簧件,所述活塞杆的一端经由所述壳体的上端且穿过所述弹簧件以与所述活塞件传动连接,所述行程测量装置可拆卸安装地设置在所述壳体上,所述行程测量装置包括夹持件、从动杆和行程传感器,所述活塞杆的另一端通过所述夹持件以与所述从动杆的一端传动连接,所述从动杆的另一端与所述行程传感器传动连接。
[0009]作为本技术所述的带测量功能的弹簧式储能器的优选方案,所述壳体在侧部设置有回油口,所述回油口与所述壳体的内部连通。
[0010]作为本技术所述的带测量功能的弹簧式储能器的优选方案,所述壳体在内部设置有由上至下延伸的活塞限位部,所述回油口与所述活塞限位部的限位处对应设置。
[0011]作为本技术所述的带测量功能的弹簧式储能器的优选方案,所述活塞件的外侧部不设置密封环。
[0012]作为本技术所述的带测量功能的弹簧式储能器的优选方案,所述回油口处设置有管接头。
[0013]作为本技术所述的带测量功能的弹簧式储能器的优选方案,所述壳体在上端处盖设有盖板,所述盖板上设置有通气结构,所述通气结构上设置有第一通气孔,所述壳体内部通过所述通气结构以与外部环境连通。
[0014]作为本技术所述的带测量功能的弹簧式储能器的优选方案,所述壳体在内部设置有由上至下延伸的活塞限位部,所述活塞限位部内部中空,所述活塞限位部上设置有第二通气孔,所述壳体的内部依次通过所述第二通气孔、所述活塞限位部的内部和所述通气结构以与外部环境连通。
[0015]作为本技术所述的带测量功能的弹簧式储能器的优选方案,所述壳体在上端的外边缘处设置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盖板在外边缘处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连接孔对应的第二连接孔,所述盖板通过螺栓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孔和所述第二连接孔以盖设在所述壳体的上端。
[0016]作为本技术所述的带测量功能的弹簧式储能器的优选方案,所述活塞件在底面的中部设置有朝上凹陷的第一凹部,所述活塞件在底面的外边缘处设置有朝上凹陷的第二凹部,所述活塞件在底面设置有泄油孔,所述第二凹部通过所述泄油孔以与所述第一凹部连通。
[0017]作为本技术所述的带测量功能的弹簧式储能器的优选方案,所述行程测量装置还包括测量支架,所述测量支架设置在所述壳体上,所述行程传感器设置在所述测量支架上。
[0018]本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通过设置行程测量装置,使行程传感器能够测量和记录弹簧式储能器中活塞件的行程数据,进而能够对弹簧式储能器进行性能检测。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之一,其中,弹簧件为正常状态。
[0020]图2为图1中A区域放大图。
[0021]图3为图1中B区域放大图。
[0022]图4为壳体上端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省略了活塞杆和行程测量装置。
[0023]图5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之二,其中,弹簧件为压缩状态。
[0024]图中:1
‑
壳体;11
‑
进油口;12
‑
回油口;121
‑
管接头;13
‑
活塞限位部;131
‑
第二通气孔;14
‑
盖板;141
‑
第二连接孔;15
‑
第一连接孔;16
‑
通气结构;161
‑
第一通气孔;17
‑
法兰螺栓孔;2
‑
活塞杆;3
‑
活塞件;31
‑
第一凹部;32
‑
第二凹部;33
‑
泄油孔;4
‑
弹簧件;5
‑
行程测量装置;51
‑
夹持件;52
‑
从动杆;53
‑
行程传感器;54
‑
测量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使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和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及其有益效果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0026]预防性地说明,这里所使用的数词(“第一”、“第二”、
…
)主要(仅)用于区分多个同类对象、参量或过程,即尤其没有强制性地预先给定这些对象、参量或过程的相对于彼此的
相关性和/或顺序。如果需要相关性和/或顺序,那么这一点要在这里明确说明或者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研究具体描述的设计方案时会显而易见地得到表明。
[0027]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带测量功能的弹簧式储能器,包括壳体1、活塞杆2和行程测量装置5,壳体1在下端设置有进油口11,壳体1在内部由下至上依次设置有活塞件3和弹簧件4,活塞杆2的一端经由壳体1的上端且穿过弹簧件4以与活塞件3传动连接,行程测量装置5可拆卸安装地设置在壳体1上,行程测量装置5包括夹持件51、从动杆52和行程传感器53,活塞杆2的另一端通过夹持件51以与从动杆52的一端传动连接,从动杆52的另一端与行程传感器53传动连接。
[0028]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为:
[0029]1)如图1所示,当弹簧件4不受外力作用时,弹簧件4为正常状态,弹簧件4向下压紧活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测量功能的弹簧式储能器,包括壳体(1)和活塞杆(2),所述壳体(1)在下端设置有进油口(11),所述壳体(1)在内部由下至上依次设置有活塞件(3)和弹簧件(4),所述活塞杆(2)的一端经由所述壳体(1)的上端且穿过所述弹簧件(4)以与所述活塞件(3)传动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行程测量装置(5),所述行程测量装置(5)可拆卸安装地设置在所述壳体(1)上,所述行程测量装置(5)包括夹持件(51)、从动杆(52)和行程传感器(53),所述活塞杆(2)的另一端通过所述夹持件(51)以与所述从动杆(52)的一端传动连接,所述从动杆(52)的另一端与所述行程传感器(53)传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测量功能的弹簧式储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在侧部设置有回油口(12),所述回油口(12)与所述壳体(1)的内部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测量功能的弹簧式储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在内部设置有由上至下延伸的活塞限位部(13),所述回油口(12)与所述活塞限位部(13)的限位处对应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测量功能的弹簧式储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件(3)的外侧部不设置密封环。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测量功能的弹簧式储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油口(12)处设置有管接头(121)。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带测量功能的弹簧式储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在上端处盖设有盖板(14),所述盖板(14)上设置有通气结构(16),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景昌,林益群,郑景欣,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广重企业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